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葛洪篇

2017-08-07 12:39赵鸿君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侨园 2017年7期
关键词:葛洪伤身行气

文 赵鸿君(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葛洪篇

文 赵鸿君(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人物介绍

葛洪(约公元284年~364年),字雅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是晋代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又是杰出的医药学家、炼丹家。平生著述极多,但多有散佚,传世的著作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

葛洪出生于世族家庭,祖父是吴国大鸿胪(九卿之一),从祖父葛玄是神仙道士,称为葛仙公。父亲葛悌曾任晋邵陵太守。葛洪13岁父亲去世,丧失了依靠,从此生活艰辛。由于家贫,无钱购买书籍纸张,于是每天打柴,卖钱后购回纸笔,晚上便在田头地边的草棚子里,燃火把抄书写字。葛洪16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经》《周易》等书,勤奋钻研,终于成为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

葛洪木讷寡言,生活清贫,不慕华贵,拒绝来往应酬之事。他称自己“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所以了解他的人都称他为“抱朴子”,于是他就自号“抱朴子”,并以“抱朴子”作为他所撰著作的名称。

葛洪的从祖父葛玄是神仙道士,把他的炼丹秘术传授给了弟子郑隐,郑隐又将此术传授给葛洪。葛洪后来又到广东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学习炼丹术。鲍玄也是道家学者,非常赏识葛洪,于是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鲍姑是晋代著名的女针灸学家。

葛洪曾领兵打仗,解甲退伍之后来到广东罗浮山修道炼丹,以达到著子书、合神药、规长生的目的。

养生之道

一、养生以不伤为本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一再强调“养生以不伤为本”,他举木槿与杨柳为例,说两种树木极易生长,断截枝条可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倘若新栽不久,根本不固,被人乍刻乍剥,或摇或拔,即使栽在肥田沃土之中,又勤于浇灌,也必定“不脱于枯瘁”。而人的生命力比木槿和杨柳二木差得多,其损伤和侵害之严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又怎么能够长生呢?他列举了人体各种致损因素,提出了具体伤身的十三个方面,称为“十三伤”: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才学如果达不到而用力思考可伤身,即用脑过度可导致疾病;悲哀憔悴可伤身,喜乐过度可伤身,过喜过悲可伤身,急于得到某物可伤身,这些都是情志失常导致疾病;说话过多或过久大笑可伤身;睡觉没有规律可伤身;体力不能胜任而强做某事可伤身,强力拉弓引弩可伤身,即过劳伤身;饮酒大醉呕吐可伤身;饱食之后立即睡觉可伤身;跑跳过急以致气喘乏力可伤身;性生活不正常可伤身。这些损伤往往不被人察觉,但“积伤至尽则早亡”,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死亡。因此,他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如:保存津液,不要过分用眼、耳等器官;坐、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容易疲劳;在冬天没到的时候先穿上厚衣,而在夏天到来之前先穿薄衣;不要等到饥饿或饥渴难耐的时候才开始饮食,且吃喝都不宜过度。他认为吃得过多就会在胃中积聚,而喝得过多就会得痰癖(痰邪癖聚于胸肋之间所引起的病症)。既不可过度劳作,也不能过度安逸;流汗不宜过多;睡眠不宜过多;远行不宜过多;不宜多吃生冷,也不宜迎风饮酒;冬天不宜过于温暖,夏天也不宜过于贪凉;不可露天睡觉,更不宜裸露肩膀而眠;凡是不正常的天气,如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不宜出门等。

葛洪的这些方法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只要稍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习以为常,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些生活琐事,和前面提到的“十三伤”一样,往往又为人们所忽视。所以,葛洪强调不可以因为对身体的伤害较小而忽视,更不可以对身体的益处相对较小而不为,“若能爱之于微”就必然会“成之于著”,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二、无忧者寿

葛洪非常重视精神的调节与控制。他说:“无忧者寿,啬宝不夭,多惨用老,自然之理。”认为无忧无虑的人寿命长,爱惜精、气、神的人就不会疾病缠身,而经常在悲伤、郁闷与恐慌的心态中度过的人衰老得就快,身体也绝没有心情舒畅的人好。这是自然规律。忧虑越少,心就越安静,身体就越健康,寿命才能延长。也许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任何忧愁与欲望都会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因此,葛洪提出了除“六害”的思想,善于养生的人要先祛除六个方面的危害,然后才可以长命百年。除六害指的是: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提滋味、除佞妄、去沮嫉。他说:“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耳。”葛洪告诫人们应淡泊名利,远离女色,以廉洁之心对待钱财,远离肥甘厚味,去除花言巧语,去除丧气、颓丧、灰心失望和各种嫉妒。他认为这六个方面是养生的关键,这六害不除会导致心神失养,忧虑丛生。

葛洪还提出了除六害的方法“十二少”:“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情绪确实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养生学特别注意人的心理健康,始终要求人们保持坦荡乐观的情绪。而想要做到无忧,就应以宣泄、化解和忘却的心态来对待给自己造成烦闷情绪的事物。在心情不畅快的时候,不如将烦恼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坐下来欣赏一下桌上的盆花,墙上的壁画,窗外的蓝天和白云。把自己的心情放飞在大自然的和谐之中,享受新鲜与甜美,保持心态上的平衡。就像古人所说:“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三、行气导引,动静相宜

行气和导引是中国古代道教修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晋以前,道家的养生观主要以静养为主,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静养之法。葛洪在继承古人静以养身的基础上,认为“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的锻炼方法,可以使人体气血流通,祛病保健。“呼吸吐纳”即是行气,“熊经鸟伸”是像熊一样攀援,像鹰一样左顾右盼,即形体的导引法。

在论及行气时,他说:“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从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所谓“胎息”二字,是葛洪借胎儿于母腹中呼吸之状来形容行气之性质。他在《胎息经》中说:“ 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假句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葛洪的行气,是通过胎息的方法,练丹田之气结内丹,可以养身除恶延年。

导引方面,葛洪的思想也很独特。他认为导引是“偃仰之方”,有“调利筋骨”之作用,他提倡导引要不拘形式,“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反对偏用一方。他根据自身的体验,指出导引的形式是次要的,重在要有实效。只要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肌肉充,皮肤微,毛发坚,腠理郄”,祛病保健,皆是导引之法。“不必每晨为之,但觉身有不适,则行之”。他认为形体锻炼应以方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不必拘于时辰、名物、身姿,“或屈伸,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但觉身体有不理则行之”。行气之术与导引之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突出意念和呼吸而不注重肢体活动。葛洪讲养生并不单一主静,而是主张动静结合。

猜你喜欢
葛洪伤身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你有理有据,我听不进去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地方特色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葛洪《肘后备急方》诊治卒死类急症经验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新闻速递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