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改易所见王莽时期的民族问题研究

2017-08-09 01:37邢艺譞李建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莽匈奴民族

邢艺譞,李建雄

地名改易所见王莽时期的民族问题研究

邢艺譞,李建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津南区 300350)

王莽代汉之后,对天下郡县的地名称谓进行了普遍的改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其中多数的改名信息.从涉及民族关系的情况来看:首先可见王莽的民族意识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先秦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华夷观念在此期间借尸还魂,外族人民被视为等而下之的化外族群;其次,在新出地名中他也多用“胡”“貉”“虏”之类的蔑称来指代非农业文明区域的外族人民,并表达他意图将其挞伐征灭、弹压降服的狂妄期许;另外,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更名案例彰显了他尊显王权、趋吉厌胜等各方面的施政意图.总体来看,王莽的地名改易最终导致了新王朝四面树敌的境况,对当时的民族关系有破坏无建设,应该被全盘否定.

王莽;讬古改制;地理志;民族关系

公元八年,假皇帝王莽以禅让方式取汉自代,易国号为“新”,史称“王莽篡汉”.在此之后,假讬复兴三代、比肩周政,王莽对同时期的币制、官称、田法、财政、地名、民族政策等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大幅的制度改易,这就是后世习称的“讬古改制”.表面来看,王莽改制的口号、用意都是绝对的有理有据、政治正确,但是从各项政改的实际受益人来看,讬古改制的多数举措又往往包藏祸心.例如在第一次和第三次币制改易的过程中,王莽先后宣称他改换币种的依据和原因是“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1]1177,“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1]4122.然而在大小币制的具体设计中,不同币值金属货币的轻重关系却严重失衡,通过多次发布、强制推行虚值大钱的手段,王莽大量洗劫了民间财富,聚集了规模空前的个人财产,造成了倾天下奉一人的施政效果.这便导致了小民破产、天下大乱,进而招致刘姓宗室联合起义农民共同葬送新莽王朝的恶果.

从地名改易的角度来看,王莽地方治理改制的动机也绝不单纯.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新莽地名而论,王莽改名的手段目的主要包括蔑称、降抑、厌胜、趋吉、避讳以及其它的六种类型.概言之,其地名改易举措是为了追求尊显王权、抹除天下臣民西汉记忆的施政目标,追求一种万象更新的开朝气象.这一点,笔者在«王莽改制的币政举措研究»[2]里已连带讨论.此外,在讨论王莽时期民族关系的其它论著里,学界也多有附带讨论地名改易所见王莽民族观念的,例如晓克[3]56-59、陈立柱[4]27-31、崔明德[5]84-88、王晓轩[6]、邓春燕[7]216-217[8]、胡振涛[9]31-35等学者均是如此.但这些论著对此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对当时的地方治理问题一般也都一笔带过,并未全面分析民族地区的改名现象,更没有深入分析地名改易折射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心态和愿景.事实上,这些问题很关键,它们可以反映同时期王莽民族政策的深刻变化,也可以作为一种外部原因很好地解释新莽政权何以在十余年的时间内极速崩溃.

有鉴于此,笔者检查了«汉书·地理志»记载所有与民族关系有关的地名更改案例,并对其分类探讨,试图从地方治理的角度还原王莽民族政策的失败原因.

汉武帝时期,经过通西域、讨匈奴、定辽东、征东瓯、开蜀道、平南越等一系列军国大政,西汉王朝的版图基本奠定;汉宣帝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安插屯田校尉,与此同时,汉匈双方在广袤边境上也已达成全线和平.至此,汉王朝疆界内外的民族关系开始从激荡碰撞走向消融和解.在这种基础上,中央政府也采取了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对四境内外非农耕区域的族群因地制宜地设置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例如:对北境的匈奴人,虽然此时他们走向分裂、由盛而衰,但汉室君臣始终还是将其视为一个与自身体量相当的异质文明来尊重.据«汉书·匈奴传»记载,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入境朝拜时:“汉遣车骑都尉韩昌迎,发过所七郡郡二七骑,为陈道上.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戾绶,玉具剑,佩刀,弓一张,矢四发,棨戟十,安车一乘,鞍勒一具,马十五匹,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衣被七十七袭,锦绣绮谷杂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礼毕,使使者道单于先行,宿长平.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诏单于毋谒”[1]3798.这显然是极其隆重的兄弟之国邦交礼遇.对西域诸国,置校尉、设都护之后,中央政府也只求通使诸国、天山南北道路通畅,“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1]3874,不妨碍西汉王朝孤立匈奴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可.对东、南方向的民族地区,鉴于他们与汉文化区域的居民有着高度同一的经济生产方式,则对其设郡置县,新增“道”这样一种特殊政区,选官分治、纳入王朝的版图予以治理.

