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在刚结束的上海华山医院主办的“华山论道——真菌大家谈暨全国真菌学习班”学术交流会上,一个江西籍的专家被大家所熟悉,他从神经内科角度介绍了隐球菌病流行病学、影像学、病原学、宿主免疫缺陷特点以及临床实践中对隐球菌病的认识经验和应对策略,引起共鸣,在业界引起关注。他就是来自江西省胸科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张齐龙教授。
张齐龙教授,1991年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省胸科医院,后选派到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修学习,于2000年4月回到省胸科医院,开始组建神经内科,主攻方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他带领的神经内科团队,从最早期用普通腰穿针脑室穿刺抢救结脑脑积水患者,到熟练掌握软通道脑室外引流、改良腰池引流、Ommaya囊置入脑脊液引流技术等,在神经感染诊疗领域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中国是肺结核的高发病率国家之一,有医疗统计显示,每年新发90多万例位居印度和印尼之后,结核性脑膜炎是我国常见的重症结核病之一。“人体的致病菌有多种,”11月30日,张主任介绍,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可以导致疾病的微生物,结核杆菌是细菌的一种,这些病原体会引发多种疾病,从医25年来,张主任一直坚守在这块看不见硝烟的阵地,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用他精湛的治疗手段,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今年初沈阳的一位2岁幼儿患者,因高烧不退长达40多天,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重度脑积水,在东北一家大型三甲医院ICU治疗,病情一直无法控制。家长跑遍了北、上、广、深各大医院求医,均无果。患儿父母后来通过网络,了解到张齐龙主任在感染与脑积水方面的治疗技术,在得到张主任对患儿诊疗意见的答复后,毅然决定搭乘飞机把孩子送到南昌救治,经过脑室引流及脑室注药等精心治疗,2个多月后,幼儿病情明显好转,康复出院了,家长十分满意,带着孩子回到了沈阳。
一位新建区患者吴先生,发热、头痛,在省城某大医院被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先后两次住院,症状不能控制,经张主任会诊后转入胸科医院神经内科,很快明确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因颅内高压先后出现两次癫痫发作并昏迷,张主任和助手果断为病人进行了腰池引流,很快得到控制,经过3个月治疗后康复出院。
目前,由张主任带领的神经内科,从组建初期的集中收治结核性脑膜炎发展到现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每年专科收治的神经感染疾病达300多例。从早期的普通腰穿针脑室穿刺抢救脑积水患者,到现在张主任和他的助手,已熟练掌握多项颅内微创引流减压技术,他的Ommaya囊置入技术通过了科技厅省级专家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从医25年来,张齐龙主任不断总结,先后参与3项国家传染病重大课题研究,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发表医学科技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3部。他作为中华神经科学会感染与脑脊学组全国委员、江西省神经感染—脑脊学组组长,参加2016“成人结核性脑膜炎、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审定工作。张主任带领的神经内科在神经感染诊疗领域步入国内领先行列。
“如果来生还让我选择,我还是做医生。”做一名好医生,是张齐龙从小的愿望,他是神经内科主任兼ICU科室主任,身兼数职,每天大量繁重的工作要处理,常常早出晚归,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诺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奋斗终生。张齐龙常说,每当成功救治一个病人,内心都会有深深的成就感,正是这种救死扶伤的情感激励着他,为攀登医疗科学高峰而不懈努力。
名医介绍
张齐龙(1968年生于江西永修),1991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现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胸科醫院(江西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与脑脊液学组委员,江西省神经感染一脑脊液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临床学组委员;中国防痨协会颅内结核感染学组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神经免疫学分会常委;江西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结核病学会常委;江西省重症医学会常委。长期从来,从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重症破伤风及相关危重症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急救及临床研究;参与国家专染病专项研究三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厅、卫生厅课题多项,发表医学研究论文50余篇,参篇著作三部。为中国防痨、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等杂志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