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太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学生阅读学习的方式,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智慧含量,就成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文本细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是走出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泥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7-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7.084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以课本为例学习、积累和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言语实践活动。在现今大环境下,以往的课堂存在着“教师教课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现象,教师的讲解简单直接,生怕学生不理解,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几乎占满整节课,累得嗓子都哑了,再看学生却一脸漠然,机械地读上一两遍,教师事先的教学目标看似达到了,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师却不得而知。那么如何将学生从死气沉沉的听读中脱离,步入愉快的阅读之旅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读书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书为本,认为课程就是书本,这就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书论”。一切以书本为中心,漠视书本以外的东西,以至于教师自身的认知日渐狭隘,学生的认知受到限制。而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架设平台,甘做护航人,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课改后的做法和心得。(1)我们定期举办读书故事会,把学生请上台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重点地复述、生动有趣地表演。(2)进行“班级阅读之星”评选,开展师生竞读赛,当学生因某一篇、某一段、某一句读得好时,及时给予表扬。(3)在本班后墙板报栏留出了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把阅读到的佳词妙语抄在上面,板报两周更换一次,尽量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出现在上面,看到自己的作品上榜,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幸福感,时间长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渐高,读书由量变向质变发展,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诵读体验,感悟文本
诵读是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最为显著的经验之一。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释疑,读中悟出感情,读中自悟自得,与文本作者共振、共鸣,让文本“活”于“心中”。于漪老师说得好:“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到一旁。”“读”文本,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这就是最直接地与语言文字亲近,这就是最本色最能见实际效果的学习语文方法。《安塞腰鼓》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是一篇令人震撼、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欣赏朗诵视频开始。视频一播放,朗诵者那激情的诵读,安塞腰鼓那令人震撼的气势和磅礴的场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着学生跨进文本世界,徜徉其中。学生在欣赏完视频诵读后,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去读,并谈一谈在朗读时的感受。就这样同学们通过充分的朗读,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分别从感情、句式、修辞、词语以及节奏、重音等不同方面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在教学《春》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朗读各部分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调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盼春,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绘春,可用轻松明快的语调;对春天的赞美,应用高昂的语调。我还启发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让学生置身于春风和煦,芳草青青,花香鸟语,春雨淅淅的情境中,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有所感悟。
三、 注重精品的阅读、感悟
教材中选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名品之作,涉及的方面也很广。不管是奥妙无穷的科学小品文、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有趣的童话故事,无一不是以书面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又记载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一些美文的感染力极强,使人阅读后能产生共鸣,体会其美感。《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名篇。老舍先生通过对济南冬天小山、小雪、泉水、阳光……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之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古诗词其独含的意境美、韵味美、情感美更是令人百读不厌,同是《卜算子·咏梅》陆游的那首使人阅读后,体会到诗人的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决不向恶势力妥协让步的傲然之美,同时又有孤芳自赏的沧桑之美。而读完毛泽东的那首则给人一种崭新的意境,诗人胸怀开阔,高瞻远瞩,充满着必胜信念的坚贞之美影响着每位阅读者。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先描写江南雪的柔美,再描写朔方雪的壮美,形成对比,突出鲁迅对北方雪的喜爱,抒发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四、有效拓展,升华文本
有效地拓展,是对课堂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升华文章主题,又可促进学生多元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蒲松龄的文言文《狼》这篇文章时,在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之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自古以来,“狼”就是一个狡猾、凶残、贪婪的形象,这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赋予狼的特征,时代在發展,理念在更新,于是人们又赋予了狼以新的积极意义,请同学们说说狼有什么积极意义?这个问题激起了“千层浪”!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回答精彩。如有的同学在深挖寓意时,不仅谈到了“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最后将自取灭亡”,还谈到了“除恶要务尽”,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在平时要像狼一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文本拓展紧扣文本主题展开,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再创造。又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让学生结合《饮酒》这首诗来学习,进一步体会作者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怀。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以文本为基础,让他们学会拓展和升华。所以,阅读教学要将教学平台从课本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 黄铭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0(13):35-36.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