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浏阳花炮产业化模式初探

2017-08-08 16:11陈亮余千张涛李进生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亮+余千+张涛+李进生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征遭遇了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与发展渐渐受到关注。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产业化运作是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分析了其产业集群模式、技术革新模式、创意文化品牌模式、虚拟价值链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产业化模式

一、引言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广大劳动人民上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贵宝藏。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征遭遇了传承危机。虽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当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转变传统保护思路和方法,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保护与发展渐渐受到关注。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产业化保护和发展能带动旅游、演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让传统丰富的民俗文化、手工技艺等得到增值,很好地促进了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相比机械、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加绿色环保,更加符合现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孤立的保护在博物馆内是无法持续且不切实际的,这种单纯的保护救济剥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的生命力,也不利于其传承和发扬。在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只有将它进行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保持它的活态性,让它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才能作为古今文化历史的产物存活传承下去。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和开发能同时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商业化并不是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摒弃,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利用产业化实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的艺术、观赏等传统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之也能凝聚和提升传统文化价值,实现共赢的目的。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的产业化开发较早,也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它的产业化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学习的范例。

二、浏阳花炮

(一)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

所谓浏阳花炮,俗称烟花爆竹,就是利用烟火药燃烧爆炸后的气体膨胀作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爆声、烟雾、闪光、焰色、图案等视觉和听觉效果,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动态之美的娱乐产品。有关花炮雏形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末期范蠡的《陶朱公书》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可谓是历史悠久。而唐代发明的火药无疑创造出了更贴近于我们现今产品的花炮。《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称:“湘省爆竹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宋代是传统花炮的盛行期,烟火技艺十分丰富,花炮成为一种可供贩卖的公共商品,从宫廷贵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花炮在元代的沉寂期后,于明清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期,并创造了赛月明,八仙捧寿等极尽工巧,造诣颇高的产品品种。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程度的加深,传统的花炮制作工艺被传承、积累和发展了下来,分为卷纸筒、钻孔、打泥底、结鞭、组盆、做效果等12个流程、72道工序。现如今,为了实现花炮的环保安全艺术性可持续发展,花炮工艺已从纯手工走向了机械化,花炮生产制造厂家对工厂进行了现代化、标准化的改造,花炮科研技术人员也已研制出无烟烟花、冷光烟花等高科技产品,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鞭爆为湖南之特产,尤以浏阳所产,具有历史上之信誉,盖湘省鞭爆之制造,发源于浏阳也”。湖南是驰名中外的花炮生产基地,而浏阳花炮更是以其精美的工艺,上乘的质量,集聚的规模被冠以“花炮之乡”的誉称。千百年来,花炮不仅是我国一个优秀的民族产业,更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浏阳花炮”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浏阳花炮创造了1028.1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湖南文化品牌排行榜第一,中国文化品牌排行榜第七;2012年,浏阳花炮经批准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目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浏阳花炮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浏阳花炮是传统与现代的触碰,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浏阳花炮承载了中国古老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民间传统节日及庆典活动乐观喜庆的感染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炮文化。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众多达官显贵的故事史料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花炮的繁荣景象及其历史文化。精湛的浏阳花炮制作工艺是我国传统制作工艺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花炮产品的需求,更可以讓人们见证铭记花炮制作工艺的历史和先辈的智慧,对相关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有着宽泛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花炮文化值得我们将其传承延续发展下去。

(二)浏阳花炮产业发展

浏阳花炮历史源远,北宋年间达到了第一个兴盛时期,因为岁贡制度浏阳花炮在明清时期才成长为一种产业,并由上海或港澳转口,远销东亚、中亚、北美和东欧等国。至清末时期,浏阳花炮年出口价值95.4万两白银,浏阳从事花炮生产的达32万余人,作坊千余家,工人8000多人。继1986年首次获得世界焰火比赛第一名的国际大奖后,1933年浏阳花炮作为工艺品参展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并获得了奖牌,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中国花炮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改革开放以后,浏阳花炮外销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浏阳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润并成为了浏阳支柱性产业。

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和环保的问题,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人士反对使得产业发展陷入了低迷。1998年,浏阳市政府投资5个多亿开展了强劲的浏阳花炮产业升级,制定了一套花炮生产企业安全标准,根据标准取缔了近万家非法生产的手工作坊。积极引进外资,扶持本土企业,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发高科技安全环保型花炮品种,为浏阳烟花注入新鲜的健康血液。endprint

产业改革升级以后,浏阳花炮随之以全新的面目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002年在巴西建设了花炮生产基地,成功打入南美市场;2003年与美、德、法等国家和地区的烟花组织合作成立国际烟花协会(International Fireworks Association,IFA),将总部设在浏阳;2004年开始,浏阳先后涌现10家较大规模的花炮集团;2006年,东信烟花在美国纽泽西州设立公司,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2007年浏阳花炮产业实现产值达68.13亿元;2008年,马德里国际商标组织认定“浏阳花炮”为“世界知名品牌”,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2009年浏阳花炮荣获“最具竞争力地理标志”称号;2010年花炮产业销售总额为124.58亿元,创税9.72亿元;2012年,浏阳花炮总产值已达177.48亿元,花炮产业创税10.66亿元,出口量占到了世界花炮市场的60%。

