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2017-08-13 16:51朱满德李辛一徐雪高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早籼稻籼稻粳稻

朱满德,李辛一,徐雪高

(1.贵州大学,a. 经济学院,b. 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朱满德1,李辛一1,徐雪高2※

(1.贵州大学,a. 经济学院,b. 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在分析中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1994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对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且均超出国际安全施用标准;小麦与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高于水稻;部分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已出现优势产区和非优势产区、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2)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3)晚籼稻、粳稻和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仍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小麦、早籼稻和中籼稻的这种影响不再显著,已有过度施用特征。今后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前提下,注重科学施用化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化肥施用强度;粮食单产;分位数回归;区域分异;边际效用;化肥施用零增长

Abstract: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applying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 in China. Varietie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early indica-rice, middle indicarice, late indica-rice, japonica-rice, wheat and corn.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as been growing continuously and has exceeded the international safety standard. The intensities of fertilizer on wheat and cor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rice. There exists int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advantage producing areas and disadvantage producing areas and it also exists between east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trength of fertilizer and grain yield have the same trend. Chemical fertilizers still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grain yields while showing signifcant declining marginal return. 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zero growth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fertilizer effcacy, and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grain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application intensity of fertilizer; grain yield;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regional difference; marginal utility; zero growth of fertilizer

化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化肥施用总量与结构都有显著变化,施用强度不断增加。化肥施用为中国持续增加粮食产量、保障食物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已经出现盲目、过量施用等问题[1]。部分地区因化肥施用不尽合理,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营养失衡、酸化和板结[2-3],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作物产量下滑[4-6],并引起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担心和忧虑。2015年中国政府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7],针对当前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如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零增长”,明确了未来中国化肥施用的调整方向。进一步分析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对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及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意义重大。

化肥施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粮食单产的方式提高粮食总产量,属“增产型”技术。有关文献研究表明,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长,东部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施用偏多,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区施用相对不足;化肥施用强度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超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并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上限;部分地区、部分作物的化肥投入过量、氮磷钾搭配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8-10]。进一步针对粮食的研究表明,化肥施用量对中国粮食产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是播种面积、用工数量、其他物质费用、受灾面积等因素中贡献最大的一项[11]。但近年中国化肥施用量增长对粮食生产的增产效应开始不显著,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特征,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量超过了经济最优施用水平;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存在严重的氮肥过量施用问题,水稻化肥施用效率高于小麦和玉米;小麦化肥施用效率不高;玉米化肥施用效率上升较快[12-13]。

中国化肥施用总量快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区域的化肥施用强度则存在明显差异。是否所有粮食品种都存在化肥施用边际效用递减或施用过量特征?本文将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化肥施用对不同粮食作物单产的具体影响,探讨究竟是增产正效应的边际递减,抑或是已呈现负效应,以期形成具体的判断,从而就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粮食生产向环境友好型方式转变,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

分位数回归模型(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s,QRM)由Koenker和Bassett在1978年提出的,是线性回归模型的扩展。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基于因变量的条件分位数对自变量进行回归,进一步得到“所有”分位数条件下的回归模型,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关注到全体因变量的分布,对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在特定分位点的边际弹性会有所裨益[14]。为此,本文评估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不同品种粮食单产的影响,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探究特定分位(以及所有不同分位条件)的粮食单产水平下化肥施用强度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影响粮食单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不同作物乃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生物性状,耕地、化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质量、投入强度及其组合,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如农作物良种、农机深耕作业、测土配方施肥),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为探究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个主粮品种单产水平的影响,根据农作物生产函数特点,在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模型所使用的被解释变量为单位面积粮食平均产量(Y,kg/hm2);本文所关注的解释变量为化肥施用强度,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FERT,kg/hm2)表示;同时使用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MACH,元/hm2)、单位面积用工数量(WORK,个/hm2)、农户销售价格(PRIC,元/50 kg,模型采用幼稚性预期假设,对其进行滞后一期处理)、灾害成灾率(DISA,%),年降水量(RAIN,mm)、年平均气温(TEMP,℃)作为控制性变量[15-16],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本文也尝试了将单位面积种子用量或种子费引入模型进行估计,但模拟效果不佳且模型稳健性受到影响,故未纳入最后计量模型。

