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2017-08-11 23:16赵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赵珑

摘 要在分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对其传承革命文化传统、拓宽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民主建设、形成学校特色等主要价值进行阐释,并进一步探讨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 校本课程 价值实现

教育部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并明确要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即依托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尝试,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途径之一。

一、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价值选择

1.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的有用性,即是将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能否实现教育中的价值,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等。红色文化不仅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念,还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国精神文化的宝藏,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蕴含着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有系统、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发生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能够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2.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是课程对人和社会的意义。不同的课程价值产生不同的课程目标、编制、实施及评价。对课程编制者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观就会编制出什么样的课程;对教师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观,就会教授什么样的课程和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对受教育者来说,受哪种课程观的影响就会偏重于(或放弃)哪种课程的学习;对课程管理者来说,什么样的课程价值观占主导,就会要求实施什么样的课程。因此,课程价值决定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指导着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的确立、参与主体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方向和课程的评价。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追求以校为本,注重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立足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体现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创生价值。

3.地方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并与地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既有红色文化内蕴又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文化,如井冈山红色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红安红色文化等地方红色文化。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又凝聚成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如苏区红色文化的内核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求实创新,为人民服务,民主平等、艰苦奋斗的精神”[2]。红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为“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勇当前锋”[3]。因此,将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依据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特色,提炼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从而增加青少年一代对自己家乡的革命人、事、物的了解,强化青少年一代的本土文化认同,增强家乡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

1.传承革命精神,砥砺德行

红色文化记录了革命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挖掘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人、事、物及形成的精神,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青少年一代[4]。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使得教师和学生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促进自身思想品行的提高和完善。教师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成为了教师对红色文化进行自我认知、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成为学生深切感悟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在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而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并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扬勇于拼搏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拓宽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从学科范围来说,红色文化的课程资源在语文、美术、思想政治、历史等教材都有采用,尤其较为经常出现在语文、历史等教材,如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事迹、革命英雄人物、革命遺迹等内容;历史教材中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等内容。因此,红色文化课程资源都有可能融入到不同学科,而将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与重组,形成不同的主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红色文化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不仅可以使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打通各学科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活跃课堂。另外,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与学生和教师有着天然亲近的成分,那么,在进行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并自主参与课程开发,真正实现“做中学”。

3.提升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是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学校办学传统的集中沉淀。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学校外显的校园文化载体,也应体现在学校的课程建设,而且课程文化更能体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精髓。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将红色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的物质方面与校园文化的外在载体相结合,如建立红色文化长廊、校报等;另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的精神方面与学校校园文化的内在精神相融合,如形成班风、校风等。将红色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德育文明建设,发掘具有红色文化传统的学校魅力,推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红色名校,形成学校的品牌文化特色。

4.以校为本,推动课程民主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战场,即以校为本,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5]。学校依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形成以校长为首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以及社区人员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每一个课程开发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主体,都有平等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以集体审议的形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决策环节。校本课程开发区别于国家课程的“自上而下”集权式课程决策,强调课程权利主体的多元化、平等性,尤其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教师和学生能够反馈意见和打通信息通道。以校为本,既是突显以学校为特色的课程建设,又是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权利。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开发基地,集中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社区人员等各主体的力量,通过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机构,为参与主体提供民主平等的发声平台,充分发挥主体的力量,搭建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平台,从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民主化进程。

三、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实现途径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实现,应根据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宽开发途径,打通校内与校外的界限,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营造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现代化传播媒介有着巨大的信息传播量,电视、广播、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三巨头”,将红色文化的内容与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方式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营造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这也应成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媒介途径。在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热播的红色影片、红色歌曲、红色节目,如《铁血红安》《亮剑》《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红色娘子军》《黄河大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歌曲,以及央视新闻联播中的《永远的丰碑》等红色纪实节目。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本地的革命历史、革命英雄、革命事迹,使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热土增加一份荣誉感和使命感,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不仅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工作等领域,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因此,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互联网信息丰富、利用方便快捷等优势,拓展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吸引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形成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社会大氛围。

2.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开拓实践体验空间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价值的落地,就是要践行红色文化精神,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真正让红色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响亮的口号,而应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在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并践行红色文化精神,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红色文化精神魅力。在校内,可以通过升国旗、入少先队、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红色文化就在身边;可以设立“红军班”、“红色广播站”、“红领巾导游员”等组织机构,组建红色文化宣传站,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在校外,积极与红色文化景观区、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相关部门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导游的机会,让学生在介绍红色革命历史人、事、物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基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基地”等基地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并实际践行。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的构建,真正使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开发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題活动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特殊纪念日,如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及有地方革命纪念意义的时间点,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唱红歌、跳红舞等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有影响力的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等以话剧、舞台剧、舞蹈等形式将其再现舞台,亦可定期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班级红色文化主题,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全校学生的“海选”比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体现,注重将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积极吸引学生参与体验。主题活动的开展应明确红色文化的主题精神,允许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但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避免“恶搞”、“瞎搞”,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将红色文化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优势,做到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中,不仅了解到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点点滴滴,还能深切感受革命传统文化,使学生经历心灵的洗礼,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并进行思想认识的升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革命精神。

4.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相结合,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所谓“显性课程”是指通过外显的课程实施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在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是公开和明确的。“隐性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概念,它是内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价值观念[6]。显性课程是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直接可知部分,而隐性课程,如教师的言行、衣着、语气,学生的情绪,学生同伴间的关系等,成为间接的隐性部分,但却对教学效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仅充分发挥显性课程的作用,还应关注隐性课程对价值实现的影响,并发挥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内容补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氛围等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并不是与国家课程相冲突的课程,而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应注意与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劳动课等其他学科的互动,形成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让红色文化“无处不在”,让学生沐浴在红色文化的阳光之中。

————————

参考文献

[1] 柯进.新形势新任务新跑道——展望2016年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6-1-19.

[2] 谢爱林.论苏区红色文化的现代教育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2007(9).

[3] 红安精神研究报告[EB/OL].湖北党史网站,2005-12-16.

http://hbds.cnhubei.com/dsyj/4/201410/t20141028_50420.shtml.

[4] 刘建秀.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及有效途径[J].前言,2012(12).

[5] 王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6] 季苹.论课程结构—其他主要课程的划分及结构[J].中小学管理,2001(3).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