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文 丹
选择题解题中惯性思维失分现象透视
浙江 文 丹
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定式。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惯性思维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易摆脱不了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的束缚,因循守旧,妨碍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惯性思维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惯性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因此,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定式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看,惯性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指引性的影响。所以,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
书本教材内容具有权威性,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深化,相关知识点在头脑中已留下相对较深的印象,解题时思维速度较快,对改编性、原创性试题中的条件变化分析不深,易出现惯性思维失分现象。关键是要对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要适度加深,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既能发现其普遍性,又能发现其特殊性,并能用来发现隐藏条件以及最有价值的问题切入点进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例1】黄龙洞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2009年黄龙洞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奇洞”。图示主体为黄龙洞石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溶蚀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化学风化作用
【分析】石笋形成于石灰岩溶洞。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若是说钟乳石是“兄长”,那石笋就是“孪生弟弟”了。而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易折断,所以它比钟乳石的生长速度还要快,还要粗壮。C正确。
该题石笋为喀斯特地貌,受书本知识影响,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因此,学生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石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解题关键是对地貌的成因掌握要深入,不能浅尝辄止。
思考不全面惯性思维表现在,解题过程中抓住考点的主要内容但忽视了一些特殊因素,缺少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思维不严密,导致解题失分。表现在平时学习中是思维广阔性培养的缺失。思维广阔性主要是对事物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映射出其实质内容。思路开阔,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这样就既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又能了解全貌,从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全面分析。
【例2】读下表,完成(1)(2)题。
国家城市化水平%空气污染指数(μg/m3) 产业结构化石能源消耗比例%日本66.64 24.90 1∶27∶72 81.01德国73.72 15.78 1∶28∶71 79.49甲86.04 19.46 14∶65∶21 51.30
(1)甲国最有可能是 ( )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英国
(2)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 )
A.滞后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中心衰落
【分析】(1)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农业占比重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小。四国中巴西水电比重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C正确。(2)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现象严重,B正确。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到甲国城市化水平高,惯性思维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得出错误答案A或D;容易疏漏甲国的产业结构数据,甲国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排在主要位置。
思维不灵活惯性思维失分主要是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能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分析,迁移能力弱。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思路,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做到善于观察问题的内容和实质,进行详细分析,及时提出新解题思路,不生搬硬套。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杜绝思维的呆板性和教条化倾向。
【例3】关于图示地区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海水侵蚀作用 ③冰川侵蚀作用④板块碰撞挤压 ⑤风力侵蚀作用
A.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
【分析】地貌的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综合考虑。答题时结合此处的板块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等要素得出正确结论。图示地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岩石破碎;西部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D正确。
该题在分析时往往关注到南美洲西南海岸多峡湾,惯性思维认为答案应为冰川侵蚀作用,由于平时教师在上课时一直做这样的强调,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对象来积极地进行思考,做到善于观察问题的内容和实质,进行详细分析,及时给出新解题思路。
解题想当然惯性思维表现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平时养成的解题习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忽视了题目中问题背景条件的变化,造成得出错误的结论。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4】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紧密相邻、并列南流,构成独特的三江并流区。该地区自然环境非常独特。读三江地区某地形剖面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奔子栏的年降水量约为 ( )
A.2 000mm B.1 000mm
C.500mm D.350mm
(2)造成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不同
B.距海远近的差异
C.地形对西南气流阻挡
D.所在山地的坡向不同
【分析】(1)该题考查的主要是如何读图,奔子栏海拔在2 000m左右,其对应的降水是350mm左右(见下图中的箭头E)。D正确。
(2)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一是从图上看降水量曲线由西向东是逐波下降的,二是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都在迎风坡上且海拔不一,三是三江并流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西南风(这是隐性信息),西南风与山岭大角度斜交或近似直交,在西坡上形成地形雨,而由西向东受山岭层层阻挡,迫使气流多次抬升降雨,气流中的水汽含量由西向东减少,降雨西多东少。C正确。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往往直接由奔子栏沿水平方向读出约500mm的降水,惯性思维导致对年降水量线的错误分析。
观察不仔细惯性思维表现在学生只关注到图像材料的形似性,没有关注到与平常接触的图像的差异性而得出错误的答案。解题时要区别“形似”、抓住“神似”进行分析。
【例5】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峡湾国家公园198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图示所示为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局部风景,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分析】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位于南岛的西南角,濒临塔斯曼海,恰好坐落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高山断层上,公园内呈现出一派被多次冰川作用雕磨而成的景观:峡湾、岩石海岸、悬崖峭壁、湖泊、瀑布等。公园内多峡湾,海岸呈锯齿形。更新世时期的冰川运动给此地留下了明显的印记,西面被海水淹没的冰川峡谷组成海湾,其中14个峡湾长达44千米,深达500米。南面峡湾更长,入海口更宽,其间有许多小岛。这里古代为高原,经风雨冰雪侵蚀,形成了高山峻岭、悬崖绝壁、河川湖泊。因为海湾峡地有如此错综复杂的地貌,所以被誉为“高山园林和海滨峡地之胜”。B正确。
具体解题时看到图像与河流峡谷地貌的相似性而惯性思维答成是海水侵蚀作用,没有注意到峡湾地貌形成的特殊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