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位曾被闻一多夸作不写情诗的诗人——卞之琳,写出了一部富有深厚个人情感色彩、艺术性很强、至今仍广受赞誉的诗集《装饰集》。在那一个诗歌的年代里,像每一位情胎初动的年轻人,卞之琳借着诗歌含蓄而节制地表达着他对爱人的痴恋与对爱情的理解。文章欲从分析卞之琳的情诗入手,探究卞先生与张充和女士那段在外界看来如镜花水月般迷离的爱情真实,从而更深入地走进卞之琳,了解其诗其人。
关键词:卞之琳 情事 情诗 思考
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中,卞之琳的诗以客观冷静、富含哲理见长,因此被称作“新智慧诗”或“主知诗”。“他曾被闻一多夸作是不写情诗的诗人。卞氏也坦言:‘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但事实上,卞之琳于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间创作并于一九三七年编订成册的《装饰集》却显示出深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诗人将这本并未单独出版的诗集赠送给‘好友中特殊的这一位‘不平凡的当年同辈女友——张充和女士。”[1]这部诗集中充满大量丰富的爱情描写和女性想象,其間不乏有流传至今,读后仍屡屡波动心弦的佳诗。“诗歌虽不能说是年轻人的专利,但绝对是年轻人的宝物,尤其是恋爱中的年轻人的宝物;几乎每一个情胎初动的年轻人都是诗人,因为年轻人的心灵容易波动,而诗恰恰是心灵波动的产物,是激情的自然流露。”[2]本文欲从分析卞之琳的情诗入手,探究卞先生与张充和女士那段在外界看来如镜花水月般迷离的爱情真实,从而更深入地走进卞之琳,了解其诗其人。
一
1933年初秋的一日,巴金、靳以、卞之琳在沈从文家里小聚,张充和碰巧从苏州赶来北平,要入北大中文系上学,投靠刚刚搬来北平的姐姐、姐夫。也许是因为卞先生与张小姐都来自江南、都在北大上学、都爱好文艺;所以两人挺谈得来,卞之琳感觉“彼此有相通的‘一点。”“1935年底,张充和忽然患上了肺结核,便回气候更为宜人的苏州老家养病,卞之琳专程前去探望,卞之琳的到来让她心情大好,自告奋勇地陪他游览风景名胜。看到张充和的家庭条件如此优渥,一种自卑油然而生,卞之琳第一次忍下表白。紧接着,抗日战争爆发,卞之琳与张充和各自漂泊,一番周折。1937年8月,卞之琳经获恩师朱光潜推荐,到四川大学外文系担任讲师。卞之琳一抵达成都,就给避居在合肥的张充和写信,邀请她也到成都谋求发展。到达成都后的张充和,一时未能找到合适的事情来做,就暂住在二姐家里。卞之琳生怕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张充和无聊,就常常写信与她交谈。那一段时间,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很广,天南地北,海宽天阔,只要能给张充和带去一点安慰,卞之琳都一一满足。”[3]后来在回忆《无题》的写作初衷时,卞之琳写到“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隐约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4]
《无题一》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5]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1933年卞、张初逢,诗人便坠入爱河。那“一道小水”仿佛似“一点柔情”,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三日”实指是“三年”,三年后我们重见“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爱的情谊由“小水”到“春潮”迅速发展,一种内心的激动击荡在诗人心中。“‘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独自低吟,默默地恋着对方,咀嚼着不能也不敢倾吐的‘愁‘哀。由于矜持内向、羞于表白,所以爱而不敢表白的怅惘,默默牵绕的情愫,就通过‘水的意象充分透射出来,含蓄隽永,十分契合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6]这首诗除了“春水”这一主体意象外,还有两个辅助性意象,即“船”和“杏花”。“船”是维系双方的纽带,是心灵相通的交通工具,因而是诚挚的“爱”的象征。“水愿意载你”,而“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便是“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春色满园,杏花开放,明媚绚丽的世界,洋溢着欢欣怡悦的气息,怎不让人心旷神怡,心(杏)花怒放呢?一道小水,一片春潮,再到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的遍野的杏花,诗人把初恋时的心境物化,如此曲折而又具体地暗示了出来,既符合他含蓄内敛的性格,又流露出他当时享受于爱情难以抑制的情感。只因为人毕竟不是真正的“冷血动物”。
《无题二》
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
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
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
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
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皱纹,
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这首诗是《无题》(五首)中最整齐的一首,“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诗人仿佛站在一个女体的写作视角,以古典化的意象、语汇来表达那颗全心等待爱人到来的“痴念”。“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主人公终于等来了“点金指”,喜不自禁的情态,急急扑向屋门的动势,跃然纸上。“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一组拟喻性意象,颇有古风韵味。“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渲染出一片畅快、明丽、多情、怡悦的氛围,这明媚和煦的春天世界,正是主人公此刻心境的对象化。诗的结尾两句“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皱纹,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又显示出卞诗大幅度跳跃的特点。“废名在谈到卞之琳的这首《无题二》时曾指出其中的第七行‘晦涩。诗人回溯等待时焦急浮躁的心情,更加强化出‘我的痴情。写出了爱情如舞,需要两人的默契配合,心与心的沟通,透露出诗人希望和心上人一起步入爱的幸福地,如金手指点亮一室的沉默痴念。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姑娘的痴念和姑娘到来时的欣喜希望。”[7]
二
在《无题三》中,诗人“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介于现实与两人性格的差异,卞之琳倾向于感情的节制与逃避,而“她”活泼洒脱的个性使其在爱的进行曲中选择了停顿。即便那样,《无题四》中“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到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为了心中那份爱,“我”依然执着地努力找寻接近你的方式,纵使面对重重阻隔,也想给你带来最美好的东西。然而“昨夜付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你我之间的爱情终究还是归于镜花水月,充满着无可奈何的命定感……
《泪》
巷中人与墙内树
彼此岂满不相干?
