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严峻挑战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神圣职责和担当。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领导地位;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會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针对性强,指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所在。他说:“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重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专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课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现并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领导地位,就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最本质体现。坚持好和落实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地位,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和灵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封建主义和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兴衰更替往往都是从思想信仰和精神的崩溃开始的。当前,之所以再次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的命题,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受到了削弱甚至受到忽视或否定,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仍然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真理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人类社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再三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启明星。
(二)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领导地位
高校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唯一正确的办学方向。如果忽略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忽视高等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基本问题,就会出现战略性失误,导致方向性错误。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领导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没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身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心,而是半推半就或者极不情愿地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任务,就不会有理想的哪怕是合格的教学效果,当然也难以担负起培养合格的现代化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这一重任。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领导地位,一定要有一大批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环境和严峻挑战
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很大的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不利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一个大的背景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共产主义运动整体陷于低潮,而遭受着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责难,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我国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如何研究和应对抵制西方种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无疑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利益和思想的多元,加剧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领导地位的削弱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和复杂的社会与经济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着我国各个阶层的分化,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思想也必然出现不同的碰撞,加之西方国家加快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进攻,散布和输入不利于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歪理邪说。此外,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好影响。由于信仰的缺失,宗教思想甚至国际国内的极端思想也开始侵入校园,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加剧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领导地位的削弱。
(三)当前社会的风气和现实加重了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和信仰危机
现实往往是理论的一面镜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能说就是由现实所决定的,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成功与否肯定会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检验。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功和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不断检验和印证。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存在的腐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社会的不公、贫富分化的加剧、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出现的腐败,更是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出现信任危机和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
(四)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内容的陈旧与老化使其自身缺乏吸引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導下,开始梳理教材体系,删除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内容,在大力借鉴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国高校的政治教材,但也明显带有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教材体系的痕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日益发展的国内国际新形势,原有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旧有的体系内容和事例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教师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和精神懈怠,严重弱化了政治课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大教师们肩负重任,敬业爱岗,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一部分教师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上,在坚守职业道德上,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职业操守低下的现象,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严重弱化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如果不能正确解决和正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严峻挑战,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党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中的方针政策,也就不能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习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毫不动摇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上高扬马克思主义大旗
我国高校的性质决定了作为政治课教师,理应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上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旗,坚定信念,毫不动摇。政治教师就是要教马列、信马列、用马列,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入脑入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的高校里的政治课堂上,政治课教师可以用广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传播人类进步的文化和思想,但决不允许借学习现代思潮为名而否定或嘲讽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以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新颖独特的视角向学生宣讲历史问题,但决不能以新观点新发现为借口,歪曲或抹黑党和中国人民近现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奋斗历史:可以实事求是百家争鸣地研究和探讨历史人物,但决不能以还原真相揭露错误为借口,歪曲或抹黑为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斗牺牲的革命领袖和早已定论的英雄人物。课堂上政治课教师面对当代各种文化思潮和社会现象,可以提出自己的主见和独立的学术观点,甚至提出批评,发表意见,也可以饱含激情地对社会弊端和丑恶现象进行抨击,但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用正确的观点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知识的收获,还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相联系
现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的普及,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普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说明并强烈要求我们,在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时也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要民族化、中国化,更要大众化。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课堂上,政治课教师既要避免肤浅地、教条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必须运用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回答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科学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
社会在前进,理论在发展。社会实践一直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根本因素。无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当代中国多彩的改革开放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讲课素材,政治课教师理应在学习和宣讲马克思主义方面大显身手,但现在不少政治课教师都多有抱怨,认为现实不好讲了,课不好上了,学生不好教了。究其原因,根本上来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存在宽泛化、说教化、脱离实际、形式单一化现象,学生难于接受和认同教条化的灌输。因此,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下大功夫提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本领,有的放矢,知难而进,奋力开拓,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和生动活泼的现实性教学课堂中真正获益和进步。
(三)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神圣职责和担当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正充满对理论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才能使受教育者在敬佩和信服中接受理论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守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世界那么大,允许去看看,如果不能甘于清贫不能耐住寂寞,没有献身教育的那种赤子之心,你就可以离开三尺讲台。只有具备崇高理想信念和师德的教师,才能像“烛光”一样燃烧自己释放正能量,如灯塔般引领学生行进在人生正确的航道上。
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统领政治课教学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师仅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不够的。思想道德上的巨人,不一定会成为政治理论教育的大师。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本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释放活力、展放魅力,让广大学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领受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