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佩
【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在1847年发表的小说,是现实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品。它讲述了有关痛苦、爱和成长的故事,其中伯莎·梅森是一个在父权制社会中被赋予了一个魔鬼形象的人物,本文将主要概述疯女人伯莎·梅森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象征意义 疯女人 反抗
在《简爱》中,虽然伯莎这个疯女人形象的存在构成了对于男女主人公爱情发展的巨大阻碍,但大多读者更多把目光聚焦于男女主人公身上,而将伯莎这个疯狂女人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然而,正是因为伯莎·梅森的存在,才并未让主人公简成为复制版的“灰姑娘”。也甚至可以说,伯莎·梅森是《简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她的存在成为了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向前演进且愈加跌宕起伏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关于《简爱》中疯女人象征意义的研究越来越多。事实上,伯莎·梅森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潜意识的形象,她希望通过疯女人的人物设定来宣泄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
一、借人物抒作家心中块垒
《简爱》这一小说,采用的是自传式叙述方式,在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们通常通过在作品中塑造消极人物攻击父权统治这样一种方式,以达到表达不满情绪的目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也不例外。她通过塑造伯莎·梅森这一疯女人形象,来表达内心压抑的情感。简和作者夏洛蒂本人在气质、情感等方面都较为相像,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拥有一颗为自由不断奋进的心,可以说,小说中的伯莎·梅森就是另一個夏洛蒂·勃朗特。除此之外,小说中出现的一些角色和地点,也可以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像简早期学习的洛伍德学校就很有可能是夏洛蒂曾经呆过的慈善学校。而小说中可爱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罗彻斯特这一人物和当时勃朗特姐妹的法语教师埃热先生也较为相似。勃朗特姐妹为减轻家庭负担,决定教法语以维持生计,为此,她们先去了由埃热夫妇创办的法语学校进修,埃热先生亲自给她们授课。埃热先生学识渊博,粗鲁但又直率,身上有着一种年轻女子无法抵挡的男子气概,在布鲁塞尔的一年,埃热先生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最终,夏洛蒂·勃朗特对埃热先生的爱慕被埃热夫人察觉,勒令其终止学业返回故乡。此后,夏洛蒂还给埃热先生写过不少表露心迹的信,而她对于埃热先生的爱情在《简爱》中也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可埃热先生毕竟是有妇之夫,在那个几无女权的时代,他们的结合简直是白日做梦。面对这样的现实,夏洛蒂·勃朗特只能选择束手,可是内心苦闷在现实中无处倾诉,因而《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就是夏洛蒂为自己搭建的宣泄平台,作者将心中不快转化成了伯莎·梅森的报复行为,去反抗埃热夫人对埃热先生和她结合造成的阻碍。在小说中,疯女人伯莎·梅森的报复行为不仅是为了发泄内心对这段感情失败的不快,也反映出对于社会不公地强烈不满。
二、疯女人反抗男权的象征意味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几乎没有任何地位而言,男性是社会权力的掌控者,妇女在经济上依附男性,才能确保最基本的生活,伯莎·梅森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简爱》中伯莎·梅森甚至被剥夺了表达的权利,她的形象完全是由她丈夫的第三者视角来构建的。不仅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伯莎亦无选择配偶的权利,对于嫁妆也无权支配。婚后来自丈夫的照顾更是奢望。如罗彻斯特所说,伯莎的不正常并非先天缺陷,而是她反对男权控制的一种障眼法。
伯莎·梅森伺机报复那些使她变得粗壮、丑陋和怪异的人。她并未完全失去思考能力,伯莎的等待机会、秘密实施报复的行为显示她的反常更多是一种道德狂妄,即情感、人格和其他非智力方面的混乱。小说中,伯莎·梅森先后共报复四次,仔细分析这几次报复行为,不难发现,历次受害者都是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而唯一的例外,面对简这个女性形象,却只是为了撕毁她的面纱,宣泄对于婚姻的不满,并未危及简的人身安全。
然而,小说中的男性就被伯莎·梅森施以残酷的报复,受害者主要是罗彻斯特和伯莎·梅森的弟弟,他们都是曾让她深爱又伤害过她的男性形象。这也充分说明了伯莎·梅森的报复行为并非完全丧失理智,更多则是作为长期遭受压迫的女性代表,等待反抗机会。
伯莎的报复行动最先开始于火烧罗彻斯特,她以手中蜡烛点燃了罗彻斯特的床。这是因为她憎恶罗彻斯特,罗彻斯特同她结合更多是为了金钱而并非真正源于爱,而在婚后不久罗彻斯特又残忍地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紧接着,伯莎·梅森又实施了第二次报复计划,她将匕首插在弟弟身上,甚至还扬言要吸干他的血。虽身为弟弟,却伙同父亲亲手葬送了她的一生。而第三次报复行为,则发生在简和罗彻斯特的婚礼之前的晚上,伯莎·梅森潜到简的房间摧毁了简的面纱。撕毁面纱的行为具有着这样的象征意味,那就是通过毁掉代表爱情的面纱以表达心头不满。最后一次,伯莎·梅森火烧了那个给她满是痛苦回忆的桑菲尔德庄园,同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对于社会不公的最终反抗。
伯莎·梅森的遭遇代表着大多数英国妇女在维多利亚时代所遭遇到的不幸,夏洛蒂·勃朗特通过伯莎·梅森这个中产阶级妇女的婚姻悲剧,深刻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当道给女性带来的不公待遇。在今人看来,伯莎·梅森是一个疯女人,但实际上她又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