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军
滁州日报社,安徽滁州 239000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虚假图片也变得越来越多。基于这种认识,对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图片真实性缺失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行业规范建设、从业人员教育和图片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新闻图片;真实性;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127-02
作为新闻的组成部分,新闻图片应具有真实性这一新闻基本特性,才能发挥补充和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作用。但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已经严重受到人们质疑。面对这种困境,还需尽快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新闻行业能够取得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还应加强对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图片真实性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从而有效预防新闻图片造假行为的发生。
1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图片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1 媒介恶性竞争引发了图片造假趋势
新媒体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发展。而在媒介市场取得繁荣发展的同时,媒介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为获得更多的收益,一些新媒体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对新闻图片进行造假,以达到吸引受众阅读新闻的目的。而采取这样的手段,显然帮助一些媒体获得了更大的发行量,也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商。面对这一情形,更多的不良从业者开始通过图片造假迎合受众,以至于媒介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最终引发图片造假的趋势[1]。而政府部门也并未在法律上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以至于从业者容易出现滥用权利进行新闻图片生产的情况。就目前来看,在新媒体环境中存在大量虚假新闻产品,其背后隐藏着较长的利益链条,以至于不断有摄影师和图片编辑人员走上了生产虚假图片的道路,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不良风气盛行。比如在2013年,网上就发布了“东北大妈假摔讹诈外国小伙!”的图片新闻,从而引发了众多网友对图片中东北大妈的声讨。但在当天晚上,网上就有视频被流出,证实是外国小伙将大妈撞倒后对其进行辱骂。而这类新闻的产生,显然是为了制造社会热点话题,从而通过迎合社会大众需求赢得更多的新闻关注。近年来,也不断有这类新闻图片虚假的事件被爆出,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传播环境的恶化问题。2013年,网上热传一组树蛙抱叶子躲雨的新闻图片。但经过专业摄影师分析,这组照片实际上是摆拍得到的。经过调查发现,为拍摄这组图片,拍摄人员对树蛙进行长达30 min的折磨,最终导致树蛙死亡。而这样的行为不仅威胁到了新闻的真实性,更是对伦理道德的一种挑战,引发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担忧。
1.2 技术发展增强了图片造假的可能性
新闻图片造假,在很大程度上是获得了技术的支撑。在过去,新闻图片是经过摄影和照片冲洗获取的,如果想要进行造假还要刻意利用文字进行事实歪曲或进行摆拍摄影,很容易被知情人所揭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合成技术在媒体行业得到了应用,从而为图片造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仅借助一台电脑,普通人也能完成图片的合成处理,然后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图片传播。例如在2013年,宁国市官员的悬浮照事件就一度引起了轰动。该年10月,网上出现了一则“宁国市重阳节慰问百岁老人”的新闻。新闻一出,就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因为新闻图片中存在PS的痕迹。最终经过查证,新闻图片确为PS照片,事件当事人也得到了惩处。近年来,利用PS进行新闻图片造假的事件较多,如影响范围较大的“陕西华南虎事件”也是利用PS技术进行假照片的合成,事发后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并欺骗了广大公众的感情,最终“拍照人”因犯诈骗罪被逮捕。由此可见,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图片造假提供了便利,为不良从业人员提供了谋求利润的机会。
1.3 行业规范缺失造成虚假图片大肆传播
虚假新闻图片之所以不断出现,与缺乏行业有效监管存在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缺少监管,才使得虚假新闻得到了肆意传播。目前,新闻行业缺少详细的行业规范,仅要求从业人员通过自律规范自身行为。比如在2012年,浙江《今日早报》就刊登了一幅女兵看《人民日报》等报纸的新闻图片,并写到“女兵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等内容。但经过读者查证,图片中的《人民日报》背对镜头的内容并非是有关十八大的内容,拿《台州日报》的女兵阅读的内容甚至完全为纯广告内容。事后,尽管该报业集团发表了道歉声明,为摆拍而道歉,但是却并未有消息该报业接受惩处。而新媒体不断进行新闻图片造假和虚假新闻传播,也正是出于不会受到严厉惩处的有恃无恐的心态。但是,新闻媒介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果频繁出现失范问题必将给社会带来较大危害[2]。因为传播大量虚假新闻图片,将导致社会盛行不良舆论,并给社会良好秩序的建设带来不良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传媒行业还应行业规范的完善问题,以加强虚假新闻图片的监管,从而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性,进而更好地发挥行业监督作用。
2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图片真实性缺失的应对措施
2.1 通过加强立法遏制新闻图片造假趋势
在新媒体语境下,虚假新闻可以在各种媒体平台得到传播。面对这种局面,国家还要采取法律手段加强新闻法制环境的建设,确保图片发布人员和机构能够为图片真实性负责,进而有效遏制虚假图片的传播。具体来讲,就是国家相关部门要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如《禁止有偿新闻的相关规定》等规定,从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形成法律约束。为达成这一目标,还应从行业准入、媒体细分和监管制裁等方面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便全面进行新闻造假行为的监管,进而利用法律手段为行业良好环境的营造奠定结实的基础。一旦发现有新闻图片造假事件,相关部门还应及时进行有关人员和机构的惩处,并在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3]。
2.2 通过加强从业人员教育预防图片处理技术滥用
考虑到技术发展给新闻图片造假带来的便利,在新媒体语境下,还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养,以便有效预防造假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加强对图片处理技术使用人员的管理,以便使弄虚作假的行为得到有效预防。为此,还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以便使这些人员能够使用相机进行真实新闻图片的拍摄。同时,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思想道德的培养,确保这些人员能够坚持选取真实的图片进行新闻报道,拒绝进行图片的摆拍和拼接。此外,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以便使人员能够在现场依靠判断加深新闻素材的挖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图片拍摄角度,进而更好地进行新闻主题的表达。而达成这些目标,新闻从业人员也不再需要进行虚假新闻图片的生产,因此能够有效杜绝新闻造假行为的发生。
2.3 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建设避免虚假图片大肆传播
在新媒体语境下,面对虚假新闻图片泛滥的境况,新闻行业还要加强行业规范建设,以便及时遏制这一情势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新闻图片造假的界限进行明确,并明确指出这一行为将受到的惩处,进而有效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就目前来看,国际新闻机构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严格规定的制定。一旦发现有造假行为,立即下架有关新闻产品,并进行更正和致歉、宣传。而针对责任人,还要根据造成的影响和行为恶劣程度进行追责。而国内新闻媒体行业也应该借鉴国际新闻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行业规范的建设,以便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为此,还应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确保造假收益远远低于风险成本,继而使新闻从业人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方面,国内五大图片社曾经联名发布“抵制虚假图片”的公告,宣布联合取消有严重图片造假行为的摄影师从业资格。借鉴这些方法经验,新闻行业则能较好地完成行业规范的建设。对于新闻传媒行业来讲,也应发挥自身监督管理作用,成为新闻图片的把关人。而凭借自身专业技术,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辨别虚假图片,从而及时阻止图片的传播,因此能够有效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3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新媒体语境下,受媒介恶性竞争、图片编辑技术的隨意使用和监管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新闻图片造假行为频繁发生,以至于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困境,还应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建设、从业人员教育和新闻图片监管进行造假行为的有效预防,进而更好地推动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宽.浅谈图片的真实性与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地市报人,2014(6):80-81.
[2]贺敬杰.数字媒体时代的“真实性”拷问:新闻摄影记者与新闻图片生产[J].编辑之友,2014(9):90-94.
[3]董兴生.浅谈网络时代的新闻图片造假[J].传播与版权,2015(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