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017-08-12 16:22姚文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科室医疗

周 军 陈 琪 姚文娟 王 桢 高 珺



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周 军 陈 琪 姚文娟 王 桢 高 珺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研究等方法,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指标监测组织,加强数据管理,开展持续改进,实现了临床输血全过程质量监管与评价,促进了临床输血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达到了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临床;输血;管理;指标;体系

First-author's address Shiyan City People's Hospital,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Medical College, Hubei, 442000, China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输血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输血全过程监管,是各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借鉴质量指标评价方法,探索建立了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体系建立

质量指标监测是将具体化的数据作为测量标准,对医院质量进行评价,其已成为我国医疗服务监管与评审的重要依据[2]。目前,国内文献[1,3-5]大多针对输血某方面/环节进行质量评价,未能形成系统横向、纵向比较。该院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研究方法,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为临床输血质量监管提供了依据,为持续改进指明了工作方向,对实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血有极大促进作用。

1.1 指标确定原则

1.1.1 科学性 指标能反映输血质量现状,是相关指南、规范要求的,较重要且得到业内公认。

1.1.2 系统性 指标能反映临床输血各重要环节的过程质量,各指标之间通过定性量化方法进行处理,形成可联系、比较、有机结合的整体。

1.1.3 可操作性 指标切合实际,内涵明确、具体,有目标值,观察采集方便,统计处理简单,评价分析与改进措施具体。

1.2 指标确定方法

按照指标确定原则,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研究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修正,形成结论。

1.2.1 文献回顾 收集现有相关资料作参考。首先,尽量收集已有的输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方法,对之进行分析,作为第一手参考资料;其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基础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表1 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

项目权重Ⅰ级指标权重Ⅱ级指标权重输血质量评分1临床用血效果0.25自体输血率≥15%0.25手术台次平均用血量年度零增长0.20输血患者人均输血量年度零增长0.20输血患者人均输血次数年度零增长0.05输血适应症合格率100%0.20输血患者比例年度零增长0.10输血医疗文书质量0.25输血前相容性及传染病筛查检测率100%(急诊除外)0.2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0.25输血病程记录符合规范要求100%0.20输血前后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符合规范要求100% 0.25大量输血申请单报批率100%0.05输血实验室检查质量0.20血库冰箱温度记录完整率100%0.10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率100%0.20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差错为00.20室内质控完成率100%0.25室间质评合格率100%0.25输血安全0.15储血冰箱生物安全监控指标符合要求0.25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率100%0.20医护执行输血制度要求符合率100%0.25血袋回收率100%0.10血标本合格率100%0.20输血医师知识更新水平0.15输血科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0.25医护人员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0.30临床医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知晓率100%0.25医务人员参加输血培训率>90%0.20

1.2.2 确定指标 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首先确定Ⅰ级指标。Ⅰ级指标要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医院输血管理的医疗质量,同时要考虑输血过程各环节质量,包括临床用血效果、输血医疗文书质量、输血实验室检查质量、输血安全、输血医师知识更新水平等。其次,在Ⅰ级指标下,根据输血管理需求和评价目的,结合管理工作内容以及各种管理措施和常见问题发生频度,抓住管理重点,合理设置Ⅱ级指标,定期评价合理性,及时调整。

1.2.3 专家咨询 评价指标初步确定后,邀请各临床科室主任、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处及院领导进行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第一次调查,对与输血关系密切的临床科室主任就临床输血相关质量指标情况展开咨询,确定调查表的合理性,初步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第二次调查,对所有临床科室主任进行咨询,进一步确定和修改临床输血评价指标和权重;第三次调查,邀请从事医院管理的相关领导和职能科室主任参与调查咨询,从宏观上把握临床输血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权重的合理性。最后,将52位专家制定的各指标权重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出各自权重,具体见表1。

1.2.4 实地研究 一是采集临床科室相应各指标数值,现场复核,评估指标值与实际工作状况是否一致。二是采用本体系与本市卫生计生委血液质量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同时对该院2013年度输血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检查内容和结果一致性较好,本体系关键环节质量指标突出,简单明了,有量化依据和目标,便于改进,证实了该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

