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研究
——基于M大学的实证分析

2017-08-12 15:2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心公平少数民族

李 敏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研究
——基于M大学的实证分析

李 敏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公平”作为社会稳定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两会中,两者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490名在校民族大学生为被试,系统考察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公平感中的权利公平和分配公平两个维度对就业信心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本研究为国家建立健全社会公正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信心,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就业信心;回归分析

一、引言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总理的形象比喻道出了公平正义在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毋庸讳言,当前社会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而且弱势群体常成为受害者。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汉族学生,占有较少社会资源的少数民族学生似乎更值得关护。社会公平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敏感词汇,尤其是当他们面临就业抉择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又是怎样一种微妙的联系呢?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理论探索,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用实证的方法全面考察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的关系,并试图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及就业信心提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

调查样本为M大学在读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社会公平感问卷和林崇德就业信心问卷,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0份,回收率86.7%。其中有效问卷500份,经审核生源地为汉族的有10份,少数民族的有490份,本研究全部采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故实际使用问卷490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对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进行部分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描述统计值及相关矩阵

注:表中**表示p<0.01,下同。

从表1可见,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这表明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以社会公平感为自变量,就业信心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的预测作用,结果如表2。

表2 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

由表2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的预测效应非常显著。同时,标准回归系数非常显著且为正值,由此可知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有正向预测作用。

(二)社会公平感各维度对就业信心的作用。将社会公平感五个维度同时作为自变量,就业信心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多重测定系数为0.107,F值为16.578,p为0.000,其他指标见表3。

表3 社会公平感各维度与就业信心的多重回归结果

从容忍度、方差膨胀因子、特征根、条件指数四项指标判断,上述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特别是制度公平和互动公平两个维度,由于与其他变量高度相关,相互消弱各自对因变量的影响。基于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判断,我们去除了制度公平、互动公平、弱势公平三个维度,重新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发现多重测定系数由0.107变为0.097,并无显著变化,但判断多重共线性的四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在对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中,F值为37.409,p为0.000,说明使用权利公平、分配公平来预测就业信心的多重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比较好。回归结果及各项指标见表4。

表4 权利公平、分配公平两维度与就业信心的多重回归结果

四、讨论

(一)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的客观形势,且能以积极自信的主观态度对待之。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教育机会、社会关系网络、信息占有量和可支配资源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使他们在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就业方面,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不高。我们担心消极的评价和角色期望,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并最终导致消极的行为或后果。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产生社会不公,阻碍他们健康发展。然而本次调查结果却让我们欣喜的看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既能正确地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又能较为从容自信地面对客观实际。少数民族学生对我国总体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信心的评价的平均分为2.35和4.07,经相关样本T检验t值为-27.942,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尽管对我国总体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的大学生较多,但他们都一致的表现出对自身就业的信心。不利的就业环境非但没有打垮他们就业的信心,反而使他们不仅切实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而且树立了坚定的就业信念。

第二,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面临就业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亦拥有不同的自信程度,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通过我们的分析,社会公平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通过数据,我们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对就业信心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其就业信心就越高,反之则弱。因此,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必然要提高其就业信心,而这又要求我们提高其社会公平感。进一步说,公平感是一种社会主观感受,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不是仅仅依靠宣传教育所能达到的,这必然要求整个社会实事求是,立足实践,创造环境,力争做到全面的公平正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

(二)权利公平与就业信心。社会公平感中的权利公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权利公平感越高其就业信心越高,反之则弱。

权利公平指人人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主要是学习、就业和发展的机会,无特权阶层和特殊待遇现象存在。权利公平平均分为2.2947,在五个维度中最低,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中存在着权力不公平现象。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调查,家庭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女就业。父母社会地位越高,社会关系愈多,利用社会资源为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权力就愈大。这就说明,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但总体而言,这种努力仍需继续加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分配公平与就业信心。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中的分配公平亦对就业信心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分配公平感越高其就业信心越高,反之则弱。

分配公平指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即实现按劳分配。它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分配方式。分配的公平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在于使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的公平决定着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就业机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一些能力、素质一般的汉族学生能够借助父母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以及资金支持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开创自己的事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却很困难,且对于已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兢兢业业的工作也不一定与他们实得的回报成正比,这种不公平感会严重挫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引发复杂的社会问题。

(四)制度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与就业信心。

制度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对就业信心均无显著影响。

弱势公平指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援助和尊重。制度公平指社会中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比较健全和合理,对公民一视同仁,并能够被严格地执行。互动公平指政府在制定制度、政策的时候,是否尊重群众的意见,社会中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等。

制度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的平均分分别为3.0273、3.0514、3.0043,得分普遍处于中点水平,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制度、政策的制定比较满意。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生活,增加少数民族的医疗保障水平,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弱势公平感相对来说较高。随着网络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国家出台的政策制度越来越透明化,公众的参与度普遍提高,这有助于公民制度公平和互动公平的提高。

五、建议

本研究立足实际,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创性地探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的关系。并以实证精神作为指导,采取数量化的方法,得出如上若干结论。结合上述结论,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出路,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国家要大力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既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又影响其就业信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投入,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而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更好地解决其就业问题。

(二)政府要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把握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机制,使就业市场适当地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并能从制度上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更好地创业、就业,为社会服务,回报国家。

(三)各用人单位要完善用人制度和招聘制度。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姻亲”招聘。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较好的社会人际资源,这就更需要各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四)高校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各高校要及时传播就业信息,并为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培养机制,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孙玉雄,徐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吴辛愚,高宁波.西安AA学院毕业生就业信心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

[3]刘少红.2011年两会 网民最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EB/OL].http://www.gywb.com.cn/news/guonei/guonei/2011/32/news_11321016287GHI42G6H4BIII820AH6.html,11-03-02/11-03-16.

[4]张媛.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9.

[5]石红梅,刘建华.大学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

李敏(1993-),女,山东即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信心公平少数民族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笨柴兄弟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公平比较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