岂止沾衣肩掉一滴宿雨?
人并非无泪,
而明白露水因缘。
你来画一笔切线
我为你珍惜这空虚的一点,
像珠像泪——
人不妨有泪。
笔者认为这是《泪》中最好的部分,优美而富有理趣。“巷中人与墙内树,彼此岂满不相干?岂止沾衣肩掉一滴宿雨?”“你走进寂静的深巷,抬头望见前方的一棵墙内树,怎么会料想到你和它会有某种因缘?树叶上的水珠被风吹落,撒在你的衣肩,除了微微凉意,你是否会觉得彼此是不相干的,抑或想到了爱情、人生的深不可测?‘巷中人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或者是一个假想的幽灵;‘墙内树是心灵外在的关照物,是与精神和意志相对应的‘象。心灵的激情不再无休止地骚动,全诗从此转入对人生、爱情的质疑和深入的思索。”[8]“你来画一笔切线,我为你珍惜这空虚的一点”。诗中的“你”在平面上画一个圆和一条切线,圆与线相切的那一点似偶然相逢的“露水因缘”。严密的几何学原理仿佛与佛家“人生诸象俱是‘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违背,唯心与唯物两条看似不可相交的平行线却因“情”而相生相融。卞之琳的这次爱情是失败的、短暂的,但是诗人在色空观念的麻醉中无嗔无怪,超脱自然,像是用闲适、恬淡的语调去评论一件久远的往事。诗人说感情碰撞所产生的“切点”像“珠”,值得“珍惜”。然而诗人心头的抑郁是不能掩饰的,“切点”又像一颗心酸的泪珠。
“他曾说自己这一段‘儿女交往,如‘一颗朝露,‘值得珍惜,又只能‘任其消失。”[9]“人不妨有泪”作为《泪》的诗眼,含义丰富。“或者说色是空的,人的泪水没有任何意义,感伤不存在,过去的一切未曾发生过。或是一句反语,用极平静的语气,反衬内心极大的痛苦。”[10]《泪》深蕴着浓重的惆怅,一种不同于《无题》(五首)中对爱情由生到消,感情由喜到悲的表达,《泪》更多的是一种对爱情渺茫前景的忧愁,一种在爱情消逝后对人生、爱情的质疑和深入的思索,充满着对人生、世事的感喟……
三
卞之琳的情詩犹如其人,“节制的诗风、含蓄的个性、冷凝的情感表露方式、出于担心爱情不会成功而采取的特别谨慎的态度和含混晦涩的措辞,使得诗人所托出的一颗挚爱的心犹如一粒琥珀,宝贵而深藏,晶莹而不剔透,只有细心地耙梳才可觅得,静心地品味方可了悟,久久地审视,才能尽得妙处。”[11]对于卞、张之间的那段儿女往事,有人说是卞之琳“一个人的悲欢一个人的爱”,对于此说法笔者并不认同。笔者认为即使是这段看似镜花水月般含苞欲放的爱恋也应是一对有情人间美好的互动,也许是张的洒脱大气,卞的节制、逃避、殷羡,导致了最后的曲终人散。试想天下没有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是否思考过维持爱情永久的动力是什么呢?因为爱是相互的,所以它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豁达、乐观,既要敢于承担责任,又需要善于表达彼此之间的感情,或许这样的爱情才能真正的持久。
正如“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注释:
[1]汪云霞:《卞之琳的爱情书写与女性想象》,读书,2014年,第1期,第114-121页。
[2]北塔:《卞之琳先生的情诗与情事》,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第78-83页。
[3]笑笑:《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现代妇女,2016年,第5期,第38页。
[4][6]郭亚明:《付一枝镜花 收一轮水月——卞之琳<无题>(五首)读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34-38页。
[5]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本文所引《无题》(五首)《泪》《鱼化石》全诗,均出自此书。
[7]穆林娟:《在水一方——读卞之琳<无题>五首》,当代小说(下),2010年,第4期,第38-39页。
[8][10]朱军:《我为你珍惜这空虚的一点——释卞之琳的<泪>》,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1-285页。
[9]陈丙莹:《卞之琳评传》,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11]朱宾忠:《爱人的心是琥珀做的——对卞之琳爱情诗的一种解读》,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67-69页。
(张燕 重庆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