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7-08-11 13:15胡国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肌酐患病率病程

胡国红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25例病历资料。包括人体学指标、病史、个人史、生化指标等。慢性并发症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计算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影响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体患病率为96.62%,其中9.54%患者合并1种慢性并发症,26.46%患者合并2种并发症,32.62%患者合并3种慢性并发症,20%患者合并4种慢性并发症,8%患者合并5种慢性并发症。冠心病患病率36.62%,脑卒中患病率18.10% ,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79.69%。糖尿病肾病患病率 43.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26.7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86.77%。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周围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TC。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尿白蛋白/肌酐(ACR)、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结论 该研究人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96.62%,大多数患者合并2~4种慢性并发症。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HbA1C、TC、TG、HDL-C、eGFR、AC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068-0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1]。糖尿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导致的大血管、微血管慢性并发症,日趋成为患者个人、家庭、社会沉重的负担。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足病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2]。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的筛查和干预对于疾病防治,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人群为基层医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針对基层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资料较少(几乎都是三甲医院的资料),该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基层医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选取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在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25例病历资料,包括人体学指标、病史、生化指标等。排除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急性心衰、恶性肿瘤等病例。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职业等。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生化指标及相关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

1.3 诊断依据

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慢性并发症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断、计算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3]。脑卒中(依据三甲医院头部CT或MRI结果: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依据心绞痛病史、心电图、三甲医院冠脉造影结果)、周围血管疾病(依据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超结果,以动脉斑块形成为阳性结果)、周围神经病变:依据主观症状:四肢末端麻木症状、感觉异常及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片诊断;糖尿病肾病:依据尿白蛋白/肌酐及eGFR 结果。ACR ≥30 mg/g或eGFR<60 mL/min1.73m2为诊断依据。eGFR计算公式:利用MDRD计算公式获得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男性eGFR=175×血清肌酐(SCr)-1.234×年龄-0.179;女性eGFR=175×血清肌酐(SCr)-1.234×年龄-0.179×0.79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基本资料

共32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52 例(46.77%),女性173例(53.23%),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2.66±6.29) 岁,BMI(24.06±3.49)kg/m2,糖尿病病程(10.22±6.93)年,空腹血糖(9.04±3.89)mmol/L,HbA1c(7.46±1.86)%。收缩压(139.70±20.32)mmHg、舒张压(77.55±10.60)mmHg、血肌酐(81.48±18.02)umol/L、血尿酸(313.79±88.09)umol/L、总胆固醇(4.31±1.03)mmol/L、甘油三酯(1.59±0.9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4±0.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0.8)mmol/L、尿白蛋白/肌酐(58.05±10.24)mg/g,肾小球滤过率(89.93±30.06)mL/min1.73m2。

合并高血压患者269例,占82.77%。血脂异常患者244例,患病率75.07%。

2.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

2.2.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个数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体患病率为96.62%,其中9.54%患者合并1种慢性并发症,26.46%患者合并2种并发症,32.62%患者合并3种慢性并发症,20%患者合并4种慢性并发症,8%患者合并5种慢性并发症。见表1。

2.2.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情况 冠心病119例,患病率36.62%;脑卒中59例,患病率18.10% ;周围血管病变259例,患病率79.69%;糖尿病肾病134例,患病率 43.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7例,患病率26.7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82例,患病率86.77%。慢性并发症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分别以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TC、TG、HDL-C、LDL-C、FPG、HbA1c、ACR、eGFR,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TC、HDL-C、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eGFR、HbA1c、TG。周围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年龄、ACR、HDL-C、TC。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HDL-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ACR、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主要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全国住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达31.9%,心血管病变15.9%,脑血管病变12.2%,下肢血管病变5.0%,肾脏病变33.6%,眼部疾患33.3%,神经病变60.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3]。该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患病率82.77%,其余患病率:冠心病36.62%,脑卒中18.10%,周围血管病变79.69%。糖尿病肾病 43.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7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6.77%。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体患病率为96.62%。除眼部疾患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原因分析如下:该组人群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岁以上 ,且病程长,平均病程10年以上,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标准方面周围血管病变依据血管彩超结果,很多患者没有主观症状,而全国流调依据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等,标准相对严格。

该研究还显示高血压病、HbA1C、TC、TG、HDL-C、eGFR、AC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率达82.77%,远高于全国流调水平31.9%。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UKPDS显示积极控制血压可使脑卒中發生率降低44%,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降低32%[4]。高血压作为可控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该研究还显示血脂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患病率达75.07%,主要表现为TG 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HDL-C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5]。中华糖尿病协会组织对25 8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现状调查显示,调脂药物的使用率为20%,血脂的达标率36.1%[6]。该研究人群血脂达标率只有25%,低于全国流调水平。血脂作为可控的另一个危险因素,积极调脂治疗势在必行。

DCCT、UKPDS等[7-8]大型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该研究人群为老年患者、已出现明显的慢性并发症,存在神经病变或神经反应较迟钝,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不适合严格的血糖控制,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因低血糖而增加死亡风险[9]。

该研究显示该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较高水平,大多数患者合并2~4种慢性并发症。这部分人群已错过早期积极干预的最佳时期,目前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仍需积极调脂治疗和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同时也感受到糖尿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亟待培训基层医生,实施标准化治疗方案。加强糖尿病早期筛查,加强糖尿病教育,加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积极控制血压、调脂治疗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Xu Y,Wang L,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48-959.

[2] 陆菊明.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历史地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3-7.

[3] 向江丁.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4]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e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S 38[J]BMJ,1998,317(7160):703-713.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6] 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97-401.

[7]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

[8]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837-853.

[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71-374.

(收稿日期:2017-01-04)

猜你喜欢
肌酐患病率病程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