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2017-08-09 00:08杨兴权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创造力美术

杨兴权

在美术教学中创新个性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身心的独特性,要完全客观而逼真地模拟和反映现实是不可能的,在孩子们头脑中的真实性往往会带有想象的成分,这种想象就是创造力的酵母。创造力是人的一种特有的能力,许多心理学家从多角度对创造力进行了认识,有的从思维和智能角度来阐述,有的则从语言和思维的领域来思考。但不管从何种角度去研究,都说明创造力的开发和研究已成为各个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创新个性模式的理论资源

古今中外有很多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重视这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诗人是凭‘天才和灵感写作的。”中国古代的许多艺术理论家也曾以不同的方式提出过这个问题,如他们所说的“情会”“适会”“兴会”(颜之推)、“天机”(沈约)、“灵气”(汤显祖)、“神理”(王炎)等,显然都对灵感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那么,什么才是人的灵感机制呢?西晋文学家陆机认为,当人的灵感到来时,作家的创作活动会处于一种积极紧张、文思澎湃的状态。这时,言如泉涌、摇笔挥洒、骏利无状,于是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会文采生辉、目悦心旷。根据这一点,我们大抵可以知道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一种思维状况,是人的一种直觉思维形态,是人的感悟力和理解力的綜合。比如,当人们聚精会神思考一个问题时,往往会神思飞跃,忽然意念一闪,想出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大脑的供血状况关系密切。人们受到外界刺激,刹那间情绪激动,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样加速了血液循环,原来储存在肝脏里的化学物质,因思维亢奋,便随血液集中地流向大脑神经中枢,改善了大脑的供血状况,从而使人反应敏捷、思想活跃、意识清晰等。这种大脑优势兴奋中心的迅速形成,便是其生理、心理的基础。

二、创新个性培养的内涵及基本框架

1.对问题的敏感度

在指导学生写生时,我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观察。如叶子的一面为什么深,一面却为什么浅?人的五官真的对称吗?苹果装上了轮子会是什么样子?等等,在提问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感度。

2.思维流畅

思维流畅是创造力的另一因素。在科幻画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未来的汽车进行联想:能飞的汽车、水上汽车、说话的汽车、自动分离的汽车、自动刹车的汽车、自动变形的汽车、隐形汽车、会翻筋斗的汽车……学生的这种顺势联想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其思维的流畅性。

3.观念新颖

有创造力的人常有新奇观念,而新奇程度和发生的次数则表现一个人的创造力。我经常支持学生的这种奇思妙想,比如我们将一些有关“未来”的题目交给学生时,由于不受现时、现地及历史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就显得特别活跃,各种新奇的想法也就随之而出。这时,教师采用肯定鼓励的方法,能使学生增强信心。

4.细节深入

我在辅导学生创作时要求学生先在心中对整个画面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多种细部的特点也要综合考虑,细到一点一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细节深入的意识,才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和全面的意识。

5.综合和分析能力

创造性思维经常要求将观点组织成更大的整体并包括更大的内容。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有综合能力,也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对这个事物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最后还要求学生对一些分散的东西进行综合。就像我们交给学生一些零件,要求学生将其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每个人的画各不相同,这里就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不同。随后,我们再根据每人的情况加以辅导,使之强化这一方面的能力。

三、学生创新个性在美术课中的体现

美术教学既有语文课的语言培养,又有数学课的逻辑训练;既有劳动课的手工劳作,又有体育课的游戏活动;兼具音乐的想象力以及自身学科的观察力及造型能力训练。因此,美术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就应该充分开掘这一资源,使美术课真正成为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在语言表述上往往喜欢对事物的外观、造型、色彩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绘画表现时,他们常常喜欢运用一些大胆而独特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

小孩子的画往往会让成人画家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表现的能力赞不绝口。在游戏方面,他们善于借助于某一形式和媒介,来宣泄自身的情感和认识,同时,在逻辑思维上他们也会对某些事物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等等。通过对一个班级的调查我发现:凡是在美术课上较为活跃的学生,思维就较为开阔,语言表述及想象力也较为丰富,其合理性为85%;同时,在美术方面不太活跃的学生,其他方面的成绩也相应的不太理想,其合理性为79%。可见,在美术方面具有相应的才能,其他方面也随之会得到改善,美术在开发智力、能力及创造性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四、创新个性培养的运行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正因为游戏带有轻松愉快的性质,所以,它的休闲的特点十分明显。那么,如何来开展游戏呢?这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它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游戏的性质和特点,就会导致学生为玩而玩,那么,游戏也就失去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眼光来观察、感受和认识世界并创造美,要在愉悦轻松的游戏训练气氛中向学生传授美术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方法极为重要,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运用多种综合交叉的游戏方法会对人的各种器官产生影响,这样就激活了思维的积极思考的机制。

美术教师的责任在于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肯定学生主体性的自我创造力。学生在动脑、动手、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视觉知觉来进行艺术想象的创造,使他们强化了“别人能,我也能”的心理意识,从而加强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2.夸张法

把平时的东西加以放大夸张,往往会显现出事物独特的一面,从而让人们把握事物独特的性质,并从中获取灵感。这是建立在平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基础上的,它被埋在记忆深处,通过启发诱导,它会像喷泉一般喷涌而出,丰富着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隙法

思考必须有节奏,一味地紧张思考,有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人们只有在慢速地积累经验、快速地思考过程之后,才有闲暇获得一份愉悦,在“心灵的散步”之中,或许会有一种灵感的出现和顿悟的启示,这就是思维的节奏感。我们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或回答不出什么问题就不要“为难”学生,而是应该用鼓励和肯定的语气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或“下次再努力”。这就是思考的间隙过程,是对思考紧张度的一种缓冲。

4.音乐法

在思考过程中,播放一段音乐,能启迪人的灵感,让思维驰骋在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之中,这种方法能使紧张而疲劳的神经得到松弛,并从中获得灵感,在音乐的孕育和催生下,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最终使人们获得创作灵感。

从上述的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灵感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当灵感还没有到来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而当灵感来临时,我们则要积极地予以把握,可以要求学生记下来或画下来,我在启发学生的灵感时都是采用集体启发这一方式。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尔博士指出:“人们对于集体创造方面关心与兴趣正在与日俱增,因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很重要的问题的决策都由集体做出的,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创造力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