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炎+陈瑞元
色彩的调整在Photoshop中难度最大,因为很有影友缺乏章法,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调,只是会简单地整体浓艳或整体清淡。而更精细的后期调整是局部的调整结合整体的把握,哪个色彩该浓一些,哪个色彩该淡一些,最后总体的风格是什么色调都需要考虑。本期二位嘉宾的调整相信会给您启发。
图片拍摄于新疆塔什库尔干。9月是这里丰收的季节,在塔吉克族家庭里,所有的成员这时候都会来到农田,尽自己之力劳动。图片通过f/2.8的光圈虚化前景的麦穗和背景的雪山,来丰富景深关系。低角度的构图让人物比雪山更高与天空更近,来表现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后期处理上我想通过削弱天空的蓝色,再整体加强暖色,使得图片整个色调都在暖色系上,以此来烘托秋意浓。
技巧亮點提示:
1.Camera Raw插件工具栏中“画笔工具”可以快速调整影像局部的影调和色调。
2.Camera Raw插件工具栏中“目标调整工具”可以非常便捷处理色彩的三要素。
原图构图比较严谨,但画面偏灰,立体感不够,少儿主体不突出。后期调整制作思路是通过影调、色调调整,使画面更通透、色彩更明映,强化金秋季节的暖色调,突出画面兴趣点,使少儿脸上阳光灿烂。
技巧亮点提示:
1.在Camera Raw“基本”栏里调整,恢复画面暗部细节,并通过“魔术棒工具”选中暗部区域,提亮画面背景,使画面影调更加和谐,使主体与背景显得更加简洁。
2.通过两次渐变,压暗背景,营造层次,突出画面主体少儿形象,并通过“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降低冷色调,强化暖色调,使整个画面冷暖色调平衡,交相辉映。
塔吉克少年 杨锦炎制作
①整体调整图片。打开图片进入到Photoshop软件自带的Camera Raw插件,在基础界面调整,曝光-0.05、对比度+69、高光-100、阴影+100、清晰度+19、自然饱和度+8。这一步骤调整目的是整体加强图片的影调层次使其更加通透。
②调整图片色调。在Camera Raw中选择“目标调整工具”,通过鼠标右键可以选择所要更改色彩的属性,然后在图片具体位置通过按住鼠标不动,向左滑减去、向右滑增加的调整手法,将“饱和度”调整橙色+23、黄色+44、蓝色-43、紫色-2、“明亮度”调整橙色+41、黄色+53、“色相”调整橙色-8、黄色-9。加强麦穗的暖色和光照感,削弱天空的蓝色。
③局部调整细节。在Camera Raw中选择“画笔调整工具”,涂抹人物脸部和暗部细节很暗的位置。在画笔调整界面,色温-11、色调-13、曝光+1.50、对比度+68、高光-33、阴影+53、饱和度-49。通过这一步骤的调整目的是加强人物脸部的曝光,让人物的肤色呈现自然的高原红。
④渲染图片色调。打开图像,进入到PS调整界面,通过执行曲线调整层命令,在曲线调整层工具中通过选择“蓝通道”,从蓝通道曲线最高光定点,下调蓝通道曲线(输入255,输出191)。这一步骤的调整目的是加强图片整体的暖色调。
⑤平衡暗部色调。再执行色彩平衡调整层命令,选择“阴影”,青色-3、蓝色+9。目的主要想让图片睹部不偏暖色,造成图像的不通透。很多人会觉得图片的通透度跟整体的对比度有关系,其实颜色之间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图片的通透,肉眼视觉习惯偏黄,所以这一个步骤经常可以用于检验图片的调整暗部是否偏暖,影响影像的通透度。
⑥增强画面通透度。执行渐变映射调整层,选择从纯黑到纯白的渐变,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明度”,这样可增强画面中间调的对比而且不会影响整体的图片饱和度,通过“画笔工具”前景色选择黑,编辑蒙版让人物脸部不增加反差。合并图层,通过“加深、减淡工具”稍微强调眼睛的对比,保存,完成。
金秋少儿 陈瑞元制作
①在Camera Raw界面打开原图,在“基本”栏里,调整高光-28、阴影+70、黑色+22、以恢复暗部细节,然后点击“打开图像”,进入PS界面。
②选用“魔术棒工具”选中图像暗部区域,“容差”设置大一些约70。再添加“曲线”调整图层(输入92,输出1 25),设置调整蒙版的羽化值为50,这样将图像背景提亮些,使画面整体影调比较柔和。
③盖印图层。添加“曲线”调整图层,将整个画面压暗些(输入160,输出88),再选用“渐变工具”,选择“前景色为黑,背景色为白”的渐变,渐变形式采用“对称渐变”,中间往下拉渐变。第一次用不透明度100%,拉出渐变,然后用不透明度45%,再拉一次渐变,这样使画面有层次感。
④添加“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选择“黄色”饱和度+30、“青色”饱和度70、“蓝色”饱和度60,明度+33,最后选择“全图”饱和度+40,这样使画面冷暖色调平衡和谐。
⑤使用“套索工具”选中少儿脸部及颈部,羽化值为50,再添加“曲线”调整图层(输入127,输出172),这样使少儿脸部适当提亮,以突出画面主体的少儿形象。
⑥合并可见图层,再复制一个图层,将该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并降低该图层不透明度为30%,以适当增加画面反差,使画面更通透些。这样完成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