目前,浏阳市作为全球最大的花炮产业基地,有花炮生产企业1024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年销售总值突破百亿元。在浏阳有13个花炮企业集团,亿元企业上十家,浏阳花炮产业给浏阳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对浏阳的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五十大产业之一。

(三)湖南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浏阳花炮公司(下同),地处享誉全球的中国花炮之乡——湖南省浏阳市,总部在浏阳市内,分、子公司都处于浏阳市范围内。公司创立于1976年,最先是一个浏阳市外经贸委的一个下属公司,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开拓,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花出口企业之一。公司于1999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浏阳市对外经济贸易鞭炮烟花公司进行改制,并同时联合湖南安泰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凯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发起设立,于2001年8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烟花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599)。股票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7000万股,后来通过送股和配股,目前的总股本为12600万股,其中流通股3960万股,国家股5568万股,境内法人股2700万股。

2005年,广州攀达将其收购,之后公司开始着手开发国内市场。重组后的公司拥有多家高标准的烟花鞭炮专业生产工厂,在湖南醴陵、江西万载建有大型生产基地,与国内外上百家专业的大中型花炮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与超过300家花炮生产企业建立长期购销关系。生产和经营的花炮鞭炮产品品种齐全,涵盖消费类和专业类所有类别,共近3000余个品种。公司的下属的制造工厂有: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浏阳市佳华花炮制造有限公司、醴陵熊猫花炮有限公司、万载熊猫花炮有限公司、浏阳市东达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

浏阳花炮公司一直以烟花出口贸易为其主要业务。烟花是浏阳的特色产品,浏阳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烟花主要生产基地,因而30多年来,公司一直围绕烟花产业进行运作,并将小小的烟花做成全球知名的产品,把浏阳的烟花销往全球各地,并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庆典和节日进行了多场燃放,参与并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较快,每年的外销量、创汇量和市场覆盖区域都在不断增加,成为了该行业内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在浏阳市政府对烟花行业的整合规划中,浏阳花炮公司被列入重点扶持的几家公司之一,因而也是浏阳市烟花行业重点发展和保护的龙头企业。

三、浏阳花炮产业化模式研究

(一)产业集群模式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以一种产业为中心,将专业分工化的企业集聚起来所构成的上下环节完整,体系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聚合体。产业集群能形成强大的核心市场竞争力,通过建设的区域公共设施,共享信息平台等,企业或机构间能减低成本和精力,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发挥区域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浏阳花炮产业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集生产、销售、研发、运输等一体的产业集群体系逐渐形成并逐渐完善。浏阳花炮公司产业集群有着本土化的特点,属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群内公司机构较多,成员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能力较强,集群内含有重要的中介服务结构,商品、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速度快。浏阳花炮产业集群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花炮文化为依托,以创新精神为辅助,通过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带头企业的主导和示范,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服务,不仅为浏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中浏阳市佳华花炮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坐落于浏阳市北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员工420人,拥有标准化药物生产线、包装等车间;醴陵熊猫花炮有限公司是攀达集团属下最大的生产基地,工厂占地面积2000多亩,员工1500多人,是集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包装印刷、仓储运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该花炮生产基地包括14个子项目,年产值逾1亿,也是全球最大、功能最完善、产值最高的综合型花炮生产基地;万载熊猫花炮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万载县,占地面积1500多亩,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浏阳市东达花炮制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00多亩,厂房300余栋,拥有各种花炮生产设备500余台,年产值3000余万元,应该说公司的生产能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除了形成较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之外,浏阳花炮公司产业集群还包括了监管培训研发等服务方面。集群内设有花炮技术培训中心,定期对花炮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培训;与多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设立科研基地,开发安全环保的新型产品;设立花炮质检中心、花炮产品质监处等机构严格把关花炮质量;设立花炮企业协会规范烟花行业,协调企业开展活动。浏阳花炮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自2008年以来,浏阳花炮年销售总值均超过百亿元,产业规模更是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二)技术革新模式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意味着对以娱乐为主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市场以及满足消费者,浏阳花炮产业逐步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而技术创新是其形成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前提。endprint

浏阳花炮公司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投入也是行业中最多的,其产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技术中心等机构共同建立了花炮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大力实施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公司有醴陵熊猫花炮有限公司这样的集生产科研于一身的生产基地,科研资金投入很大。公司正与国内外相关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紧密的技术洽谈与合作,拟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花炮鞭炮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研究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为不断向中外消费者提供品种新颖、更精工艺、安全环保的花炮产品提供保障。近年来,公司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例如礼花弹造型技术、电脑点火设备、烟火药自动配药机等,2014年浏阳花炮行业申请授权专利达到了240多件。

