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上下:清水江考古记
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海龙屯考古工作站站长。长期致力于中国西南考古,研究成果曾多次获贵州社科成果奖,2016年5月获中国考古学“金爵奖”。
清水江考古遗存,反映了万年以来,该流域人群和文化的流向大致经历了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以及上下互动三个历史时期。
清水江是沅江上游重要支流,源自都匀市境,向东受重安江而称清水江,至湖南洪江与潕水交汇而称沅江。近年来,由于清水江契约文书的发现,明清时代清水江流域的经济、文化、民族与生态等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2004年夏天,我带着一支队伍,对清水江下游的天柱、锦屏一线展开考古调查,一批史前至宋明时期的重要遗址被发现。不久,文物部门对天柱白市盘塘、辞兵洲、江东溪口、远口坡脚、月山背等遗址进行了历时数年的发掘,进一步确认了其年代与内涵。这批遗址的年代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秦汉和宋元明时期,勾勒出距今约1万年以来清水江流域连续不断的人类活动轨迹。
旧石器时代遗址以锦屏阳溪遗址、辞兵洲遗址第六层和盘塘遗址第八层为代表,有零星的石制品出自第四纪网纹状红土中。石器特点及埋藏环境与湘西旧石器时代的“潕水文化类群”相似,其时代初步推测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存有远口坡脚、月山背、辞兵洲、盘塘遗址等,这些遗址兼有其他时期的遗存发现,但主体是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盘塘、坡脚、月山背遗址所出石制品与陶器的风格与湖南洪江高庙文化所出者相近,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即高庙文化。其时代约在高庙文化的中期偏晚阶段,即距今约7000-7500年左右。而以锦屏培芽、亮江和辞兵洲第三、四层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内涵尚未清楚,仅有少量陶片出土,不排除其略早的可能性,即约在8000-9000年间。
商周时期遗址以江东溪口遗址为代表,遗物以陶片和石器为主,有少量铜器,含镞3枚、钺1件。所出陶器的器形和纹饰等,与酉水流域的湖南永顺不二门遗址所出者反映出较多的相似性,表明其年代应在商周时期。
白市盘塘、远口坡脚两处遗址有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发现。墓葬的形制与湘西战国时期楚墓相似,所出陶豆亦相同。坡脚遗址发现土坑墓2座,各随葬滑石璧1件,其年代应在西汉时期。此外,江内所出大量青铜器,年代亦在战国秦汉时期。该时期的遗存,具有楚、巴和土著三种文化因素,以楚文化的影响最大。土著文化则以宽格青铜短剑和不对称形青铜钺为代表,这类器物广泛分布于沅水流域。清水江两岸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的发现,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江内青铜器的来源问题。
宋明时期遗存发现于白市盘塘、辞兵洲、江东溪口和远口瓦罐滩等遗址中,计有墓葬7座、瓷窑2处及城址1座,其中的城址可能与明代江东司的设置有关。江东和瓦罐滩的瓷窑,是经考古发掘确认的当地元代瓷窑,产品种类及其工艺均受到了东部湖南、江西和福建等地同期瓷业的影响。
这些遗存,反映了万年以来,清水江流域人群和文化的流向大致经历了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以及上下互动三个历史时期。距今约7000年以前呈顺流而下之势,此时在云贵高原有广泛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发现,而清水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1万年左右,据此似可认为人群与文化在彼时有顺流而下的流动趋势。而在距今7000年左右,随着高庙文化在沅水崛起,向四方辐射,盘塘、坡脚和月山背等遗址,即属于高庙文化的范畴。此时,文化始有逆流而上的趋势。周秦时期,楚国兴起,文化逆流而上的势头达到顶峰,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楚文化的影响可能已抵今台江一带。宋元时代沿江的瓷器制造,明显受到下游地区的影响。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黔中成为西南山地重要一极,明清王朝致力于对帝国西部边疆的拓展,清水江也迎来了上下互动的历史时期。溯沅水抵镇远,经贵阳过普安而入云南的通道被称作“黔中通滇孔道”。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