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探究

2017-08-09 05:43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乐通海曲牌

王 海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云南“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探究

王 海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音乐领域,洞经音乐可谓声誉鹊起。云南通海,历来被誉为‘礼乐名邦’,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优秀的文化代代相传,风格优美、朴实典雅的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通海洞经音乐源于元代的儒家礼乐,历经明清两代的传承发展,融儒释道音乐风格为一体,既能表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场面,也能表现优雅婉转的意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为民间演奏,其旋律优雅动听,音韵自然流畅。文章通过对云南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阐述,来展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云南;非物质文化;洞经音乐;妙善学;传承发展

云南“妙善学”女子洞经班,产生于通海这个有着修远、深厚洞经古乐历史的土地上,她们乐班的诞生也透出了通海洞经古乐艺术的无穷魅力。2008年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云南目前拥有的众多洞经队伍中,通海的洞经风格独树一帜。

1 通海洞经音乐简述

通海洞经古乐兴起于元代,创立于明朝初年,兴盛于明末至清朝,到了清末的咸丰、同治年间,已有许多洞经古乐班活跃在通海[1]。由于洞经古乐在通海流传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许多曲牌和演奏风格曾流传到了云南各地。在云南有着很高的人文品位。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大音韵学家和乐理学家葛中选离任回到通海,隐居于河西溶湖之畔潜心完成了《泰律》[2]这部专论乐理和音韵的巨著。他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南曲北音,使古乐艺术在民间得以传播。随后,通海的历代文人乐家不断把通海古乐移植到洞经里,并吸收祭孔音乐和道家经曲,把儒释道三教熔于一炉,再加上自己的创作,使得通海洞经古乐集礼仪、经卷、音乐、教化于一身,并且蕴含了西北、江南的音乐曲牌、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成为一种具有北方音津、江南韵味和民族古调的特色音乐。清代以后,各地凡中等富庶阶层,特别是有功名的进士、举人大多均为“会首”。人文雅士、普通人家子弟,也都以进入洞经会为荣。

通海各地的洞经班会活动日期,大多选在一些大型庙会时,而且过去的庙会在一年之中常举办。从春节的初一到四月,各村寨都不同形式举行具有本地特色的庙会,如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太平斋会”;正月初六至初八的“迎冷神”;正月十六至二十六的“大佛会”;二月初二至初七的“龙抬头”;三月初十至二十的“三义会”;四月初八的“浴佛会”;四月十三至十七的“财神会”[3]等等。洞经乐班的出现虽然只是在庙会的开头和结尾,但洞经乐班的出现则是非常庄严的,因此,也备受民众百姓的青睐,故每有洞经乐班演奏,民众的参与面都非常之广。

2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历史和现状

“妙善学”女子洞经班组建成立于1943年。当时的18位妙龄少女为了学习演奏洞经古乐,冲破封建的束缚,立志终身不嫁,最终能予登台演奏,一时传为美谈。这18名修贞姑娘组成的“妙善学”女子洞经会,于1947年在三元宫谈演洞经后,遂将洞经谈演活动带到民间礼佛活动中,使之完整承传。她们的谈演活动随民间礼佛活动的盛行而常年不断,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4]。由于历史的原因,岁月消蚀了她们应有的青春和古乐艺术,如今健在的女子乐人仅剩4人。为传承洞经古乐,近年来招收了一些热爱洞经古乐的女子参加学习演奏,乐班人员计18人。

2001年9月,“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应邀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5位迟暮老人蹒跚着登上北京剧院的舞台,表演结束后,人们不约而同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敬意。之后的“妙善学”女子洞经班又在历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得佳绩。2016年“妙善学”女子洞经班受邀赴香港参加“舞动华夏”大型公益歌舞乐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再获金奖,不仅展现了“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风采,更重要的是弘扬和传播了通海独具特色的礼乐文化(图1)。

图1 “妙善学”女子洞经班演奏《礼乐满堂红》

3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特点

洞经音乐是集诵(经文)、唱(经曲)、奏(曲牌)、礼(请圣、拜诰)、仪(排班、请签)为一体的音乐文化活动,洞经古乐在祭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道乐、佛乐及其他民间音乐的相关成分,具有典雅、舒坦的古乐风范。通海洞经古乐由元朝北方蒙古族带来的西北民间音乐、明朝初年江南移民带来的“江南丝竹”与本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曲目丰富、底蕴深厚,有别其他地方洞经古乐风格,独具特色。