针对当今世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公司尝试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采用竹料纸作为制作原料并更新了火药配方,使得花炮的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空气中的异味、杂质和烟雾。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特效技术、网络化技术等创造出了仿真电子花炮、3D虚拟数码花炮等科技产品,这种传统文化习俗与环保科技相融合的产品使得传统花炮行业更加多元化并能被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所接受。

(三)创意文化品牌模式

从1991年开始,浏阳市人民政府连同企业举办“浏阳花炮节”,1998年更名为“浏阳国际花炮节”,并被列为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浏阳国际花炮节”举办花炮艺术游行、大型文艺演出、焰火文艺晚会、国际焰火比赛等主体活动,开展国际烟花协会年会和国际烟花贸易合作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参与学术交流,推动了国内外花炮企业贸易合作,促进了花炮市场的良性发展。“浏阳国际花炮节”的成功举办不但为国内花炮企业或机构提供了机遇,也对提高浏阳花炮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浏阳花炮公司在大型焰火燃放方面拥有一支阵容庞大的高学历、高素质、训练有素、管理严格、经验丰富的专业燃放队伍;拥有最尖端科技的燃放设备;具备国际一流的燃放编排技术,2000年2015年,公司代表中国参加西班牙、瑞典、意大利等地的国际音乐花炮大赛,多次荣获冠亚军等良好成绩。据浏阳花炮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浏阳花炮文化品牌价值以达1028.17亿元,居湖南省首位、全国第七位”。特别是2011年5月11日,由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红网联合组织的第二届“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的榜单上,浏阳花炮位列第七,从而一举成为湖南省的“文化名片”。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有着无形资产的丰富含金量。”浏阳花炮公司还运用了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通过以浏阳花炮产业的标识、品质、产品特色等对浏阳花炮文化品牌进行包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塑造浏阳花炮良好的社会形象,建设维护浏阳花炮官方网站,加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宣传,使得浏阳花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随着浏阳花炮承接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内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花炮生产任务并获得圆满成功后,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号召力都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四)虚拟价值链模式

虚拟价值链就是以实物价值链为基础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载体。它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配的技术反映和完善实物价值链,并对每一个价值环节进行增值。在虚拟价值链中,传统价值链被以信息化的形式反馈,并被赋予新的市场机会和创造价值的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浏阳花炮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价值链转移到虚拟空间上来,能够整体性地了解传统价值链运行的各环节,对其进行协调和优化,减少冗余的工作,提高了价值链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获得了竞争优势。在共享数据资料平台上,利用互联网技术,集聚各国优秀研发人员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模拟花炮燃放过程,降低了研发成本,例如“手机多媒体触控演示系统”。浏阳花炮公司还利用虚拟价值链扩大了经营范围,更方便快捷的为跨地域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能及时了解买方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与消费者实时互动,完善产品后续服务。

四、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认识和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对非遗的产业化保护开发应该结合自身文化遗产的特点,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其他类别的非遗来说更容易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体现文化与商品相结合的价值。诸如纺织、雕琢、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可行性较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寄托。

虽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具备实用价值,但是它仍然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古今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为例,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承载着厚重的花炮历史文化,即使现在的浏阳花炮产品和工艺技巧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其中寄托的人们对于喜庆、平安、富裕的追求和心理诉求跨越千年传承至今。当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而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以及挑战。随着浏阳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制作技艺和蕴含的历史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也更能够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跨时代的适应性。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身就是产业化的过程,能很好的生存发展至今证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不同的时代根据市场不同的变换能相应做出改进与革新,在传承其民族文化历史的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是十分具有开发前景和开发价值的。

(三)社会对产品需求量的提升。

随着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加深,国家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和重视,社会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技术的进步使得非遗产业化保护和开发成为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传统的非遗模式只有转化升级为文化产业模式,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且不被时代所淘汰,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只能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其蕴含的产业文化才能得以弘扬和持续性的发展。

(四)后工业时代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经济繁荣和生产力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在取得现代化阶段性成功之后,开始反思当今社会应该在追求生产力的同时追求民族精神文化,注重现代化的同时牢记历史,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体现了这一精髓。我们应该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有效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总的来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隔绝保护在一个真空状态,更不能在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颠覆性的破坏,我们必须在“保护性”和“破坏性”两极中寻找平衡,以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首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开发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脱离实际。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规律,对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保护开发也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思路,我们只能在其开发实践中慢慢总结经验,针对某一项目摸索出有着其个性特征的适宜产业化发展道路。其次,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践予以支持。在任何项目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受到认知水平和外界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开发还处在起步初期,我们不能因为其产业化开发的不完善而否定它的实践价值,社会给予的空间、信任和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开发的不竭动力,而非遺项目也会在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认识错误、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回馈于社会。最后,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全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GDP至上”的错误观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过程中,注重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将文化资源有效的传承下来,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