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成
【摘要】文化品格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核心素养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但是如何把该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值得探讨。本文在分析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主要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探讨文化品格培养途径。
【关键词】文化品格 动机激发 学生主体
当我们以一种冷静、沉着的态度看待“文化品格”,并对它们稍作研究,就不难发现,要培养文化品格,必须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建立“学”的课堂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否则,文化品格的培养只是空中楼阁。但事实上,许许多多老师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恰恰忽视了动机的激发,文化品格的培养无法落地。根源何在?
一、英语课堂动机激发缺失之根源分析
课堂动机激发是否成功,动机是否得以良性保持,有多方面原因,如学生主体作用,班集群体特征,课堂学习外部环境,但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
1.观念更新不及时。尤其是没有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师对新课标学习不够,不能及时对自身的角色作全新诠释与定位,在自己的认知领域里没有彻底构建起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要求教师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使学生具备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评价者与促进者。没有这样的认识,即便是用了多媒体,用了学案,还是会走老路,还是会目中无人,课堂教学一样缺少主动性与创造性,何谈高效课堂?
2.能力提升滞后。教师缺乏较高的分析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不能明确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此外,有些教师课堂沟通与应变技能缺乏,不能思路清晰,灵活智慧地驾驭课堂学习活动,不是收得太紧就是放得太松,动与静的节奏很难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3.人文素养亟待加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同时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承载着历史,饱含着时代气息,它的发音、韵律永远是那样的富有魅力。但是,现实中不少教师多年重复使用一本笔记,教材、教参与高考试题成了这些教师生活中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读物,这种现象极度危险。教育的全部智慧在于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激活,情感得以滋润,智力得以开启。教师自身没有崇高的追求,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怎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呢?
二、动机理论与第二语言学习效率的影响
加德纳(Gardner)认为,学校的英语学习属于一种教育现象。人们有一种误解,往往趋向于把第二语言的学习等同于其它课程。事实上,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是一种核心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所获信息有相当多自身文化传统在其中,然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则完全不同。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任务不仅仅是获取信息(词汇、语法、发音等),而且要习得另一种社会群体的文化要素。学生不仅仅是了解这些要素,更重要的是要习得,并将外国的文化要素逐步融合到自身的本国文化体系中去。因此,在第二語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身文化认知深度与对他国文化的识别与吸收的意愿和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影响着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换句话说,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学科更需要老师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减少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各种文化与情感的过滤。
三、影响学生课堂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角色,有着相当的权威性,他可以通过提供指导、支持、限定、养成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动机的激发起主要作用,影响教师动机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四点:
1. 教师职业态度与个性特征。教师动机不仅仅是想要进行英语教学的动机,而且包括想把英语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动机(Zoltan Dornyei, 2005)。教师的个性特征如能力,热情度,同情心,可信度等可以激发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动力。学生会力图通过良好的英语学习表现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从而接近老师,达成心理上的认同感。
2.教师人际沟通和应变能力。这里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兴沟通师生间距离的能力,包括缩小师生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于以下方式达成:知晓并喊出学生姓名,使用幽默技巧,在教室里走动得多些,或是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涉及个人的话题与事例等。
3.教室内社会行为环境的作用。如确立该学科中的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标与参考策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并给于奖励等。笔者在班级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一个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用来公布学科标兵,收效明显。学生们会自觉地对比自己与标兵之间在学风、学法和勤奋程度上的差距,充分发挥了标兵的引领、示范与激励作用。
4.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尽管提倡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在老师的调控之下进行的,否则就是失控。无序的课堂会导致学习的压力并严重降低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应当明确地建立自己的课堂教学秩序,并自始至终遵守,否则学生就会认为不重要而逐步忽略;同时,教师要能有效地平衡好课堂的管理,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而不是控制者,鼓励创造性的思维,减少结论性的观点。
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文化品格途径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我校在“学讲练探”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始终强调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主学习”前置,“自主导引”含自主学习内容、目标、方法、达标自测、预计时间等。通过“自主学习导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暴露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展示做好准备。因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时空和方法,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增强,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下为“自主学习导引”设计示例:
M9, U3 自主学习导引(一)
Welcome & Reading (Page 33-37)
(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 自评得分_____
目标一:自主阅读P 34语篇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能理解大意,标注生词。
目标达成自测(20分)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countrys flag tells you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except ____.
A. the origin of the country B. its values and beliefs
C. the culture of the country D. its history and future
……
2.情境先导,赋予语言真实性。成功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在教学牛津英语模块Unit2,task(关于防止近视) 部分时我巧借班上学生的真实情况创设了如下的课堂导入语:Have you ever conducted how many students are short-sighted in our class? (Looking around at the students.) Y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are wearing glasses. A serious problem. Right? 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f you were the headmaster of our school? … yes, good. Now let's listen to the measures from No.1 secondary school. Lets see what have they done to protect students eyesight.如此一来,学生听力训练动机一下子得到了激发,枯燥的机械训练变成了有意义的活动。
3.巧设疑问,使课堂思考充满智慧。在课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设问当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有知识性提问,程序性提问,应当有咨询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问题具有系统性和启发性。如此设问,符合高中生思维特点,使课堂充满理性的美。
4.适当运用幽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幽默是文化的载体,经典的幽默既能让学生饶有兴趣的状态下理解吸收知识,又能渗透文化品格的熏陶,也会使紧张的课堂不失诙谐。我会在课堂开始后25分钟左右恰当地穿插一个小幽默,对于提神和集中学生注意力很有效果。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sooner or later 时使用了以下这则幽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 thief with a long record was brought before the judge.
Judge: Have you ever stolen things?
Thief: Oh, now and then.
Judge: And where have you stolen these things?
Thief: Oh, here and there.
Judge: Right. Lock him up, officer.
Thief: Hey, when do I get out jail?
Judge: Oh, sooner or later
5.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培养文化品格。笔者在执教第10模块第2单元Reading部分 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时,在课的结尾带领学生欣赏了Samuel Ullman的诗歌 Youth.课堂里在紧张的阅读、会话和写作训练之后响起了优美配乐诗歌朗诵,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领悟到了我设计的主旨:不断学习,进取,让青春永驻,即便到了下课时分,学生依然有恋恋不舍之意,文化品格得到熏陶与培养。
6.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做出具体而又恰如其分的形成性评价。比如:I appreciate your fluency in expressing yourself; Great! Your idea is so creative. I didnt think of that. 等等。此類评价比起泛泛而谈的评价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参与学习的成就感。此外,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启发学生相互评价:How do you find his idea? Any suggestion to help your classmates improve his answer? 等。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成绩的归因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信念内控者(internal control)更多地把成败归于自己,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才是命运的掌控者,而信念外控者(external control)则更多地把成败归于外在的客观原因,认为是时代、环境、运气所致,这类人往往努力不够,容易随波逐流。由此看出,引导学生进行内控式的归因分析更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利于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正是新课标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即突显学生的自主性,为文化品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在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之际,我们一线教师应当不断学习,认真研究新课标,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把中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渗透到教学选材、活动设计中。做一名有思想的高中英语教师。学会透过层层迷雾,探索高效课堂的一般规律,把激发动机和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结合起来,让文化品格的培养落地生根,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Dornyei,Z.2005 Teaching and Research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