2 体系应用

2.1 建立指标监测组织

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托医院各级输血组织,将所有监测指标任务分配给第二、三级组织。输血管理委员会为决策层,是第一级组织,负责每月输血质量报告研判,院内公示通报,制度、流程修订完善,医院输血管理政策决策等。第二级组织为管理层,即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标监测管理、组织、培训及数据分析、整理,提出整改意见,并承担部分督查考核指标数据的采集。第三级组织为执行层,即各临床科室、输血科,由各科质控员负责科室质控指标管理,具体组织实施,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2.2 加强数据管理

指标数据管理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及反馈[6]。每月5日前,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输血管理软件中统计整理各指标数据,不能从管理软件中提取的指标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员或第二级医疗质量检查员采集汇总数据后,通过院内网或手工填报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其负责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输血质量通报,并上报医院质控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每月在OA网和院周会上进行反馈。应用体系评价时,满分100分,所有指标数据与目标值的比值按百分计,完成或超过目标值计100分,其余按实际得分计。

2.3 开展持续改进

针对输血通报反馈问题,要求各临床科室每月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将本科室输血病历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落实措施。对连续两月不达标(质量指标趋势下滑或波动大)的指标,组织输血管理委员会专家到科室指导并参与讨论,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措施,促进质量改善。对长期不达标的指标进行PDCA、品管圈等院内立项管理,促进质量改善。每年召开1次质量指标确定会,对连续两年监测指标达标项目不再列入重点监测范围,对工作中发现的新质量问题或薄弱环节,能进行指标监测的列入下年度监测计划,监测指标实行动态管理。

3 成效

自2013年1月实施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监测以来,先后有31个指标纳入监测,有成分输血率、输血申请单审核率、血液内外包浆验收合格率、患者信息双人核对率等11个指标因两年持续达标不再纳入每月重点监测分析。同时,在输血质量指标监测基础上,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在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输血管理水平逐年提升,临床输血质量评分从2013年的77.11分上升为2015年92.61分。

在临床用血管理方面,输血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夯实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相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质量标准,如建立了《临床医师用血权准入管理》[7]制度,实现了人员准入管理,提升了输血工作质量,制定了《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标准》,输血病案甲级率从30%提高至92.2%,极大地提高了输血管理水平[8]。

在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科加强了临床科室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检查督导,每月由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指标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通报。各临床科室利用每月科室医疗质量分析会,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题分析,运用管理工具,提出科学整改意见并落实,形成了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医院文化。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全院输血管理督导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主要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了解和协调解决多部门在输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联动脱节、交叉管理、重复检查、信息不畅、执行不力以及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推动质量持续改进的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在核心制度落实方面,通过医护输血知识知晓率指标考核,改变了科室完全依赖医院组织培训的陋习,每年主动安排核心制度学习2次以上。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有针对性的安排全院医护人员分层分级培训输血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每年5月被定为输血管理活动月,安排输血应急预案演练、不良反应处置演练、病历评比及合理用血宣传教育活动,并将输血知识纳入每年医院医疗技术比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输血知识和技能水平。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科在每月医疗质量环节督导中,对输血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科室和责任人现场整改;输血科强化了输血终末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血管理,应用质量追踪法,帮助科室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极大促进了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4 讨论

4.1 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医院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输血质量管理更加重视过程和环节质量控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输血质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实现了量化评价输血质量与管理水平的目标,对指标数据深度挖掘、反馈、整改是运用管理工具、促进输血质量持续改进依据。通过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既能对不同时间点环节、终末输血质量进行全程比较,又能用于同级医院间输血质量比较,直观反映输血全过程质量。因此,建立临床输血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4.2 信息化平台是指标监控的重要依托