通海的洞经音乐有丰富的词牌、章调,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广纳博采传统音乐文化,构成了相对独立且完整的音乐体系。该音乐体系由经曲、曲牌两种曲调组成,均为曲牌体形式,以四句结构为主,为五声调式,其中以宫、羽、徽调式为多,高调式次之,使其既有宫廷音乐的庄严、喜庆厚重,又有民间曲调的活泼、轻快抒情,还有宗教音乐之肃穆空灵氛围,使闻者可感乐灵,可体民风。按主要类型可分为:宫廷音乐型,其特点是曲调端庄肃穆,典雅优美,这类曲牌多由古代庆典、朝贺、祭祀时演奏的曲子演变而来;江南丝竹型,这类曲牌在通海流行最多,它的特点是曲调婉转缠绵、音色甜润、旋律雅致;戏曲音乐型,这类曲牌的特点是既有北曲的豪放高亢,又兼南曲之雅致,节奏强烈,多为有曲无词,常用于洞经音乐中的开头结尾及仪式的伴奏中;民间音乐型,这类曲牌的特点是活泼,在谈演中灵活多变,轻快自然,有鲜明的地方乡土气息,既可用于演奏,也可填词演唱,不拘一格。这些曲牌,既可独立使用,又能相互结合组成套曲。

演奏乐器具备了钟磬鼓锣,丝竹管弦的音型、音色特点,所演奏出的音乐旋律及风格,既有大漠秋风萧瑟、雄浑高亢的韵致,又有江南典雅清越、委婉缠绵的情调。

“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在继承通海历代乐人演奏的基础上,充分地展示出女子演奏音乐所独有的特征。礼仪时严肃中带热情,虔诚中带慈善,给人以亲切感,演唱时激昂中透清脆,舒缓中显甜润,给人以新鲜感;演奏时表现出纤巧、细腻、缠绵而萦回的整体风格,给人以柔和质感。

4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存续现状

要让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达到崇高的境界。谈演者就必须具备道德情操好、文化素质高、音乐修养深和经济实力强这4个条件。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到今天,老一辈的谈演者大多已经逝世,尚在人世的都已年过古稀,已力不从心。原来的18位修贞女,目前仅有几位活在人间,已不能出门活动。平时虽能带领着一些中年以上的妇女学徒为群众和游客谈演,但她们都已是80岁左右的高龄,且都体弱多病。而近年吸收的学徒因从艺时间尚短,还不能独立谈演,亟待加强和提高这些人的艺术修养和谈演技巧,并继续招收和培养年轻的接班人。另外,日常生活的经济问题也在困扰着“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本来从文化修养上符合上述条件的年青人就不多,即使有,也大都静不下心来学习洞经谈演,他们要为衣、食、住等生活经济奔忙。所以现在亟待解决通海洞经古乐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让其高雅特色的文化艺术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否则,通海洞经古乐濒临消亡。

5 结束语

笔者认为云南“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传统音乐文化迅速流逝的今天,我们应亟待加快“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脚步,再次深入田野调查搜集挖掘更多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和乐器、乐曲资源,扩大通海洞经音乐的社会影响,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建立通海洞经古乐传习馆和培训班,召集一批年轻洞经古乐爱好者加入到保护和传承中来,同时将传统音乐引入校园,扩大传统音乐的传承面,引导和培养更多潜在传承人,并积极争取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减缓或阻止传统音乐的消失,让“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古韵流芳。

[1]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二卷)[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12.

[2]何云.葛中选和他的泰律[J].芒种,2012(7):135-136.

[3]张兴荣.云南洞经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李安明,黄富.礼乐的叛逆与传承:云南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2001(6):41-47.

A Probe into the “Miaoshanxue” Women’s Dongjing Music in Yunnan

WANG Hai
(Yunnan Provincial Centre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Kunming Yunnan,650032,China)

Dongjing music,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in Yunnan, i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Tonghai, Yunnan,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the "nation of the etiquette and music" with deep cultural heritage and many excellent culture inheriti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mong which is the simple and elegant "Miaoshanxue" with beautiful style. The Dongjing music in Tonghai is origin from the Confucian ritual in Yuan dynasty, and has integrated the music styles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ogether through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can not only express the magnificent and splendid scenes, but also the elegant and tactful mood; it can be performed both in the formal occasion and the folk areas by its elegant melody and natural and smooth vo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in Yunnan ethnic group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Miaoshanxue" women's Dongjing music in Tonghai Yunhan.

Yunnan; intangible cultural; Dongjing music; Miaoshanxu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J607

A

王海(1978-),男,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研究、计算机非遗数字化研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群众文化、计算机网络与软硬件技术。E- mail:77926955@qq.com.

猜你喜欢
古乐通海曲牌
通海古城缀记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龟兹古乐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曲牌园地】
我家通海
通海蔬菜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