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氓归流氓

2017-08-04 04:24西村
新西部 2017年7期
关键词:系车流氓违章

西村

7月6日,贵州六盘水司机蔡女士驾车违章掉头,民警将其拦下后要求出示证件,蔡女士拒不配合,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蔡女士突然打开车门,脱光下身扑向交警,并拿衣服乱挥,双方僵持近一小时。蔡女士被处罚款150元扣3分。

在微博上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评论已经达到16050条。网友们不乏谴责、调侃、起哄,但也有冷静的评论,认为只罚款扣分还不够,应该拘留追究流氓行为的责任。还有人反问:国人为什么这么爱用流氓行为说事?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前些日子几位网友关于印度军队越过边界的评论。一条问:这一次砸什么车?居然有回复:肯定不能砸日系韩系了,就砸捷豹路虎吧。还有更神的:全面抵制印度有关的产品,包括甩饼、瑜伽和神油。更出格的还要禁播《西游记》,砸观音菩萨造像。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思维?只要和别国有矛盾,就想到了砸车和抵制商品,就想到了上街去游行发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思维与那位汽车违章脱裤子女司机的心理具有一致性,就是遇事不说事,以流氓行为反守为攻,绝地反击。

如果说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国民性,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其长期存在,屡试不爽呢?

首先是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造成的。我们的政府部门在管理社会时有一招叫造舆论,为了某种行政目的,惯用的手法是舆论先行,尽可能动员社会力量为自己站台。久而久之,内政如此,外交也如此,甚至军事、商业也讲究炒作,形成声势,为自己助威,让自己脱责。

主流媒体引导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很多事情不是站在应有的立场去报道真相,而是热衷于宣泄感情而煽动社会。我们整天说维稳,很多不稳恰恰是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砸日系车韩系车的闹剧里,其实一直有舆论的影子。记得一位有见识的省长曾经对媒体说过:热点不加温,焦点不添乱,是媒体的良知。

中國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国民又长期接受“关心国家大事”的教育,凡事都能与爱国扯上关系。如果动辄就调动民众情绪,制造舆论支持,势必造成秩序混乱,而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最近,某个社会团体的官方微博在指责一位教授时说:当大家奋力抗洪时,这位“良心”的大学教授在做什么?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流氓问法。教授的职责是教书,如果他的身边有灾难,他也有义务救灾。但湖南的洪灾离北京远隔千里,你想让他干什么?

现代社会有细化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关心别人的事,但不要肆意跨界横加干涉。还是让政治归政治、军事归军事、外交归外交、商业归商业、教育归教育、百姓归百姓、流氓归流氓吧!

猜你喜欢
系车流氓违章
流氓的“变异”
贸易摩擦令美系车在华销量锐减
车祸的罪魁祸首就是违章
处理违章
领动的对手是谁
雨一直下等
轮回:日系车增速反超德系车
铁砂掌
铁砂掌
油耗高和破产担忧令半数消费者放弃美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