对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取对数处理,形成如下回归方程:

式中:α为截距项,βn(n=1,2,3,…,7)表示各指标的参数估计值,上标(q)表示特定分位数,下标i代表不同的省区,t代表不同的时间,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一般情况下,Stata软件可使用“bsqreg”命令对上式进行分位数回归。但该命令只能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并不能直接对面板数据实施分位数估计。解决的方法是,先把省区作截面虚拟变量处理,然后再利用该命令进行分位数回归运算。在此过程中,使用了自举法(Bootstrap Method)进行估计,以减少偏误,得到更加准确有效的估计。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中,早籼稻、小麦、玉米等6种粮食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机械作业费、用工数量,以及农户销售价格数据来自《建国以来全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53-1997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9-2016年)。其中,对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农户销售价格分别采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平减,以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使用各省区的省会城市替代,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气象年鉴》;自然灾害成灾率由成灾面积和受灾面积估算得到,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有关统计资料提供了中国1953年以来的粮食投入产出数据,但经比较分析发现,可能因统计口径等问题,1978-1993年间,各粮食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多次出现远高于1994年乃至当前化肥施用强度的情形。例如,1987年全国早籼稻化肥施用量达885 kg/hm2,是2015年全国平均施用强度的2.6倍;1988年全国晚籼稻化肥施用885 kg/hm2,最高省区达1 260 kg/hm2,是2015年全国平均施用强度的3.8倍;1990年全国粳稻化肥施用1 155 kg/hm2,最高省区达1 650 kg/hm2,是2015年全国平均施用强度的4.6倍,这表明化肥施用数据存在“失真”的可能,因此本文选用的时间起点为1994年。

综合考虑粮食种植区域特征及数据可得性,本文研究的早籼稻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9省区,中籼稻包括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8省,晚籼稻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9省区,粳稻包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宁夏12省区,小麦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5省区,玉米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9省区,上述省区各粮食品种的产量之和都占到其总产量的95%以上,因而具有代表性。

2 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单产的描述性统计

2.1 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区域及品种特征

1994-2015年,中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增长迅速,由3 318万t增至6 023万t,增长2 705万t,增幅82%;其中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由253 kg/hm2增至362 kg/hm2(系化肥折纯用量,下同),增长43%。分析显示,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征,大致可分为:1)1994-2002年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增长阶段,期间累计增长61 kg/hm2,增幅24%;2)2002-2004年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下降阶段,此间下降了27 kg/hm2,降幅约9%;3)自2004年开始,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持续稳步增加阶段,累计增长26%,其中2010年以来增速开始放缓。

表1列出了1994年和2015年部分省区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不同粮食品种、不同地区的化肥施用强度差异明显。

2.1.1 水稻 1994-2015年,粳稻的化肥施用强度高于籼稻。以2015年为例,粳稻化肥施用强度最高,达361 kg/hm2;早籼稻、晚籼稻次之,分别为334 kg/hm2、336 kg/hm2,中籼稻最低,为301 kg/hm2。早籼稻、晚籼稻化肥施用强度未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等之间的省区差距,而中籼稻化肥施用强度的省区差异则较为明显,西部省份低于东中部省份。特别是安徽,2015年早籼稻、晚籼稻化肥施用强度分别达到388 kg/hm2和40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中籼稻332 kg/hm2,仅次于湖北。粳稻化肥施用强度在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都存在明显差距。作为粳稻的优势产区,东北地区粳稻化肥施用强度较低,如2015年黑龙江251 kg/hm2、吉林330 kg/hm2;而非优势产区化肥施用强度高,如河南为521 kg/hm2、宁夏为429 kg/hm2。同时,东部省份高于西部和中部省份,西部和中部省份又高于东北省份,如河北542 kg/hm2、江苏549 kg/hm2,是黑龙江的2倍以上。

