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明婕?钱淼华
摘要:这部以非洲的童话故事为源头的动画长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从爱、好奇心与宽恕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动画;人性;启示
《叽哩咕历险记》奇妙的探险故事、明艳又质朴的视听风格与简约化的叙事手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勇气,善与救赎的故事,展示了西非原始部落的淳朴民风,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反思先祖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崇拜,也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教育的深思。
一、用爱化解仇恨
法国导演米休·欧斯洛的这部动画影片故事取材于童话故事,主旨在于通过一个个事件的组织,传达出人性的善良,在故事的叙述上强调人性的丰富性,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以叽哩咕为主角的“为民除害”的故事,“除害”的方式并非以怨报怨,让痛苦一直传递、循环下去,而是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带给观众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点——叽哩咕拔下卡拉巴背后的毒刺后,向卡拉巴真诚地表示要娶她。一个巴掌大小的男孩要娶一个从前为敌的女人为妻,情节的突然转变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想。叽哩咕深情一吻后他忽变高了,四肢变得健硕,五官更加立体——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了。这个变化告诉观众是爱使叽哩咕迅速成长,也是爱的神奇作用,使叽哩咕与卡拉巴从以前的对立关系转化为了统一的亲密关系。这个根植于西非的神话,表达了爱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的仇恨、邪恶,正是由于叽哩咕的爱,对于真理的执着,拯救了女巫,同时也拯救了村子。
“坏人”固然是坏,可谁才是绝对的“坏人”呢?在这部影片中,显然没有绝对的坏人,卡拉巴是作恶之人,也是被害之人,那根毒刺被男人强行插入背脊,而后饱受毒刺和咒语的折磨,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因此她痛恨男人,对现世充满恐惧与敌意,要利用人们对她的恐惧来报复社会,此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父母对于“坏人”的偏差描述往往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把父母作为榜样的孩子。于是在这种影响下,儿童的世界观中就单纯地认为坏人必须受到惩罚,是无法被饶恕的,儿童们长大后就会用从父辈身上学到的方法去对待那些坏人,以牙还牙,那同样的就会和故事中的“坏人们”一样遭受到惩罚和感受到痛苦。然而故事教会我们一个更好的方法,叽哩咕的博爱击败了毒刺之咒的邪恶力量,也打动了原本坚如磐石的卡拉巴的心,改变了她对男人的仇视心理,以德报怨。它让儿童们作为观众,更加客观地看待整个事件,并在故事情节一步步引导下,明白用爱化解仇恨是远比以牙还牙更好的处世之道。[1]
二、好奇驱动勇气
对于观影的孩子们来说,叽哩咕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小英雄,勇气不会凭空产生,真理也不会自己飞来,自主探索的答案会更加有意义,得来时也更加有成就感。这些道理在平常并不是没有传授给孩子们,只是光是字面上的道理在实施时可操作性不强,也没有很好地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对于儿童的教育作用微乎其微,无法深入影响和改变到儿童的想法和行为。但动画人物的影响力就不一样了,银幕榜样的力量总是强大的,叽哩咕遭遇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战胜,犹如村民与邪恶的斗争又战胜了一步,每一步都使小观众们备受感动与鼓舞。一部趣味性的影片,比枯燥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得多,并在各种细节方面对于儿童的指导作用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用肉眼看到,用心感觉出来。通过动画人物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引导儿童,教育的有效度大大提升,能够有力地逐渐引导儿童的思想与行为向善的方向发展,可见儿童片教化功能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教育内容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他们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去做老师所教的内容,学习也就成了被迫的事情,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累,教师也体会不到教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教育应该及早发现幼儿的兴趣和气质所在。[2]
三、宽恕流露善良
叽哩咕如救世主一般,刚从母亲的肚子里爬出来就带着拯救村民的使命感,同龄的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为此奔波着。村里的孩子们嘲笑叽哩咕矮,当他们遇到女巫的远程攻击时,叽哩咕发挥他跑得快的特长,营救了曾经嘲笑他的人;这群孩子在险过鬼门关后不吸取教训,叽哩咕发现有危险时他们仍不听劝阻,危险再度降临时,叽哩咕还是选择了营救。他的善意提醒与大方营救本就是一种宽恕。此情景折射到现实中来,正如学校里朝夕相处的同学之间也存在小摩擦,嘰哩咕的谦让举动为小观众们的日常行为起了表率作用——宽容他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宽恕,为别人的过错而生气是在惩罚自己。
影片中宽恕的主体并非仅有叽哩咕,村民们其实在其中。片末,卡拉巴同叽哩咕回到了村庄,迎接他们的却是驱赶与误解,在叽哩咕爷爷的证实下,卡拉巴才被村民接受,在如此短时间内从仇视到饶恕,村民们宽容与善良的品质在这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总结
《叽哩咕历险记》所塑造的叽哩咕的英雄形象感染着所有观影的儿童群体和家长,虽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故事,但其主题思想对于现代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这也是儿童片的制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冯雪宁.爱的力量 人性的主题_浅析《叽哩咕历险记》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2(15).
[2]胡少金.洛克的《教育漫话》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
作者简介:边明婕(1998-),女,湖南长沙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钱淼华(1967-),女,湖南隆回人,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