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受到了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挑战。本文尝试将“互联网+”教学模式与图式理论教学策略有机融合,并运用到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旨在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 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课堂活动
阅读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也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和习得语言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不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多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应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通过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研究、设计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依据
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外在事物的结构化认知,而存在于人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机构就称为图式(Schema)。图式的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而上世纪30年代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里特有关记忆的研究被视为图式理论所赖以建立的经典探索,巴里特认为图式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先前的知识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人脑的长期记忆中。语言学家Carrell(1983)等认为阅读是一个输入信息与读者原有的记忆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读者将大脑中已掌握的图式和作者的输入信息进行相互作用并认知信息的过程。随着图式理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通过阅读认知信息三种主要模式:
一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认知模式。阅读者通过对单词、词组、短语和语法结构等最小的语言单位进行解码和理解,再上升到对句子、段落和全文的理解,该模式对信息的理解主要依托于文章中的语言信息,读者的语言基础决定了其理解的正确性;二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知模式。阅读者调动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对文章信息进行判断、预测,再在文章找出细节进行验证。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图式理论归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基本图式的形式贮存的读者自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了读者的预测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已有知识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以旧导新”的重要作用;三是相互作用(Interactive)的认知模式。该模式综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特点,使读者通过已知的语言图式理解阅读中的字词时,大脑中相关的内容图式也会被激活,并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信息,对下文进行预测,更全面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教师可运用图式理论引导学生在相互作用模式下进行阅读,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激活和巩固相关图式。如果学生掌握的语言、内容、形式图式越丰富,那么他们就能更快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章,阅读能力也就越高。因此,在本文中将采用相互作用的认知模式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依据之一。
二、“互联网+”对现代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启示
图式理论综合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也表明图式理论应用在英语阅读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实际课堂教学应用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关键是缺少一个有效的支撑平台。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源于计算机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产业形态——“互联网+”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传统英语教学环境的机遇。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互联网成为新型的教学工具,并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通过融合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联网+”为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提供了诸多启示和新的方法:
一是充分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学生课前利用网上教师制作好的数字化材料(微视频或电子文件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根据自学内容与同学、教师互动讨论以深化、内化知识,课后向教师进行反馈并完成练习,教师则总结教学效果,对课堂活动进行及时调整、更新;微课(Micro Lecture)则通过网络与学生分享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源,以帮组学生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效率;慕课(MOOCs)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利用成熟的慕课学习平台,构建基于慕课的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便学生可以以某一慕课为课程单位在网上进行系统性学习。基于慕课的英语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大学英语的时空限制,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二是充分运用手机APP与MOOC课程管理平台等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智能手机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的运用给传统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生可以就课堂上的某个问题打开APP查找资料,完成练习,也可在课下的碎片化时间利用APP自主学习。以云计算为强大信息支持的MOOC课程管理平台还可以结合智能手机APP的使用,建立虚拟的学习环境。通过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手机APP+ MOOC课程管理平台,在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交流,将线上、线下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互联网+实体教育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
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循证教学等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并通过分析数据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分析或解决问题的新型处理模式,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大数据具有的数据量大、速度快、类型多和真实性,能有效帮助教师在海量数据中挖掘需要信息。教师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改变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制定符合学习需求的最佳教学方案;循证教学法从教学理论方法的角度论证了大数据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師能依据大数据分析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教学反馈意见,收集教学研究证据,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和个性化的教学决策。
三、基于互联网+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策略和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需要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教学反思三个部分展开。下面就以《致用英语综合教程4(第二版)》Unit 2 Story Time中的精读范文Text A:Persons Pleasure为例,进行基于互联网+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课前自主学习。
第一步:制作上传微课(教学要点)。教师将预先制作好的微课(elements in a story,故事要素)上传至MOOC课程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到班级云端观看,并完成微课中的课前练习。由于本单元的精读文章是一篇短篇故事选段,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故事的特点。
第二步:自学教学课件(教学难点)。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和教学课件,课件和微课需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微课中以著名作家O.Henry的短篇故事《The Last Leaf》和 《After Twenty Years》为例,让学生泛读,要求找出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a sting in the tail”。微课中需详细讲解“a sting in the tail”的定义和特点。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初步掌握即将学习的内容,并记录下难点和疑问。
第三步:布置拓展作业(背景知识)。教师在微课结尾处,给学生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搜索文章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如parson,Chippendale,Sussex等,并以PPT的形式完成作业。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教师应据此设计读前活动,帮助学生激活或构建与文章相关的图式,增加学生对文章的敏感性。通过微课预先讲解知识点,布置读前任务,能让学生对语篇的体裁、内容、结构和文化等背景知识进行主动预测,能够达成本文之前探究的图式理论教学策略,即对学生的一部分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进行激活。
2.课中知识内化。
第一步: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要求学生通过MOOC课程管理平台上提交PPT,检查微课中布置的作业。同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和纠正。这样既可对文章背景进行二次导入,又可帮助学生巩固已被激活的图式。教师可按照学生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也可鼓励学生互评并将分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以此作为上一环节的奖励和监督。
第二步:讨论重难点。学生利用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预习,对课程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也记录了一些疑难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图式的复习、巩固和使用,也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环节是运用图式理论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图式,但也要避免学生过度依赖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加强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例如,指导学生分析Text A Persons Pleasure一文中故事的三要素,分别是Exposition(阐述)、Conflict(冲突)和Climax(高潮)。如果仅靠自习激活的相关图式无法确保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解答预习中的疑惑。
3.课后教学反思。
第一步:共享作业。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在班级云端平台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转述或概括文章大意,对课堂获得和建构的新图式进行加固。按照图式理论教学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相关习题,理清不同题材文本的结构特点,积累不同文体的形式图式。学生恰恰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查看、完成作业,共享课外知识,巩固文章中习得的语言图式。
第二步:教學反思与改进。在翻转课堂结束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反应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自身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效果对课件和微课内容进行调整。教师可依据云端平台上学生的作业情况,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形成针对性的教学反馈,例如,分析错题率,检测题目难易度等。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可制定出较为有效的修改方案,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从提高图式理论在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角度出发,在分析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三种通过阅读认知信息主要模式的基础上,讨论了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微课、慕课、APP+MOOC课程平台、大数据分析以及循证教学等几种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最后,从实践角度出发,以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图式理论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Patricia L.Carrell,Joan C.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陈爱文.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6,Vol.35 No.2:139-140.
[4]孙华丽.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研究[J].教育现代,2016,Vol.30:182-183+187.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青年项目《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专业泛读课堂活动设计研究》(2015Q0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沈忻(1990.01-),女,汉族,硕士,湖北武汉人,现任职于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