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藻海无边》的问世,大家重新关注了加勒比海周围的风起云涌。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所有黑人形象,分析遇到殖民残酷统治时候,究竟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反抗?是暴力革命,还是语言冷战,还是像克里斯托芬一样,用文化来武装自己。
关键词:《藻海无边》;黑人形象;颠覆
作者简介:郝书良(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市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这篇文章的题材和开篇会令人想到毛姆的《木麻黄树》。这种颇显冷漠自私的金钱社会下,里斯表明了殖民地的白人尚且在夹缝中生存这一事实。经过作者的打磨,似乎殖民者也经历了不可预想的伤害。甚至对一些黑人的做法我们都产生了不理解甚至埋怨的态度。然而这些黑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反抗的权利。本文探索殖民地的黑人面对剥削与压迫时到底该如何自处。
1.暴力,热战
想要深刻理解黑人的所作所为,就要回顾殖民地的血泪史。庄园经济解体时,曾经的施暴者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落魄者,而曾经的受害者在新的权力竞争中粉墨登场。所以以怨报怨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一切冲突无关乎他们是否是上帝的选民或种族低劣与否。黑人的反抗是无处不在的,肢体冲撞暴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黑人邻居在开篇就为整个文章笼罩了一层死亡的气氛,他们杀害了安托瓦内特家里的一匹老马。老马是家里为数不多的财富之一,老马之死暗示了安托瓦内特一家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了。在白种人安托瓦内特的凝视下,这些黑人邻居都是未开化的不可理喻的,打砸抢烧更是家常便饭。黑人这种丑陋的嘴脸在里斯笔下显得那么顺其自然,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背后深层次的根源。这种宣泄恰恰反映了当年他们自己家园在殖民者铁蹄的践踏下变得支离破碎的事实。
在黑人邻居中有一个和安托瓦内特同龄的小女孩,她们曾经一起吃饭,在同一条河里洗澡,甚至换衣服穿。一度时期安托瓦内特甚至认为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闺蜜,就是在她家罹难的那一天,黑人姑娘蒂亚(Tia)手中的石头终于敲破了她们之间脆弱的温存。但是我们也不妨回顾在她们所谓的友谊发展的过程中,安托瓦内特又何尝是一次将蒂亚与自己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黑鬼,贪财,不讲卫生便是她给自己的朋友贴上的标签。蒂亚在妈妈身边哭红了眼睛,她也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又何必苛责她在混乱中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实上,由于种族肤色的原因,蒂亚与安托瓦内特根本不可能真正在一起,她们二者之间的融合就会意味着背叛历史。
2.语言,冷暴力
“你教会了我语言,我受益于它。是的,但我也学会了诅咒。”(Spivak, 2001:211)斯皮瓦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在属下的世界,诅咒成为了发声的必要条件。这种不同寻常的语言形式就是体现话语之间差异的重要策略。
因此除了暴力冲突之外,小到语言方面,黑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独特的反抗。仆人巴蒂斯特(Baptiste)是格兰布瓦庄园的仆人总管。罗切斯特与安托瓦内特在这里度过他们的蜜月时光。这个高大威猛的男人虽然会说一口标准的英文,在罗切斯特这个英国绅士面前从来都是不卑不亢,用心守护者自己的家园。当罗切斯特在森林中迷路时,问到了法国人修的石子路,巴蒂斯特始终保持沉默,反复告诉了罗切斯特一句话:“没有路”。连续三个话轮,巴蒂斯特只回答他没有路,并不多言其他。对于巴蒂斯特而言,这个岛屿是他长大的地方,再三的否定就是为了扩大罗切斯特对这个岛屿上的一无所知。他不了解这里就没有办法征服这片土地。
小说中的克里斯托芬的反抗方式更多地融入了文化因素的反抗。文中出现的第一句直接引语,并且是一句语法错误很明显的话就是出自克里斯托芬之口。作者交代过,克里斯托芬不是不会讲英文,如果人家愿意,她不仅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还会说法语。就是这么一个人,她采取了像其他黑人一般说话。因为她自己清楚在西印度群岛的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语言就关系到了自己的立场。所以她故意使用一种“黑色语言”来证明自己所选择的力量与将要颠覆的潜能力。不仅仅是黑色语言,更是黑色权力的代言人。作为一位资深的奥比巫婆,她继承了西印度群岛的本土文化。对于奥比巫术,这些殖民者都有一种又爱又怕的心理。
克里斯托芬与罗切斯特的对话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小高潮。在这场对话中,克里斯托芬可以算得上是酣畅淋漓地痛斥了伪善的西方宗教,告诉他们压根就没有上帝在的邪恶世道,她尖锐地指出来了安托瓦内特婚姻的真实价值,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人。作为一个与殖民者的文化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代言人,她充分吸收了这种黑色的文化,运用自己的力量来颠覆宏观叙述与普世价值。克里斯托芬的存在虽然没能改变安托瓦内特的命运,却为广大的黑人群众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学习对象。她始终没有屈从罗切斯特的逻辑,最后毫发无损地离开了。
3.结语
在后殖民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不仅仅是被有意无意地删除,丑化,更多的是在重新塑造出来一个新的个体。用暴力的或者非暴力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反抗同时也为整个殖民历史的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Ashcroft, Bill, et al. 1989. 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M]. London: Routledge.
[2]琼·里斯. 1996. 藻海无边[M]. 陈良廷 刘文澜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