2.1.2 小麦 1994年和2015年东部省份的化肥施用强度全面高于中部省份,中部省份则高于西部省份,其中内蒙古和新疆例外。2015年内蒙古小麦化肥施用强度为531 kg/hm2,为全国最高;新疆为461 kg/hm2,也高于大部分省份。作为小麦主产区或优势产区的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其化肥施用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只有湖北例外,这一点与“水稻优势产区化肥施用强度低”正好相反。但应注意的是,1994-2015年间,中部和西部省份的小麦化肥施用强度正快速增加,如山西增长了149%,内蒙古增长了255%。

2.1.3 玉米 1994年和2015年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表现为西北、东北省份高于中部、西南省份,这与中籼稻、粳稻、小麦“东部省份施肥强度高、西部和东北省份施肥强度低”明显不同。其中,东北和华北两大玉米优势产区化肥施用强度低于西南和西北省份,但略高于中部省份。与1994年相比,2015年山西增长161%、安徽增长146%、河南增长102%、新疆增长139%、黑龙江增长111%,5省区玉米化肥施用强度翻了一番有余。

表1 中国各地区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kg/hm2)Table 1 Chemical fertilizers intensities for different grain corps in China (kg/hm2)

从全国看,如果以国际公认的化肥安全施用标准225 kg/hm2为参考,追溯到1994年,中籼稻化肥施用强度尚未超过安全施用标准,但也已经接近上限水平,早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5种主粮的化肥施用强度均已超过了安全施用标准;到2015年,6种粮食已经大幅超过安全施用标准,其中小麦最高,是安全施用标准的1.8倍,中籼稻最低,为安全施用标准的1.3倍。如果以省区为基本单位,1994年相当一部分省区的化肥施用强度还没有超过这一标准,到2015年只有极个别非主产区还没有超过安全施用标准,大部分省份则远超这一标准。如果考虑到中国粮食主产区多以两季农作物为主,单位面积耕地承受的化肥施用强度将会更大。

2.2 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单产的关联分析

为判断各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水平的影响,通过整体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平均单产、不同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平均单产、不同品种的单位化肥施用所对应的边际产量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逻辑支撑。

2.2.1 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平均单产的关联 1994-2015年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系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与其平均单产水平呈同向变动,都具有阶段性特征,且按变化特征可划分的阶段也大体相似。图1显示,2004年之前化肥施用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粮食单产水平基本稳定,略高于5 000 kg/hm2;2004年之后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单产水平都平稳增加,二者变化趋势相近,保持同步变动。数据测算表明,二者相关系数为0.85,属高度相关,表明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强与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在统计上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图1 粮食平均单产与化肥施用强度的变化Fig. 1 Change of the grain yield and the intensity of fertilizer

2.2.2 不同品种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单产的关联 数据显示,早籼稻等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和其单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且化肥施用强度增长越显著的品种其单产水平提高也越显著。具体而言,小麦与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都有显著增长,1994-2015年分别由236 kg/hm2、233 kg/hm2增加到406 kg/hm2、365 kg/hm2,增幅为72%与57%;同期小麦、玉米单产的增幅也分别达到73%和33%。与其形成对比,4种水稻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趋势不甚明显,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分别增长了30%、41%、18%和7%,同期4种水稻单产水平的增幅只有18%-26%,较之小麦、玉米单产提高幅度明显偏低(表2)。数据所反映出的这种“化肥施用强度-粮食单产”同向联动变化,意味着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水平或有明显正向影响,需实证进一步检验。

表2 不同粮食品种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变化(kg/hm2)Table 2 Changes of grain yields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tensities for different grain crops(kg/hm2)

