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2017-08-12 02:50鲁双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体性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摘 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际化大趋势下,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质疑,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习得英语交流技能,成为评判英语教学的两个标准,教师应当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培养国际视野、品质优良、社会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这成为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在传授基础知识之外,教师应如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思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主体性

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要求教育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即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学科的育人价值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共有素养,更是每一个学生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素养。其次,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个阶段的学生或者社会群体的要求,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终身。再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提出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标准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在学校教学中,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具备创新意识,身体力行的做到传授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到英语教学中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德等。[1]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究教师应当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并响应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人才目标。

一、研究背景

随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以后总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纯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受到人们的质疑,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新课改、核心素养等的提出反映出当前教育急需改革的迫切性。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表示,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2]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主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以及新课改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但是我国教育一直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受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且核心素养的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推进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都是传统教育的表现形式,这也充分显示出传统教学方式特点。应试教育就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将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获得通过考试的能力和水平。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很难关注到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其次,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主要体现在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学生的品德、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都被忽略。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要求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完全相反的,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所在,发掘自身潜力。社会参与是指强调学生能够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处理好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帮助的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培养全面人才的最重要品质,学生都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这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二)英语的课上学习和课下实践相脱离

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这种主体性体现在整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缺少师生互动,教师的任务在于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听课效率,这就造成班级中英语成绩严重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同时,传统教学下,教师将自己视作班级的权威,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能产生的前提。其次,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学生就越容易掌握知识,对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连接不紧密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地寻找策略,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新课改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目标,如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变学生评价方式等多个层面着手教育改革,但是任重道远。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但一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跟着只是在复制教学内容,响应核心素养的改革方向给教师如何调整教学方式提出了较高要求,怎样设计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成为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英语不仅作为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需要师生、生生课上课下的良性互动,“哑巴英语”是应试教育下英语教学的结果,这与核心素养所要求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不符合的。

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最优化

英语新课标的标准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3]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学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上增加口语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在班级中进行分享,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上教学的趣味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运用了所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双向培养。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并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和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的。

(二)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并组织多样的课内课后活动

情景式教学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英语教学情境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并让学生进入到这一情境。在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情境,并大胆的把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穿插英美文化背景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课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而这些必须和他们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建立联系,而不是与他们生疏的外国社区环境相联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因此,与其直接训练思维能力与社会能力之类的素养与能力,不如优先设定有助于自发地产生思维与沟通互动的课题及其情境的设计。[4]在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部分内容,而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通过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意识的形成,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習方式。课上和课下学习相结合,而学校课程的一个关键课题,“不再与习得孤寡的、碎片化、僵化的、垄断的知识,而再与构建通用的、综合、无界的、分享的知识”。[5]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之余,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有利于学生形成乐学好学、勤于思考的学习风尚,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之以法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尤其在英语学习中,首先应当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转变教学方式,并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灌输,在教学中更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增强自己领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加强课上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包括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方面内容。其中的实践创新是指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解决问题时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技术应用等。授之以法就是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和自我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水平,是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基于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建立起来的,符合时代的进步的需要,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一方,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响应新课改以及核心素养中所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出响应了世界教育领域的发展潮流,英语教学应当围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培养的方案,适应新世纪全球化人才需要的大趋势。

作者简介:鲁双(1988-),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外语教学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恺.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J].2016.12

[2]谢雅鸥.初中英语教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6.

[3]周奕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8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

[5]田中义隆.21世纪型能力与各国的教育实践[M].东京:明石书店,2015:17-21,23,22-25.

猜你喜欢
主体性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