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秋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德育课程中要制订组织严密且计划较为详尽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讨论,旨在为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问题;对策
对小学教育教学来说,德育模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维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德育环境。
一、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理念的问题
在小学德育教学机制中,教师没有从思想层面认知德育的重要性,其教育理念和教学结构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不仅德育教学活动较为落后,教学模型也缺乏实效性,整体教学层级结构和教学管理模型缺乏有效的规划价值。这就导致相应的教学行为无法符合实际教学的要求,整体教学框架较为松散,教学效果也就随之减弱。
2.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问题
一方面,在德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只是在喊口号,树立了非常大的教学目标,硬性指标却仅仅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学情,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学校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德育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特别是小学阶段,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不一致的问题,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导致相应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学生在德育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聽,也使得整体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了解德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相应的教学层级和教学模型就出现了偏差[1]。
二、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1.积极优化教学理念
要想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就要提升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真正践行多元化管理框架,确保教学观念能得到有效的升级。第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从自身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设计,建立健全的、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第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在实际教学结构的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充分认知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建立家校互动体系,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群体,积极引导学生最大化地吸收德育内容。教师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能获得最大化的成长[2]。
2.积极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建立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阶段,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建构系统化的思维模型,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规范,在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维护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要围绕学生建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的契合度,并且积极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有效性。
3.积极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型。第一,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跳出传统的课本式教学模型,提高教学过程的新颖度;积极创设更加系统化的教学维度,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出发,落实德育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要将德育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形成主题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德育课程实践模型,每一周都有相应的德育主题,并且在活动中选取优秀学生作为标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整体德育教学的效果。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根本,确保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德育教学模型的实效性,并且邀请家长参与“德育开放日”等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在德育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落实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德育教学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德育功能,确保教学策略切实有效,提升德育教学维度和实际效果。德育教学要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 惠.论道德叙事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从《喜羊羊与灰太狼》说起[J].中国教师,2012(3).
[2]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刊),2013(11):38-3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九如小学(碧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