2.2.3 不同品种的单位化肥施用量对应的粮食平均产量 图2显示,中籼稻单位化肥施用量对应的平均产量较高,每千克化肥所产出的中籼稻产量均保持在25 kg以上;接下来依次是早籼稻、晚籼稻、粳稻、玉米;小麦偏低,每千克化肥所产出的小麦产量只在15 kg左右。2004-2015年特别是2010年以来,6种粮食的单位化肥施用量对应的粮食平均产量变动较小,表明化肥施用增加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极小,这意味着当前条件下化肥施用强度对粮食单产增长或有边际递减特征,部分品种或已有过度施用特征。

3 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影响的实证:模拟结果及其解释

运用Stata12.0软件对1994-2013年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位数回归,结果如表3、图3所示。囿于篇幅有限,表3只选择了0.2、0.5和0.8分位点回归系数进行汇报;图3同时绘出了不同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系数的分位数图形(即反映不同分位点的弹性系数)。

图2 单位化肥对应的平均粮食产量Fig. 2 Grain production per unit of fertilizer

表3 不同分位数下化肥施用强度等因素对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Table 3 Chemical fertilizer intensity effect on grain yields at different quantiles

3.1 化肥施用强度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本文关注的化肥施用强度,对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单产水平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分位点由低分位向高分位移动,这种正向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趋势;但它对早籼稻、中籼稻单产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

3.1.1 晚籼稻 晚籼稻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水平影响在0.2分位点、0.5分位点和0.8分位点处分别通过了1%、5%和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均为正值说明了过去20 a间化肥施用强度的提高确实有效提高了晚籼稻的单产水平;伴随着分位点由低分位到高分位的移动,化肥施用强度的回归系数(即弹性)由0.2分位点的0.198,下降到0.5分位点的0.142,进一步降低到0.8分位点的0.126,这也意味着化肥施用已经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特征。

3.1.2 粳稻 与晚籼稻类似,粳稻化肥施用强度的回归系数由0.2分位点的0.189,下降到0.5分位点的0.130,进一步降低到0.8分位点的0.098,化肥施用也是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特征。

3.1.3 小麦 小麦化肥施用强度在0.2分位点、0.5分位点分别通过了1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亦由0.214下降到0.204;在0.8分位点上,小麦化肥施用强度对单产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小麦的化肥施用不仅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特征,目前其增产效应已经不再显著。

图3 不同分位数下粮食单产的化肥施用弹性变化Fig. 3 Change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lasticities at different quantiles of grain yields

3.1.4 玉米 玉米化肥施用强度在上述3个分位点分别通过了1%、5%、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由0.2分位点的0.180下降到0.5分位点的0.152,在0.8分位点上仍为0.161,明显高于同分位点上的稻谷和小麦,表明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对玉米单产的提高仍有一定促进作用。

3.1.5 中籼稻 中籼稻化肥施用强度在0.2分位点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0.200,即,中籼稻化肥施用强度每提高10%,其单产约提高2%;但这在0.5分位点和0.8分位点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化肥的增产效应已不再显著;尽管不显著,其弹性系数也表现出下降趋势。

3.1.6 早籼稻 早籼稻化肥施用强度在上述3个分位点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进一步深入讨论。

3.2 其他因素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3.2.1 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 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整体不显著,只有少数品种在特定分位点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一种解释是,农业机械作业偏重的是劳动替代性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规模经营,但对于提高土地生产率作用不明显;另一种可能则是,部分农业机械使用可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但目前农业机械结构还不够合理,譬如土壤深耕、秸秆还田、病虫害防控防治等有助于提高粮食单产的农机配置不足,推广作业率不高。模型结果显示,如果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这或意味着农业机械作业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提高粮食单产的,表明后一种解释可能更加合理。

3.2.2 农户销售价格 农户销售价格对粮食单产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小麦和玉米在上述3个分位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早籼稻、中籼稻和粳稻则在2个分位点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伴随各种粮食农户销售价格的上涨,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励其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从回归系数看,农户销售价格对小麦单产提高的影响较明显,接下来依次是中籼稻、玉米、粳稻、早籼稻,对晚籼稻的影响较弱。

