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オ�
[摘要]从福州地区小学美术教材入手,深入分析教材的地域局限,再结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简要阐述借助地方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最后结合自身实践,从自然人文、艺术设施、信息技术等三个方面,详细总结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过程中的可选择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7402
在教学研讨中,不少小学美术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所用教材缺乏地方特色,导致学生对教材选取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这是美术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福州地区采用的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其相当一部分内容取材于浙江地区。如,四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塔》,五年级上册《悠悠老街》《西湖十景》《童谣童画》,六年级上册《街市新貌》《新家园》《窗外的风景》,以及六年级下册《色彩风景》介绍的都是浙江的风景名胜,近距离的游览观察过的学生少之又少;五年级上册《指墨画》中的潘天寿、高其佩,五年级下册《画家故居》中的吴昌硕、黄宾虹、丰子恺,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国画作者刘海粟、李苦禅,六年级上册中的《画家林风眠》,介绍的都是浙江籍或活跃于浙江的画家,学生知之甚少;六年级下册《东阳木雕》《中国的非物质国家遗产》中展示的大量图片都是浙江的传统工艺作品,也都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因此,不管是风景名胜,还是名家名人,或者是传统工艺,都难以在学生心中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直接影响了美术教育中情感目标的达成,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根本不感兴趣。实际上,只要是非“本地定制”的教材都会有同样的地域局限,即使是“本省定制”的,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局限。例如福州地區的闽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在福建的其他地区也是未曾有的。因此校本教材开发就应找寻当地所特有的传统内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解决好上述问题呢?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完善资源的利用,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从而使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也就是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地方各类资源的利用,使美术教育凸显出地方特色。从各地美术教学情况看,我们发现许多地方已十分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这里想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
一、注重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等绚丽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不仅是美术创作的永恒主题,而且也是人们审美的源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拓展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家乡的美,增进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写生的方式带领学生对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发掘,引导学生在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家乡风景名胜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笔者曾带领学生前往“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老街”等地进行写生,也曾将本地的“闽剧”搬进课堂,鼓励学生用油画创作闽剧人物形象,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深入了解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冰心、林觉民等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与“三坊七巷”的关系,实地感受“上下杭历史老街”上的商铺、商会馆所述说的历史风雨沧桑,深入了解到家乡特有的戏曲及剧情中所表现出来的福州特有的风俗人情,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福州历史文化的认知,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不少学生都创作出了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一定精神内涵的美术画作。
二、注重艺术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美术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大型文化设施在大城市比比皆是,而且许多小城镇甚至都兴建了文化站、主题公园等,这些都是可作为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有条件的地方,教师甚至可以打破既有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进行艺术鉴赏,聘请名师或知名画家开展专题讲座,与少年宫等建立合作教学,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等方式,积极探索发挥周边社会文化资源作用的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增进学生艺术修养。近年来,笔者积极加强与当地油画名家的沟通交流,每学期都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或福建省画院的画家来校做讲座,或带学生前往师大美术学院的各绘画工作室观摩学院学生创作过程或作品展览,同时,也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名家工作室参观学习、邀请创作人讲解创作过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的思想,近距离研习名家作品,有效增进了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如,在听了师大美术学院李晓伟老师教授静物写生课,参观了陈宗光教授的工作室,了解陈宗光教授的《老蔡系列》作品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后,不少学生主动在课后与笔者交流习作心得体会,有的甚至自行购买著名画家传记或美术理论书籍进行学习,个别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甚至让我感到吃惊。
三、注重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加大,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已在中小学校得到广泛运用,为学校特别是偏远学校有效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了可能。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借鉴美术教育新动态、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探索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新模式,充分挖掘整合运用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如,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QQ群、微信群或自己的网络空间上,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群聊或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不但打破了传统学校美术展的时间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是陌生网友都可以在线上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都普遍得以提升。此外,笔者还坚持多方收集名家名作、鉴赏文章以及个人作品、创作思路,通过多媒体课堂或QQ群、微信群、QQ空间、人人通空间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品评借鉴,有效突破了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如,笔者在教授油画时,就曾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向学生介绍吴冠中的生平以及他是如何将中国写意融入油画创作中,从而开创了中国写意油画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具有传统写意特色的中国油画并在平台上展示,由此涌现了不少稚嫩而又新奇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有感而发的创作之朴素心灵。
总之,美术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对身边的自然人文资源、艺术设施资源、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突破教材的地域局限,切实增强美术教学地方特色,让美术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亲切、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成果更加显著有效。
[参考文献]
[1]赵俊.优化农村环境资源 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9).
[2]刘怀芹.小学美术“民族文化之旅”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2013(2).
[3]曾志俊.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观察,2012(8).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