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彦鸽
【摘 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都是对话活动的参与者。其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应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是引导者,应通过恰到好处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载体。作为教师,应自始至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引领学生与文本开展深层次的对话,通过对话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主观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56-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40分钟里,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同学们不愿或者很难参与进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课堂显得死气沉沉,直接结果就是教师的授课效率低下,尤其是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顿悟、灵性和想象,这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笔者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大框架下,研究分析“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它以书本为媒介,教师和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的学习中去,其特点是以人为本、充满对话和交流。这种新的方式,不但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提倡学生和文章在情感上的沟通。
二、对话教学的策略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该怎样去掌握对话教学的实质内容,并且真正应用于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呢?这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立体地同文章所展现的精神世界进行有效对话。
1. 让学生好奇地问
之所以开展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形成阅读期待,使之能够主动阅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自身的能力,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怎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更主动地了解阅读文本,同文本进行深层次交流。
在实际课堂中,当学生对于文章产生疑惑时,笔者总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其思考和提问。尤其是当学生阅读全新的文本时,总是会东问西问,这里面有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有让人无语的怪问题,也有让人大跌眼镜的傻问题,但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值得探究的难问题。对于他们的问题,笔者会一一整理,让他们从这些问题中得到真知灼见。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金子》而言,笔者让学生就彼得的对白进行质疑,通过质疑产生有意义的问题。随即,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了解整篇文本的内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同学初读文本后,笔者就要求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主人公最终是否找到了金子?”从孩子们那里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找到和没找到。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导课时笔者解释过,文本里所说的金子属于金属金子。有的孩子认为没找到。那为什么没找到,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在随后的阅读中,我们就能够知道彼得作为诚实能干、任劳任怨的人,为找到真金埋下了伏笔。而认为找到金子的孩子,无疑是看到文本的最后交代了彼得找到了金子。此时,笔者再让同学阅读文末,并集体讨论:真金是什么意思?彼得是怎么找到真金的?他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彼得说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如此,由同学自己深入讨论,积极研究,他们就能够得到最好的答案。
通过学生充满好奇心的质疑,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到达文本所表达内容的深处,聆听了作者的声音,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交流,并且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灵感。
2. 让学生尽情地读
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才能够激发他们产生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得出自己的感悟,在尽情读书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對话,从而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理解的桥梁。
下面就以《掌声》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分析论证,这篇课文讲述了同学们通过给予一个身体上残疾、心理上自卑的同学小英以掌声,从而使她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事,非常感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同学们认识到给予一个深处困境中的人以掌声所带来的变化,认识到掌声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导学生要学会给予别人掌声和鼓励。在开展本课的教学时,笔者是以“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诵读,使其走进课文中的意境,开启思维和情感双重体验,从而能够自己寻找并感受到文中主人公小英的内心世界,把握小英的性格特征,由内而外地产生对小英的同情,并且在小英得到掌声,心情转变后,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小英愉悦的心情。也正是通过“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过程中加深感知和体会,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本文的内涵,进而进一步升华,明白本文所蕴含的大道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诵读进入特定情境,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诵读中逐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欣赏、掌握,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使之精神积极、活跃,言语喷涌而出,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在这场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3. 让学生大胆地说
所谓对话,就是以主体言说的方式实现思想的点燃,这一过程要求所有学生通过发言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要求学生开放和活跃自己的思维,通过提出和回答建立在前一个问题之上的问题,引起其他学生思考;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自我的需要去参与发言,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思维上的引导,通过引发学生的心理认知冲突而使之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所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线索,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从而起到引导学生走向对话纵深境界的效果。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让他们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发现课文中蕴涵的道理,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又加深了他们对于课文中道理的认知。比如,笔者在讲授《蒲公英》这节课时,就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对蒲公英种子出现不同结局原因的讨论,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地结合自身的感悟进行交流,开阔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启迪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和全面看问题的水平,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帮助他们领悟课文的精髓。
4. 让学生自由地想
阅读鉴赏是一个由读者和文本的交流获得价值判断和美感以完成审美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于文本的空白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成长环境、知识结构、心理状况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然,阅读鉴赏的过程也会由于读者个体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鉴赏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予以肯定的,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承认“一元化”观念,也要给予“多元化”观念合理存在的土壤,这些都是符合当前的课程标准的。
此外,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抓住“留白”,注重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哪吒闹海》第3自然段时,笔者在让学生默读时,就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当夜叉从水底钻出来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洗澡时,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班里的小朋友一个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尽情去想象,回答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通过想象夜叉的傲慢而衬托出哪吒机智、勇敢的个性。同时,通过对龙王知晓夜叉被哪吒打死后反应的想象,使得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变“独白”式教学为学生“对话”式参与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在现代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积极对话,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以有利于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