一、地名改易所见王莽的民族观念

然而在王莽时期,西汉时期这些明智务实的民族政策却发生了极大变化.这种变化在地方郡县新出地名中的反映列表如下:

表1 郡国名称中王莽的民族观念

表2 县邑道名称中王莽的民族观念

表二所示临羌郡«汉书·地理志»记载王莽时期改名“盐羌”,这里应是“监羌”之误.据笔者统计,王莽的地名改易在形式上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逢“武”改“桓”的有武城改桓城,广武改信桓,阳武改阳桓,原武改原桓,武安改桓安,南武阳改桓宣;逢“陵”改“陆”的比如江陵改江陆,阴陵改阴陆,阜陵改阜陆,阿陵改阿陆,于陵改于陆;逢“临”改“监”的有如临晋改监晋,临颖改监颖,临朐改监朐.前面两种类型因为“武”“陵”二字所有的刚武霸气和王气之义令王莽心生忌讳,第三类也许则是因为“临”有居高制下之义而做的改动.

改换之后的地名显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异族民众在王莽的意识里分别被视为“夷”“戎”“蛮”“狄”和“胡”“貉”,而且是想要镇厌讨平的对象,羌人、月氏和高句丽人则分别需要被监、需要驯顺或者被视为下等民族.这显然是先秦时期落后华夷观念的借尸还魂,当然也严重损害了西汉时期已经基本绾合的民族团结,所以也势必破坏当时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难得局面.

二、地名改易所见王莽的民族问题治理对策

汉武帝以后,西汉王朝的疆界基本奠定.在管理广袤国土的过程中,中央王朝根据不同的政治需要设定了四种类型的地方政区.据«汉书·百官公卿»,当时的地方政区“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1]742.为奖劝安抚男性的功亲外戚贵族,设立了郡国和侯国的建置类型;为优待女性贵族,设立了邑的建置类型;为羁縻民族地区,设立了道的建置类型;为国家财政的一般需要,又设立郡县这种最普遍的建置类型.汉代的正史资料没有详细介绍民族地区的“道”在地理治理中到底有哪些特殊性,但是从郡国、侯国和邑的行政经济自治特色来看,“道”应该在西汉时期也有一定的行政特权,虽然这种特殊性如何体现目前还不得而知.«汉书·地理志»记载“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1]1639,但实际各郡国所录“道”的总数只有三十,详情如下:

表3 民族地区的地名改易

续表

据«肩水金关汉简»73EJF3:139[10]14、73EJF3:368[10]30,表3第21行天水戎邑道的新名“填戎亭”也曾改称“填戎”,这是王莽朝令夕改“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1]4137的乱象反映.在“填戎亭”和“填戎”两种语境下,戎邑道都是一个普通县.表格所列的改名情况显示,在王莽时期,接近半数(共十四例)的西汉“道”被取消建置.而且从新出的地名来看,王莽对这些更名的地区寄托了驯顺扬德和致治升平等期待,这也是转变为一种普通县的待遇了.

在新王朝的内境地区,王莽对一些地区的名称改换也可以折射他处理民族问题的心态和愿望.相关地区的称谓变化如下表:

表4 内境地名所见王莽的民族心态

续表

表中第9行所列的张掖觻得县据«肩水金关汉简»系列的73EJD:71A[10]60、73EJD:372[10]83、73EJT8: 105A[11]99、73EJT31:114B[12]134、73EJT37:282[13]、73EJT37:537[13]、73EJT37:968B[13]、73EJF3:178A[10]16、73EJF3:254[10]22、73EJF1:30+28[13]等简书记载,在王莽时期也被改称“角得”或者“乐得”.众所周知,觻得县是张掖郡治,地处河西走廊和弱水流域羌胡交通的大十字路口,是汉新王朝控御匈奴的战略要地.所以以上两种新出地名无疑反映了王莽与匈奴角力常胜不败,和四海升平、常乐未央的愿望期待.今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上表列举其余的所有县都是毗邻外族的地区.这些新出地名表明,王莽将所有的外族人民都视之为“虏”,并且希望将其厌(压服)之、槊之、疏之、除之、罗之、截之、擒(禽通擒)之、刈(艾通刈)之,最后达到四境安顺的结果.

