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体验式采访 让新闻报道更精彩

2017-08-04 09:28周清石
活力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方法

周清石

[关键词]体验式采访;新闻报道;方法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这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亲和力的采写形式特别受到观众和听众的欢迎。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熟练驾驭这种报道形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做好体验式采访,让新闻报道更精彩呢?我将通过自己的切身采访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找好选题是关键

体验式采访与普通采访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它首先已经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甚至采访的主题,是一种策划后的采访。因此,在策划中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宣传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抨击什么样的丑恶现象,对于采访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第一,要做到指导性和可听性的统一。体验式采访的选题既要紧扣时代脉搏,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又要为观众和听众喜闻乐见,不能只顾唱赞歌,假大空,要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解决群众心中的疑问,找到正面宣传和群众关心的最佳结合点。比如五一劳动者系列,如果你把五一劳动者都表现得高大上,其实很难与听众产生共鸣,很难产生好的宣传效果,如果通过体验式采访,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他工作的不易,表现出一名平凡人的不平凡,则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要做到大主题和小角度的统一。许多事情主题重大,如雾霾、再就业、食品安全等,每一个问题都是十分复杂、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反映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比如,现在“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很热的词,但优化发展环境在我省究竟实行得怎么样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推出了《科所队的九级风浪》,通过记者实地体验的形式,看优化发展环境后我省的变化,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反响,也让各地客商对我省的发展环境有了更好地了解。

二、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

怎样使得被采访者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这是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体验式采访更是如此。通常情况下,记者在被采访对象心中是一个陌生人,不要急于开展采访工作,如果不能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建立亲密感,那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很不自然,和真实的他大相径庭,违背了体验式采访的初衷。比如,我刚开始跟语言训练师沟通要体验他为智障儿童做语言训练的工作时,他很紧张,说话都有些不成句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亮点根本抓不到,于是,我没有马上要求采访,而是先跟他聊家常,我关掉采访机,两天的时间只是在旁边看他如何工作,在他工作之余和他交流。两天的工夫,我们已经有了共同语言,我在他面前不只是一名记者,而是一个知心朋友,他不再紧张,工作起来也游刃有余。于是,在体检式采访中,我抓到了珍贵的音响,孩子尿在他身上时他的从容和平静,孩子会叫“爸爸”时他言语中的喜悦,智障儿童的父亲绝望时,他的温暖话语……报道播出后,普通岗位上的人性光芒感染了无数听众,语言训练师这个过去不被人熟知的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敬。

三、真体验,不做秀

很多记者对体验式的采访的理解就是去装装样子,做做秀,电视记者可以穿上人家的衣服拍个画片,广播记者随便看看,反正没有镜头,采点音响就算了事。其实,这样做秀的做法恰恰违反了体验式采访的初衷。我们为什么要去体验采访,是希望在真实的体验中走近他,融入他,成为他,这样才能有切身感受,让报道更加丰富感人。如果只是走走形式,完全起不到体验式采访的目的,体不体验就没有意义。比如,黑龙江人民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推出的走基层系列,有一个体验式报道,是体验清淘工作的辛苦,为做好报道,记者和清淘工人一起深入到地井,在恶臭的下水道内,挥汗如雨,跟清淘工一同疏通管道,清淘淤泥。记者回来后非常感慨: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亲自干过。真实的体验让她感受到清淘工的不容易,写出来的报道处处流感着真情,让大家对清淘工人多了一分了解和敬慕,少了一份嫌弃和误解。这个报道也正应了那句话:“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

四、写感受,不片面,不夸大

体验式采访要写记者的感受,但要防止片面和夸大。体验式采访,有时因记者素质、经验的關系,容易“钻得进,跳不出来”,使观察和体验产生片面性,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当记者进入某一角色后,不能被一人一事牵着鼻子走,产生片面的同情心和亲和力;而应站得高,看得广,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记者平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累素材,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在体验式采访中更好地把握事实。同时,不能为了突出主题,做夸大式的体验报道,把体验的事变得比平时更难,比如有的记者为了表现体验行业的艰辛,会把高度到小腿的水说成是齐腰深,这就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让体验式报道变得不可信,从而失去了报道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方法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学习方法
故事细节语言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