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已迫在眉睫,通过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输血管理质量指标监控,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快捷。一方面,传统输血质量管理缺乏对过程和环节质量的科学控制手段,依靠人力督导检查,效率不高,同质化水平低下,人为干扰因素多,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效果不理想,在预防差错、完善流程、有效信息沟通与核对、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方面缺乏预防性、及时性。另一方面,有效信息技术在降低医疗差错,减少医疗风险,加强患者安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9]。建立以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临床输血质量在线实时监控,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现场性、高效率等。解放军总医院研发的《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5]为输血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先进工具,值得借鉴。

4.3 重视质量指标动态管理与数据质量

输血质量指标用数据反映医院临床输血质量。一方面,指标的筛选设立要符合医院输血管理工作现状,不易过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关键环节、重点疾病与项目监测,针对性强。另一方面,定期评估调整指标,做到已稳定达标的逐步退出,需要强化的质量要加强,对输血质量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设计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注意医疗服务结果[10]。输血质量指标设立也应遵循此原则。随着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DRGs等疾病分类管理的细化和深入,输血管理也应设立相应评价指标,为医院制定相应质量管理目标和提高临床用血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是评价质量高低的量化依据,要重视数据的质量管理。在统计设计环节,要保证医疗数据和信息在HIS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符合以需求为导向的指标规划和科学统计方法,形成多功能的统计指标和报表。在数据采集环节,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收集填报数据的专业培训,明确指标数据采集范围、内容、质量标准,尽量从电子病历和输血信息系统提取数据,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唯一。因此,要从数据产生和流通各环节进行系统、全面质控[11]。

4.4 应用评价结果指导输血质量持续改进

指标监测是质量改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要符合医院实际,有利于解决关键质量问题,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对临床输血全程服务流程和结果的指标监测,得到大量系统数据,及时使用多种管理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可以了解质量变化趋势。针对评价结果,积极运用PDCA、品管圈、5S法等提升管理品质,达到持续改进目的。另一方面,持续改进是输血管理的核心,首先要求对质量指标的设置做到持续改进,达到设计目标值后开始新一轮质量管理循环;其次要做到全员参加,鼓励员工主动积极发现质量问题并上报,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使员工了解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此外,评价结果要与科室医疗质量月度、年度考核挂钩,与科室主任年度业绩评价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力度。

当然,本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质量指标侧重宏观管理指标,对反映整体输血水平的单病种和重点疾病输血质量指标设置不够等问题,这些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1] 王风玲,邢 沫,孙 巍.输血内涵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39-41.

[2] 田 丹,张 敏. 我院实施质量指标监测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1):832-834.

[3] 肖 峰. 临床用血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7):105-106.

[4] 杜肖俐,王丽荣,武洪琳,等. 临床用血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42-44.

[5] 陈麟凤,李 卉,庄 远,等.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28(9):1167-1173.

[6] 高 筠,董 军,胡 湖,等. 医疗指标数据的质量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3):184 -185.

[7] 周 军,陈 琪,王 桢,等. 临床医师用血权准入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1):104-106.

[8] 周 军,姚文娟,耿艳莉,等. 输血病案质量标准化评价分析[J].中国病案,2015,16(7):27-30.

[9] Koide D, peskin E. New uses of computer in medical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atientsafety in us and Janpan[J].Leice Electronics Express, 2005,2(2):3-15.

[10] 马谢民.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43-44.

[11] 姚 炯,徐梦秋,朱 婧.医疗统计数据质量与改进[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5):69-71.

修回日期:2016-11-02

责任编辑:吴小红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Quality Index System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ZHOU Jun,CHEN Qi,YAO Wenjuan,et al.//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operable principles, the paper used the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the index monitoring organization, strengthen the data management, carry 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was achieve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was promot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ensuring of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ere achieved.

Clinic;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Index; System

10.13912/j.cnki.chqm.2017.24.4.29

周 军:十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

E-mail:zj8637667@sina.com

2016-10-08

周 军 陈 琪 姚文娟 王 桢 高 珺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7,24(4):87-90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科室医疗
更正启事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