综上,可以看出王莽在对待民族问题时,带着一种盲目自大、反动落后的民族观念.和其它领域的施政特色一样,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中,他常常采用一些迷信愚蠢的手段,并妄图有所成效,但事实上这些做法只能徒增对立、也都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三、反动民族政策的恶果

地名改易当然不是新莽时期民族关系全面崩坏的唯一原因,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笔者只是强调从地名改易的情况来看,王莽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所秉持的思想观念是消极反动的,究其根本,他就没想在王朝鼎革之后将各方面的民族关系理顺,而是意图拿外族开刀,对内示威,以巩固他既不正义也不牢靠的统治基础.在实际的对外活动中,王莽也确实是按以上思路经营新王朝的外交关系的.

篡政以后,或威逼或利诱,或欺或诈,王莽先后贬抑了匈奴国号、单于名号、和大单于的玺绶规格.其中单于先后被改称服于、善于,匈奴被改称恭奴,“匈奴单于玺”被改称“新匈奴单于章”,印文改动连单于都愤慨“与臣下无别”[1]3821.玺绶更换之后,新匈两国的对抗龃龉逐渐升级.始建国三年,戊己校尉史投敌,王莽招诱前单于子侄,计划在匈奴分立十五单于以事分化.这就有了后来匈奴的加紧入寇和新王朝的十道出兵,新匈关系进一步破裂.

在对待异族政权的诸国王侯时,王莽也采取了类似对匈奴的做法,将他们印绶改换、贬王称侯.于是西域、西南、高丽等方也相继叛乱.西域诸国多数倒投匈奴,“颇背叛”直至“西域因绝”[1]3927;西南钩町王秩被贬之后“王邯怨恨”[1]3846而被袭杀,其弟继立,与新朝交相杀伐,“巴、蜀骚动”[1]3846,攻战扰攘直至新灭.这些动荡的发生,毫无疑问,都是王莽民族政策的措置失宜的自食其果.

通观改制背景下新王朝对边疆民族关系的处理,可以说几乎一无是处.与官田财政改制扰乱内政相协应,民族政策的处置不当葬送了新政权的外部安定,王莽的任性妄为也终于罪有应得.在此基础上,又不难看出华夷之防、大汉族主义在王莽身上根深蒂固,进而生发出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妄自大,为君如此,国破家亡身败名裂自然也都在情理之中.

余 论

本文的讨论揭示了新莽政权民族政策在新出地名方面的投影.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王莽希望借地名改易达成尊显王权、趋吉厌胜的理想,实际措施却是南辕北辙、止增笑耳.从地方治理的角度来看,王莽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而更像一个演技精纯的丑剧演员,这是我们根据现有的材料得出的结论.照此,本文的讨论也只能反映同时期民族关系变化的部分真相,不过相信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我们一定可以逐渐逼近这一问题的全面真相.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李建雄.王莽改制的币政举措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3]晓克.论新莽时期的汉匈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1(2).

[4]陈立柱.王莽与周边民族关系新论[J].安徽史学,2000 (3).

[5]崔明德.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J].东岳论丛,2007 (3).

[6]王晓轩.王莽的民族思想和政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7]邓春燕.试析王莽的民族政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2).

[8]邓春燕.新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D].扬州:扬州大学,2013.

[9]胡振涛.论王莽东北民族政策的历史渊源性[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10]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五[M].上海:中西书局,2016.

[11]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1.

[12]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三[M].上海:中西书局,2013.

[13]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肩水金关汉简:四[M].上海:中西书局,2015.

(编校 左葛生)

On Ethnic Issues in Wang Mang Period from Changes of Place Names

XIN- Yi-xuan,LI Jian-xiong
(Center for Studi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west China,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ansu 730020,China; History College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After took his regime,Wang Mang carried out general changes about the place names of all the coun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The Hanshu·Annals of -eography recorded the mostly renamed information.From the situation involved national relationship,first,we can see that Wang Mangƴ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serious retrogression.China Yi concept of East Yi,and West Rong,South man and North di in pre-Qin period revived in a new guise during this period.The foreign people were considered sink even lower of naturalized group,second,in the new place names,he also more used the disparaging names,such as“Hu”,“He”,“Lu”to refer to the foreign people of non-agricultural regions,and expressed his intention of arrogance expectations and in addition,the renamesd cases in the national area and border area demonstrated his political intention of his respect for royalty and value for fengshui.All in all,Wang Mangƴs changes of place names eventually led 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new dynasty is surrounded by the enemies,and his doing destructed not constructed the ethnic relations and should be rejected.

Wang Mang;reform by returning to the ancient political system;annals of geography;ethnic relations

C952

A

1673-0313(2017)04-0083-04

2017-03-19

邢艺譞(1991—),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民族政治学、中国民族史研究.

猜你喜欢
王莽匈奴民族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我们的民族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义退匈奴兵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李代桃僵(上)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