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涞源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4309)
果糖二磷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
王 丽
(涞源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4309)
目的 研究果糖二磷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3例,对照组9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30天疗程后采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血清炎性炎性影响因子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对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
冠心病;果糖二磷酸钠;炎性因子水平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实施对心脏炎性因子的实施观察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治愈是常用手段之一。冠心病炎性因子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已知由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我院自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7例进行研究,果糖二磷酸钠对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7例,研究组93例,男43例,女50例;年龄21~74岁,平均(48.5±6.8)岁;对照组94例,其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29~70,平均(40.1±3.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维持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30天后采肘静脉血检测IL-6、hs-CRP和TNF-α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炎性影响因子比对照平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IL-6、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s)
表1 2组IL-6、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用药前比较,#P<0.05
组别时间IL-6(pg/mL)hs-CRP(mg/L)TNF-α(pg/mL)研究组用药前29.53±5.14*9.94±4.15*54.84±5.42*用药后19.32±5.23#4.66±1.82#44.75±5.39#对照组用药后19.54±6.442.88±0.6236.69±5.44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实施对心脏炎性因子的实施观察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治愈是常用手段之一。冠心病炎性因子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果糖二磷酸钠临床上使用的冠心病常用药品,经过了广大效果验证。是益气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之一。据临床文献报道[3-4]: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术手治疗后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可减少心肌损害,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推测减轻炎性反应亦可能是果糖二磷酸钠减轻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周智等[5]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GF-β、TNF-α和IL-6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表明,果糖二磷酸钠可以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病情。
经过我院自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7例进行研究,果糖二磷酸钠对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值得在我院临床上大力推广。
[1] 张 莉,王保和,胡 晶,等.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00-706.
[2] 施 敏,沈 毅.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 Meta 分析[J].中成药,2012,34(10):1882-1886.
[3] 宋彦彩.参麦、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6):59-60.
[4] 吴琳娜.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 37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9):9-11.
[5] 陈望青.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肌钙蛋白T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2,23(20):1879-1880.
[6] 俞凌燕.参麦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63.1
B
ISSN.2095-6681.2017.0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