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婷婷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24h的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產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分娩并发症,当产妇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总量超过500ml时,产妇将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对产妇分娩后出血的控制,以保证产妇生命安全。产后出血成因复杂,产妇体质、合并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等都会引发产后出血,其中又以产妇体质为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我院择期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对其中部分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6.8±1.8)岁;孕周38.3~41.3周,平均(40.2±0.5)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6.4±1.6)岁;孕周38.1~41.2周,平均(40.1±0.4)周。所有产妇护理前均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胎盘残留。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前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全程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产后做好预后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①心理预见性护理:产妇在分娩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可向产妇宣讲分娩基础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不良情绪。②安全预见性护理:护士长定期巡查产妇的日期、病房环境、护理操作安全性、护理人员的行为、安全隐患等,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迅速解决,避免引发不良事件。③分娩前教育:在产妇预产期前一周,根据产妇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宣讲。尤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充分讲解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分娩中会出现的问题,安抚产妇,保持良好心态。④营养补充:分娩前加强产妇的营养补给,根据产妇身体情况,医院可针对性制定饮食安排,指导产妇饮食。对于患有贫血或高血压的产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防止突发事件发生。⑤产后护理根据产妇产后生命体征,密切观测,如出现面色苍白、焦躁等异常表现时,医院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症状。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24h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统计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根据产妇状态、身体及心理状况制定的护理模式,由于产妇阴道分娩具有特殊性,传统护理模式虽能保证产妇得到基本护理,但并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现象发生。而预见性护理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事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现象发生。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择期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具有明显优势:①通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了解,减少恐惧心理;②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发现产妇脸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现象,可以立即采取紧急护理措施;③加强产妇营养补给,为产妇分娩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④产后2h为出血高峰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产妇情绪、脸色,并检测各项指标,及时做好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