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分—组合”中感悟地图信息设置的艺术

2017-08-08 03:01安徽杨崇广卢杨培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等温线等高线试题

安徽 杨崇广 卢杨培

在“拆分—组合”中感悟地图信息设置的艺术

安徽 杨崇广 卢杨培

地图是地理学独特的语言,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能起到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高考命题中,以地图为载体呈现解题信息,已经成为历年地理高考命题的“通则”,同时,以图设题,也是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主要方式。

在高考地理试题的解答中,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所给地图越复杂,试题的难度可能越小,而那些所给的地图极为简单的,试题难度往往很大。这一现象让许多同学费解,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图示越复杂,给出的信息越多,解题当然较容易,而那些简单的地图,给出的解题信息很少,有用信息往往隐藏得很深,甚至还存在着高层次要求的图形转换,才能解出问题,当然难度较大。至于一些无图的试题,往往也是“无图考图”,要求考生“心中有图”,难度自然也不会小。试题中一幅地图,往往承载着多个地理要素的分布或变化,是多个地理要素信息的组合,这种组合,其实质是一种“融合”。它不是要素符号的简单叠加,而是隐含着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了单个地理要素分布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解读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即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从几组试题地图信息的“拆分-组合”中,感悟地理试题中地图信息“组合”的艺术。

感悟一:“线-线”信息的组合与拆分

【例1】读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图1),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500米,虚线表示等温线,a<b。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为 ( )

图1

A.北半球、山脊 B.北半球、山谷

C.南半球、山脊 D.南半球、山谷

【答案】D

【思路分析】这是一道等高线与等温线叠加的试题,隐含的信息是:等高线的变化规律、等温线的变化规律、等高线与等温线之间的地理联系。首先,将等高线与等温线“拆开”来看。如图2,仅就等高线来说,这是一个山脊或山谷。

图2

其次,仅就等温线来看,如图3,温度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升高。

图3

再次,将等高线与等温线叠加后,两者结合起来看,n处气温高于m处,根据“近地面大气,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的地理规律可以推知,n海拔低,m海拔高;进一步推测,该处为山谷。添加辅助线PQ,如图4所示,P、Q海拔相同,但是P地气温小于a,Q地气温大于a,所以,Q地气温大于P地。从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跨纬度极小,气温差异主要不是由纬度而造成的,最有可能的是阳坡和阴坡导致的气温差异,因而Q地为山谷中的阳坡,即Q地为山谷的南坡,所以该地应该为南半球的山谷。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理解等温线与等高线之间的地理联系,是做对该题的关键。

图4

感悟二:“线-柱”信息的组合与拆分

【例2】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图5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

图5

A.裸地、耕地、林地 B.裸地、林地、耕地

C.林地、裸地、耕地 D.林地、耕地、裸地

【答案】A

【思路分析】先将折线图与柱状图拆分开来进行阅读,如图6:

图6

从图中可看出,几个年份降水量的多少不同,呈波动变化的趋势,2012年降水量最多。再看折线图,如图7:

图7

三种植被状况下的径流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不同,①变化幅度最大,②次之,③最小。最后将折线图与柱状图叠加起来看,发现①状况下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同步起伏,变化最为一致,③状况下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背离的程度最大。运用地理知识及原理“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应该是一致的”,结合选项,出现径流量与降水量两者不一致的现象,说明是植被对径流调节作用导致的结果,在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中,林地最强、耕地次之、裸地最弱,因而A项正确。

综合以上的分析,解出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径流折线与降水柱状图之间的地理联系”。

感悟三:“线-其他要素”信息的组合与拆分

【例3】读“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该地区的地形是 ( )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2)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3)可能存在化石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1)A (2)C (3)丙 丙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会有化石存在,乙为变质岩,甲、丁为岩浆岩,均不可能存在生物化石。

【思路分析】首先将图示信息拆解开,忽略岩石性质与新老关系的信息,只留下等高线信息,如图9,可以轻松读出,该区域为一山丘,丙地最高,由丙地向四周降低。

图9

其次,忽略等高线信息,只留下岩石相关信息,如图10:

图10

根据图例,岩石新老关系是中心老、两翼新,且以丙为中心两侧呈对称分布,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最后,将两类信息组合可知,结合地形与地质构造知识原理,可以确定该地为向斜山,第(1)题A项正确。向斜成山,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抗风化侵蚀的能力强,因而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中,被侵蚀的速度慢而成为山丘,第(2)题C项正确。第(3)题,丙地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乙地大理岩为变质岩,甲、丁两地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只有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的存在,因而,可能存在化石的是丙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出该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与岩石新老关系揭示的地质构造之间的地理联系。

由以上三组试题分析可以感悟出,地图信息组合是地理命题中呈现信息的一个常见的重要形式,它的好处是可以考查学生对不同章节多个地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或地理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高,可以设置难度较大的综合试题。其信息组合的艺术性在于将不同的地理要素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知识联系,其解题的关键在于发现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这种知识上、逻辑上的联系,将这种“图示信息联系”转化为地理知识、原理,并合乎地理逻辑,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一般说来,组合起来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单项的、必然的联系。如果出现多维的联系,在题干文字材料中或图示其他信息中,如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会给以提示或限定,以保证学生解题时思维不会受阻。掌握了命题的思路,居高临下,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提高读图、解题的能力,并能在解题中感悟地图信息组合的艺术,使解题成为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等温线等高线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等温线判读中的难点
玉米吸湿特性及其等温线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