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昌
最近,我有点烦,因为我的语文课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举手的孩子骤减,只有我的几个忠实“拥护者“在给我支撑场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下课后,我找班长李××问道:“为什么班上的同学最近不喜欢朗读课文了呢?”李××略带不满地说:“老师,这几个星期,你让人读课文时,总是说‘请同学们认真听,待会儿我会请人评价。而评价时,同学们总会说朗读同学的缺点,想到朗读会被那么多同学批评,我也快不想读了。”原来是这样呀,看来是我的引导出了问题。
第二天正好上《梦圆飞天》,我让班上最不爱发言的殷×同学发言,因为殷×同学平时说话有点结巴。果不其然,殷×读得结结巴巴,一些同学还幸灾乐祸地看着殷×,这时我示意陈××同学评价,只听陈××像开机关枪似的说道:“殷×读错了3个字,还丢了一个‘声字,一个‘的字。”只见殷×低着头,脸涨得通红,就跟熟透了的苹果似的。我清了清嗓子,对同学们说:“我觉得殷×读得很不错了,第一次只错了3个字,很了不起。现在你能说说殷×同学读得好的地方吗?”一会儿,班长举手说:“我觉得,殷×很有勇气,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书。”“我觉得殷×第四自然段读得很流利。”……一时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注意到此时殷×早已抬起了头,嘴角微微上扬,笑意在他脸上荡漾开来。“同学们,以后其他同学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说他读得好的地方好吗?”“好!”机灵鬼李××叫道。就这样在鼓励声中孩子们又重新爱上了朗读。
可是,几个星期以后,我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我和孩子们对朗读的同学总是进行赞扬,一些孩子总改不了语速过快、语速过平、感情投入不够等毛病,怎么办呢?
之后,我又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课堂朗读评价方面的文章,顿时明白了许多。又一节语文课,同学们在评价完一同学朗读的优点之后,我点评道:“张×同学的确读得非常流利,吐字清晰,如果能深入阿炳的内心世界,语调再有些起伏变化就更完美了。”没想到张×大方地说:“老师,能再让我试一下吗?”之后便动情地读了起来,果然效果好了很多,没等我开口,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顺势说道:“我们的评价不仅要说优点,如果你觉得他有读得不够理想的地方,在说完优点后,也可以告诉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他也会获得进步。”两周过去了,我发现同学的朗读评价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现在,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不读错字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注意表情变化就像主持人一样了。”……我发现,同学们这种先说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再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利于朗读者水平的提高,我们班同学的朗读水平也在这样的评价中一点一点地提高着。让我们注意评价的艺术,真正让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案例反思:
1.要使用鼓励的评价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确实如此,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众多特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朗读时总是自始至终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会读好。”“你真行!”“真佩服你的勇气。”鼓励让学生潜能得到激发,朗读时入情入境,真的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2.使用宽容的评价方法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发动他们本身的精神力量,才是真正的关爱他们的生命。我在聽课中也曾遇过类似的情况: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把文中的一句话读错了,老师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了是正常的。”读了第二遍还错,老师又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第三遍仍错,老师说:“面对困难别怕,你一定会克服的。”后来,他更紧张了,老师不断地安慰:“别紧张,慢一点儿。”“大家都不急,都在耐心地等待你。”直到第七遍他终于读对了,老师迫不及待地说:“了不起,你成功了!”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宽容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3.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就像案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一味给朗读同学挑刺就会造成无人敢读;而如果一味地表扬又会让有的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以为自己读得很棒,不需要再努力了。正确的评价是既带着挑剔的耳朵去听,也要带着欣赏的耳朵去听,就是既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又点出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被评价者才会乐于接受,获得进步。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评价的技巧,将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才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