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2017-08-11 06:35叶苏建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实验

叶苏建

【摘 要】近几年地理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的原则,着重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将地理原理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本文仅从高考试题命题立意出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地理能力;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地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79-02

从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内容和结构来看,考查知识记忆的试题量逐步减少,考查知识运用的试题量不断增加,地理技能的考查备受重视,高考命题逐步从“知识立意” 向“能力立意” 过渡,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这一原则。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力立意”命题思路着重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将地理原理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

“能力立意”命题思路和新课改的理念给地理课堂教与学带来新的挑战。笔者将从高考试题命题立意出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翻转课堂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亦强调地理技能,关注知识运用的考查。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复习“流域的综合治理”时,可以选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案例作为拓展,教材内容是按照“提出问题——说明危害——分析成因——探讨治理措施”的模式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文原因,由此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而成因分析则是这一课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供几个区域,让学生分组讨论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教学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问题导向作业);整理收获,提出困惑;课堂交流收获,协作探究困惑;在教师的协作下完成思维建模。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学生交流(展示或动手操作)、评价、反思与修正,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地理思维的认知建模——五 W原则”(如图1),构建分析环境问题的一般模式,即“where(地域分布)、when(发生时间)、what(具体表现)、why(形成原因)、how(解决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以案例教学为导向,其本质是“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思路,而非学习案例中的具体区域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在案例分析中学会推理、归纳,建构思维模式,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立足问题导向,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心理学认为,思维源于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创新始于问题,而好的地理问题是创新的载体。因而,地理课堂教学应尽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塑造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公民。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地球自转”时,“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是这部分的难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组递进式的问题链(如表1所示)。

在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为依托,将具体的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设置问题链,给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情推理,自主探究。教学组织成分突出了“问题(启疑)—猜想(导思)—结论(发现)”的教学思路。问题导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绘图、归纳,让学生学会与课本“对话”,与新情境“对话”,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句教育谚语: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最常见的方式是绘图和实验。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方面也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最理想的方式是学生自主实验。

例如,在教學必修1第二单元“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教学内容涉及气温、气压、密度等诸多地理要素,是“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的难点之一。并且,高一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实验材料:方形玻璃缸一只、塑料薄膜、热水一盆、冰块一盆、香一束、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学生分组。②各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③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④绘制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与原因。⑤总结归纳,绘制思维导图。

当然,由于实验方案设计的问题,或者实验操作不当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生成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实验的价值最大化。

“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我们的教学行为怎样变化,其根本的目的不会变,即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突出“学”的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实验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最酷的太空实验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