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分析及教学微探

2017-08-10 06:03王海华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王海华

摘 要:“名著导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做好“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选文结构的相关分析以及教学方法探究对“名著导读”的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现状;选文结构;教学方法

阅读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高中学生处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高中学生应学会自主科学地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专门设计“名著导读”板块,目的是用名著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力,使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重要栏目,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忽视乃至放弃“名著导读”。由于“导读”中的一个“导”字,使得这部分内容处境尴尬。虽然教材有明确的线路,分成了“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思考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案。可是总不尽如人意,当然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的分配不够。学生的学习很紧张,虽然新课程把自由个性、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但学习任务的繁重还是不可避免,因而从时间上还是不能有机分配,学生不会把时间放在厚重的名著之上。

二是名著的内涵太深。名著大多跨越时间长、空间广,内容主体涵盖宽,虽有前面的“介绍”和“分析”,但作为一部名著,经典往往和凝练相对应,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读起,因而出现“读”与“不读”没有多大差别的现象。

三是老师的态度听之任之。一方面老师强调名著的重要性,认可名著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思维方式、时间的紧张、课程的压力使得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是亦步亦趋,完全由学生的兴趣去完成,导致学生的“读”也是流于表面化、浅薄化。

种种原因使得名著的“导读”名存实亡,新课程的要求只能是不了了之。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应该是一个字“变”,就是“敢于创新”,老师的“变”至关重要,“变”的核心就是把“导”和“教”高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名著导读”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 人教版“名著导读”的选文以及结构

目前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每册必修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名著导读”,基本上中外各一部,共计10部:分别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儿》《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堂·吉诃德》《谈美书简》《莎士比亚戏剧》《三国演义》《复活》。

“名著导读”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

“背景介绍”主要是介绍作者情况和作品产生的主要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巴黎圣母院》的就介绍了作者雨果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另外还有《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经过,以及中译本的情况。

“作品导读”部分内容比较丰富。首先是对全书内容的简要概括,小说等则简要介绍一下情节,然后是对全书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如巴金的《家》就介绍了觉慧、觉新等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结构。

“思考与探究”一般包括2~3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有的侧重于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对作品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内涵。学生可在读完全书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3 教学方法

1 、倡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名著”

名著阅读教学应关注三个组成部分:作者、文本、读者,应教会学生从三个要素的有机联系中把握名著,遵循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实现对名著的深层次、立体化的理解。以考试为目的机械地搜集信息,会将作品变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从读者的视角感悟文本,寻找作者写作当时的心境、主旨、情感,用心走进文本情境,体会文本的本真价值。“名著导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的落实,必须让学生亲自阅读名著。名著梗概介绍、改编的影视作品等,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省略阅读时间,但是剥夺了学生直接感知的能力。转述与曲解的教学方法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让读者与文字直接接触,在对语句的理解和欣赏中披文入情,在整体把握中,才能体会作品中的情绪、心境,进而勾勒出文本传递的意义与主旨。通过阅读鉴赏,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對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

2、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体验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通过听课与识记掌握,“名著导读”板块必须借助个性化阅读,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进行自主体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深度阅读中,探究问题,锻炼思辨思维与创造力。个性化阅读强调每个学生积极进行名著阅读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语文基础、文字感知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风格,挖掘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3、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综合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沟通与交流名著阅读的收获,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与风采。“名著导读”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制造互动对话的机会,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个体感受当众抒发出来,加强师生对话与生生交流,师生的思维与心灵在课堂上多重碰撞交融,在协作谈论中彼此了解和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分享喜悦和收获。

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校园活动,例如阅读报告会、名作朗诵会等,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向往和兴致,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探究文学内核,走进名著的本质与灵魂。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文学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名著推广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和推荐自己影响深刻的名著,抒发阅读感受和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当众表达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相互推介和谈心,使每个人的智慧与思想得到交流和分享。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在阅读中书写内心的感叹与情绪,拓展对名著的认知与体会;在模仿名著中提升思维方式与写作水平,培养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名著的本质与内涵,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师生穿越时空界限,与名著中优秀的思想与心灵碰撞,形成对现实与自我的反思。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独特感受,指引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不单纯为阅读而阅读,让名著为高中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刘虹.《高中生名著导读综合实践活动初探》教育导刊,2009

[2]杨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名著导读教学的启示》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

[3]龙祖胜,梁莉.《“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导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