3.2.3 单位面积用工数量 单位面积用工数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方向为负向,其中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4个品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理解为,尽管各种粮食的单位用工数量有所下降,但并没有造成粮食单产的下降。换言之,农业机械化作业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可以大幅度减少粮食生产用工数量、降低劳动强度,使得老龄劳动力和兼业劳动力种粮成为可能,并且也不会引起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滑坡,这一点在河南、河北等平原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辅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商品粮生产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大降低了种粮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对粮食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3.2.4 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成灾率对粮食单产的影响为负向,在大多数情形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符合一般性的经验认知。此外,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整体上并不显著,一方面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具有时段性特点,与作物的生物特性紧密有关,如水稻扬花期降水较多会影响产量,其他时期则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会降低气候因素对单产水平的影响。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本文探讨了中国不同粮食品种、不同地区的化肥施用强度差异,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1994-2013年化肥施用强度等因素对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其中小麦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玉米、粳稻次之,籼稻略低,但都已经大幅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施用标准。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逐步显示出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的差异,中籼稻、粳稻、小麦和玉米同时表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差异。2)无论是6种粮食整体,还是具体品种,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与其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但目前增加化肥施用所产生的边际产量已经较小。3)化肥施用强度对晚籼稻、粳稻、玉米单产水平有正向影响,且随着分位点由低分位向高分位移动,这种正向影响逐步趋于弱化,表明化肥施用已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特征,但整体上仍有助于提高单产;小麦、早籼稻、中籼稻的正向影响已不再显著,可能有过度施用的倾向;这可能说明不同粮食品种间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的边际效应开始分化。4)若将粮食视为一个整体,农户销售价格对粮食单产有正向影响,单位面积用工数量、自然灾害成灾率为负向影响,单位面积机械作业费、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影响不显著,尽管不同品种略有差异。

4.2 政策建议

过去20多年,增加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持续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农户也形成了依仗化肥投入促进粮食增产的经验传统和路径依赖,并导致了现阶段化肥施用强度超出国际安全施用标准,不仅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而且引发了耕地有机质减少、土壤营养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等系列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粮食绿色增产科技的推广应用,要破除依仗化肥投入促进粮食增产的“经验”依赖,转变为依仗农业科技促进粮食增产的“科技”依赖,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式增长转变。为此,应坚持科学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调整肥料使用结构、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路径,实现“减量、节本、提效”,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17]。

第二,加快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转型,由补贴农业投入品生产或使用,转向补贴支持农业绿色生产和环境友好型生产。对农业投入品生产或使用进行补贴(如化肥运输补贴、化肥淡季储备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相当于降低投入品价格,进而鼓励增加投入品使用,化肥亦是如此,此类政策应予以取消或调整支持方向。积极整合现有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秸秆还田补贴、有机肥补贴等系列政策,并力争与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生产、环境友好型生产等实际行为挂钩(如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补贴,也应逐步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挂钩。

第三,加快革新粮食安全理念。中国粮食安全不仅要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安全,也要保障粮食供给的质量安全;不仅要保障当代人的即期粮食安全,还要保障子孙后代的中长期粮食安全。因此,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掠夺性索取,降低石油农业对资源和生态的影响,促进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即成为粮食安全新理念所要坚守的底线。

[1] 史常亮, 郭焱, 朱俊峰. 中国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4): 671-679.

Shi C L, Guo Y, Zhu J F. Evaluation of over fertilization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4): 671-679.

[2] 张北赢, 陈天林, 王兵.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1): 182-187.

Zhang B Y, Chen T L, Wang B. Effects of long-term use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soil qualit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0, 26(11): 182-187.

[3] 蔡荣. 农业化学品投入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 107-110.

Cai R. Agri-chemicals inputs and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3): 107-110.

[4] 尚杰, 尹晓宇. 中国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减量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 32(5): 196-199.

