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展现风采、体现价值.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既教育”的鲜明论断,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展现引导作用,学生必须呈现主体功效,在教、学、做有机统一中,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和显著进步.本文作者结合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做了简要探析,提出要以良好教学氛围“导”,促进主体内在主动“学”;以双边互动交流“引”,推动主体深入高效“做”;以科学有序点拨“讲”,实现主体有效思维“探”;以多样灵活评判“点”,促成主体正确科学“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展现风采、体现价值.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就学校教育提出“生活既教育”的鲜明论断,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学认为,课堂教学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各自活动以及相互交融提供了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展现引导作用,学生必须呈现主体功效,在教、学、做有机统一中,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和显著进步.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导学互融、学教相长的目标要求,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一脉相称,相得益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知和领会“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深刻内涵和要义,科学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做深入发展,实现教学互赢.
一、以良好教学氛围“导”,促进主体内在主动“学”
情感是学习认知的内在源泉,是促使主体能动学习的“动力”.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讲授的“释疑者”,更要做好情感触发的“激励者”.笔者以为,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教、学、做合一”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将初中生引入其中,并促使他们深入其中.这就要认真做好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和内生动能的激励和触发工作.数学学科教材具有丰富、深厚的生活特性、历史特点、趣味特点等内在特性,这些都是教师提振初中生深入、有效学习的重要情感资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数学教材生活应用意义、历史发展内涵等方面予以充分的挖掘和放大,设置具有浓烈生活气息、趣味特点以及吸引功效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让初中生保持乐观、向上情绪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做合一”顺利实施提供思想基础.如,初中生对生活之中的事物充满“亲近感”,教师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导入环节,利用现实生活中应用此数学知识点的特点,设置“商场销售、通信公司有奖促销”等教学情境,营造出真实、贴切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保持积极情感,为教、学结合并推进提供思想根基.
二、以双边互动交流“引”,推动主体深入高效“做”
笔者以为,“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达成,需要教师切实发挥教学进程之中的“导”和“引”的作用.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二者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单边活动,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双边互动的共同活动.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借助于课堂教学的双边特性,设置和组织开展双边互动的师生、生生等多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交流、探讨、谈话、协作等进程中,“引”导初中生对教材知识点内涵或数学案例的解题思路等进行深入认知和探知,从而推动初中生进行深入、细致、高效的“做”,保证其“做”的成效和实效.如,“多项式的乘法”知识点讲解环节,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采用“师引生探”的互动形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设计一组练习,以检查学生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掌握情况.
生尝试从多角度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1)把(a+b)看成一单项式时,(a+b)(m+n)=(a+b)·m+(a+b)·n=am+bm+an+bn.
(2)把(m+n)看成一单项式时,(a+b)(m+n)=a(m+n)+b(m+n)=am+an+bm+bn.
(3)利用面积法(a+b)(m+n)=am+an+bm+bn.
师对学生的尝试解题过程予以评价,并在理解上述过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归纳并指出多项式乘法的规律.
生尝试说出多项式乘法的规律.
师举例予以说明,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师强调指出:对于遇到的特殊二项式相乘可利用特殊的公式加以解决,并注意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三、以科学有序点拨“讲”,实现主体有效思维“探”
让学生主体获得亲自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顺利高效地探析,不仅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学生为核心”的根本要求,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众所周知,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教材目标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要保证初中生“学”和“做”深入有效开展,就必须认真做好“导”“讲”的工作,针对初中生认知探究存在的缺陷、探寻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等方面,进行实时、科学的讲解和引导,指明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注意事项,让初中生在教师的科学、有序、点拨“讲解”中,思维、探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问题: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5,BC=6,點D为BC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重合),过D作射线DE交AB边于E,使∠BDE=∠A,以D为圆心、DC的长为半径作⊙D.(1)设BD=x,AE=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2)当⊙D与AB边相切时,求BD的长;(3)如果⊙E是以E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的圆,那么当BD的长为多少时,⊙D与⊙E相切?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获取其设计的意图为考查学生对圆的相关性质、定理的运用.
学生开展数学解题思路的探寻和分析活动,在探求第(3)小题时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教师予以及时指点,指出:该问题实际是考虑两个圆之间的关系.
学生结合教师指点,进行思考分析,意识到要分类讨论两个圆之间关系,并得到其解题思路为:“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思想策略,对⊙D与⊙E之间的关系氛围相外切和内切这两种情况予以分析.由第一小题中的相似三角形,可推导出BD=ED.当⊙D与⊙E之间相外切时,AE+CD=DE=BD;当⊙D与⊙E相内切时,CD-AE=DE=BD.”
学生在自身努力探究下,并结合教师的及时科学指点,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要领,为高效思考分析积累了方法和策略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科学及时地指导点拨学生,必须进入初中生学习、探知、思考、分析的进程中,进行第一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为有效指导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保证讲解点拨的针对性、高效性.
四、以多样灵活评判“点”,促成主体正确科学“学”
教学评价是教师指导、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有效渠道.教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深入“做”提供了有效载体.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对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进行有效变化和加工,改变以往教师一人评价的单一形式,采用教师和學生共同评、生与生相互评、小组间指点评等多样、灵活的形式,让初中生主体在多样、灵活评判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点”,从而经过深思,形成更为科学、更为正确的学习探知方法和经验,促进初中生正确高效“学”.
以上是本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既教育”论断,“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有效运用的点滴认知和阐述,还有不足和缺陷望同仁指正批评,共同为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达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成虎.浅析学教做合一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38.
[2]高浩.让数学教学的有效从“头”开始[J].基础教育论坛,2010(10):10-12.
[3]李晓彤.“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高职商品学概论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5):31-32.
[4]谈存峰.管理类课程PBL教学改革探索——以《比较管理学》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13(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