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2017-08-09 06:14施丽雪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施丽雪

摘 要:教师要课堂教学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必定会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表演性朗读的有效利用,便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鉴于此,文章就表演性朗读的特征对其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优势及对如何有效地运用该教学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表演性朗读

一、表演性朗读的特征

表演性朗读是一种艺术形式,将艺术表演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为课堂增加艺术特征,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活泼。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之艺术的形式,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

1.直观性

表演性朗读与传统朗读单纯地读文字不同,它将文字转变为一种更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得语言中所包含的人物立体起来,所描绘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听者面前,所包含的事件与之身临其境无二,总体使得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文字所包含的信息。而这种直观性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可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接受知识。

2.动态性

表演性朗读不同于传统朗读静态的平铺直叙,它要求朗读者声动结合形动,以期让听者情动,使其整体都处于动态中。在声动的基础上形动,即朗读者灵活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文字中的信息转化成为形象的场景,进而使得听者沉浸在其中,并受其感染,最终受到情操的陶冶,即所谓的情动。整个过程生动活泼,极具动态性。

二、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优势

1.表演性朗读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促进作用

在朗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调动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音语调进行艺术表演,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这一激发学生情感状态表现的过程便是一个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火红的枫叶》一课中,运用表演性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进入火红的枫叶林中,去感知大自然赋予万物的美。当读到“就像我小小的手掌”时,一些学生自然地去看自己的手掌,去感知枫叶的形状,很明显学生已经完全投入感情,去感知文字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以及所表达的情境,进而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这对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有助于激发其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效果的。

2.表演性朗读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基础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时期,对该能力的培养应当引起重视。表演性朗读不是简单地读文字,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字润色加工,带有感情地去读,不同的语调运用不同的感情,这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场景每个人说话的语调强调也不同类似,所以表演性朗读,也就相当于对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状况的演示,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者,学生在进行朗读表演时,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还要对基本的语言词汇进行理解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和储存大量的词语和句子,还可以学会对文字的筛选和加工处理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进行口语交流所必备的基础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导游对秦始皇兵马俑进行介绍,学生在表演中模仿导游的说话方式,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储备一定的语句和词汇。

3.表演性朗读有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且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天生有着极强的表演欲望,渴望角色扮演,幻想着身份转换。而表演性朗读所具备的特性恰好有助于小学生这一需求的满足。在朗读过程中,要想运用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唯有如此,才可对表演有贴切而到位的把握,使得朗读表演更形象生动。而其他听者则被表演朗读者带入情境,自主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如同身临其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想象力。在二年级课文《小山羊和小灰兔》中,教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山羊和小灰兔,其他学生则充当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在看两个表演者的时候思考:如果自己是小山羊是否会再等小灰兔。结果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分外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思维得以发展,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运用表演性朗读的建议

1.要合理地选择表演性朗读内容

表演性朗读如果对表演内容不加取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建议教师尽量采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一篇文章若故事贯穿其中,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其可以充分利用表演技巧,这样更能增强感染力,进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四年级课文《孔子和学生》,全篇以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展开,故事性较强,适合运用表演性朗读。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由于较贴近自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离得较近,教师也可以适量采用。对诗歌与古文,由于现代社会对国学的强调及对学生国学功底的重视,虽然这些内容抽象、晦涩,但教师也要适量选择,且若教师加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及现场模拟的引导,亦可化困难为简单,甚至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2.合理分配朗读人数

根据朗读内容的性质和数量,我们可以选择单个学生朗读或者群组朗读。表演朗读内容少,且内容中涉及的角色较少,或者所描绘的情节较少时,教师可以安排单个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反之,若内容里涉及的故事情节较多,或者所需要的角色扮演者较多,就需要学生组团,自主选择角色扮演。如二年级课文《儿子们》,故事内容涉及三个妈妈、三个儿子和老爷爷,人数较多,便可进行组团,多人朗读。《早发白帝城》属于诗歌,内容少,适合单人朗读。单人朗读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群组进行则需要多人合作,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这期间,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充分吸收,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角色扮演这一课堂形式符合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积极参与的特性,若在课堂中被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效果将颇有成效。

3.注意操作的有效性

表演性朗读因其直观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明显,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广泛使用该种形式。但某些时候,这种教学形式也会流于形式。

若教师不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不根据朗读者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就容易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习当成玩游戏或只是看热闹一样对待,难以达到教師原本的教学目的,最终使得朗读表演形式主义化了。另外,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规范课堂秩序,不能因活动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松散、混乱,以致难以管理。所以,语文教师在小学课堂上要精心安排、合理分配、正确引导,要让表演性朗读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表演性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形式,它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益于小学生吸收课堂知识,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甚至可以使学生增强一项朗诵技能,从总体上而言是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发展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多使用表演性朗读形式。

参考文献:

[1]臧慧民.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2]钱 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