Shang J, Yin X Y.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duction of fertilize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y, 2016, 32(5): 196-199.

[5] 葛继红, 周曙东.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3): 92-96, 112.

Ge J H, Zhou S D. Does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stimulat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 case study of fertilizer[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2, 33(3): 92-96, 112.

[6] 张利庠, 彭辉, 靳兴初. 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 2008(4): 85-94.

Zhang L X, Peng H, Jin X C. The analysis about 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on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1952-2006[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8(4): 85-94.

[7]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R].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5(3): 19-27.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he notifica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n the plans for zero growth in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utilization[R]. The Communiqu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3): 19-27.

[8] 张智峰, 张卫峰. 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趋势[J]. 磷肥与复肥, 2008, 23(6): 9-12.

Zhang Z F, Zhang W F.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China[J]. Phosphate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2008, 23(6): 9-12.

[9] 刘忠, 隋晓晨. 中国区域化肥利用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 2008, 30(6): 822-828.

Liu Z, Sui X 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ertilizer use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08, 30(6): 822-828.

[10] 纪月清, 张惠, 陆五一, 等. 差异化、信息不完全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2): 14-22.

Ji Y Q, Zhang H, Lu W Y, et al. Differentiatio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farmers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6(2): 14-22.

[11] 王祖力, 肖海峰. 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29(8): 65-68.

Wang Z L, Xiao H F. The analysis about 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on grain production growth[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8, 29(8): 65-68.

[12] 曾希柏, 李菊梅. 中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3): 387-392.

Zeng X B, Li J 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its effect on grai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China[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4, 37(3): 387-392.

[13] 杨增旭, 韩洪云. 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小麦和玉米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1): 140-147.

Yang Z X, Han H Y.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and its inf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wheat and cor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1, 16(1): 140-147.

[14] 郝令昕, Daniel Q N. 分位数回归模型[M]. 上海: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Hao L X, Daniel Q N.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M]. Shanghai: Truth and Wisdom Press/The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2.

[15] 朱满德, 李辛一, 程国强. 综合性收入补贴对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DEA-Tobit两阶段法[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11): 4-14, 53.

Zhu M D, Li X Y, Cheng G Q.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subsidies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maize production of China: A DEA-Tobit two-stage approach with province-level panel data during 2004-2008[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5(11): 4-14, 53.

[16] 房丽萍, 孟军. 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7): 156-160.

Fang L P, Meng J.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on grain yield in China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C-D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and its empirical stud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3, 29(17): 156-160.

[17] 李新华, 巩前文. 从“增量增产”到“减量增效”: 农户施肥调控政策演变及走向[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5): 877-884.

Li X H, Gong Q W. Trend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policies preventing over-fertilization in farming: From “increasing yield by increasing fertilizer quantity” to“increasing effcacy by reducing fertilizer quantity”[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5): 877-884.

(责任编辑:王育花)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tensity on grain yields in China: 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ZHU Man-de1, LI Xin-yi1, XU Xue-gao2
(1. Guizhou University, a. School of Economics, b. China Center for Western Development Capacity Research,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Jiangsu Provinc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

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17)04-0649-09

10.13872/j.1000-0275.2017.0074

朱满德, 李辛一, 徐雪高. 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4): 649-657.

Zhu M D, Li X Y, Xu X G.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tensity on grain yields in China: 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4): 649-6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52,7127306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委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学术创新人才项目(JYT2016004)。

朱满德(1983-),男,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粮食经济研究,E-mail:mdzhu@gzu.edu.cn;通讯作者:徐雪高(1981-),男,江苏宜兴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E-mail:xuxuegaoxxg@163.com。

2017-04-06,接受日期:2017-06-28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473052, 71273069); Program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Program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Youth Talent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t Guizhou Province (JYT2016004).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Xue-gao, E-mail: xuxuegaoxxg@163.com.

Received 6 April, 2017;Accepted 28 June, 2017

猜你喜欢
早籼稻籼稻粳稻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