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星
【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完成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编写和信度测量工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来有效提高语言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成绩。并将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若干办法转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我效能感 语言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作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感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语言学习策略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使用的有效达成,即拥有较高语言学习策略的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语言交际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因此开展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操作性。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联合大学17个非英语专业班级共556名学生开展研究,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的基本情况和差异,并在其中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后续的对比实验和后测。
参与研究的学生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英语基础尚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策略;
2.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普遍持消极态度,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处于被动状态。
二、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对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运用间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影响,主要涉及的研究问题有:
1.《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研究与修改完善;
2.《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的信度研究与修改完善;
3.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4.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5.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6.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三、研究步骤
1.文献研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归纳,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据此修改完善研究的内容与步骤,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2.筛选并完善量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量表,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3.量表信度测试:对修改完成的量表进行信度测试,保证量表与本次研究的适切性。
4.量表测试,筛选实验对象:运用量表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语言学习策略水平测试。任课教师统一发放量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任课教师统一收回。数据录入电脑,利用SPSS19.0进行分析。从每个年级筛选出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水平相近的两个班级作为一组。
5.对比实验:对筛选出的两个年级四个实验班进行12周的教学对比实验。在实验班中实施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
6.量表后测:12周后,使用相同量表对参加教学对比实验的学生再次测试,测试与数据处理流程同上,一方面对比同一名学生前后两次测试中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变化,一方面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变化与差异,同时对典型学生进行访谈交流,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运用的相关性,探究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四、项目的研究成果
1.《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编写和信度测量。《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改编自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答会明编制的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ESEQ),由两部分构成共20道题目构成。
《语言学习策略量表》采用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Rebecca Oxford编制的自陈式语言学习测量量表,分6个分量表50个题目,其中分量表A有9个题目用于测量记忆策略,分量表B有14个题目用于测量认知策略,分量表C有6个题目用于测量补偿策略,分量表D有9个题目用于测量元认知策略,分量表E有6个题目用于测量情感策略,分量表F有6个项目用于测量社交策略。
两个量表均改为李克特5点记分法记分,5代表“完全符合”、4代表“通常符合”、3代表“有时候符合”、2代表“通常不符合”、1代表“完全不符合”。
信度测量采用分层分类抽样团体测量的方法,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其中女生问卷66份,占53%,男生问卷58份,占47%。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问卷信度系数为0.91,每部分之间以及每部分与整个问卷之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60(p<0.01),表明量表有良好的效度。
各分量表的差异充分说明在中文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与国外第二语言习得者差异較大,特别是元认知(分量表D)、认知(分量表B)、记忆(分量表D)策略信度系数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界认为中国学生对元认知、认识、记忆策略使用频率较高的研究成果。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达到0.94,所有分量表上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60(p<0.01),除分量表F男女组差异大于0.09外,其他各表组间信度系数均小于0.05,充分说明量表性质稳定,可靠性高,可以直接用于实证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题目翻译的略有歧义,需要使用者进行讲解或注释。
2.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为了解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上的的差异,采用2*2(性别*年
级)方差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
研究发现,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性别不同,差异显著,年级不同,差异微弱,且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男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高于女生,应该是性别心理差异的忠实反应:男生更外向,更乐于表达,甚至对没有掌握的技能也会有很强的自信;而女生则多数较为谦虚,不愿做过高估计,自信程度上比较保守。
不同年级间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且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一种原因是由于被测的本科生和专升本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因为自我效能感都处于低水平,而没有显著差异。另一种原因是进入大学后,学生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业成绩差异减少而导致。
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观察到的被测学生学习水平、教育背景一致。因为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者动机相关。学习者动机越大,采用的语言学习策略就会越多。本研究中所有被试者都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本来英语学习动机就不大,往往找不到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加之在中学时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大好,学习英语的动机自然就不够强;另一方面只有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使用已有策略。由于本科生和专升本学生的自身英语学业水平都相對较低,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也就不会使用已有的语言学习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使用补偿策略方面,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即本科生比专升本学生使用更多补偿策略,表明本科生比大专生更努力去克服口语和写作上的语言表达限制和差异。此外,女生在社交策略方面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女生在英语学习中,更愿意与人合作,在困难面前,更愿意向外界寻求帮助。
3.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通过计算被试在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中六个维度上每个维度的总分和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总分,来分析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总体语言学习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就越多;反过来,学生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越高,所获得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也越高。
4.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根据初测数据,课题组选择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开展教学实验。其中本科大一学生2个班66人(实验班30人,对比班36人),专升本(大三)学生75人(实验班36人,对比班39
人)。教师依照培养策略,对实验班采用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对照班实行常规教学。
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四个方面干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学生差异,帮助每个人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长期、短期和即时的学习目标,目标设定要具体并尽可能详细。(2)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通过学习周围同学来培养自信心,从自身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3)在课堂上营造愉快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风格,教学内容尽量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4)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5)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而难度较大的任务,先请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6)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选用适合自己的策略,学会自主学习。(7)对学生每一点收获,每一个成功都及时表扬或鼓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直接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8)引导学生进行主观努力方面的归因,使学生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在后续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
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后,对两组四个班学生再次进行相同量表的测量。对比分析后发现,本科大一实验班学生后测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呈显著正向相关增长,经双侧T-检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P值为0.032,语言学习策略P值为0.031,均小于0.05,差异性具有显著意义。而专升本大三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语言学习策略无明显增长,经双侧T-检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P值为0.351,语言学习策略P值为0.402,均大于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这一方面表明教师在对照实验中基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确实可行,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得学生更自信、更自主的应用语言学习策略,进而提高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与交际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基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使用上有局限性,对新入学的学生有较明显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效果不明显。这与我们的观察高度一致: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别,突出地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通过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学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专升本大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与语言学习策略水平长期在低点徘徊,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已经彻底没有兴趣,而且大三时期,学生主要时间和精力已经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其英语学习已经边缘化了。
五、研究成果的实施效果及推广使用价值
1.完成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编写和信度测量工作,为今后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但不同年级学生没有存在明显差异,且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在使用补偿策略方面,即本科生比专升本学生使用更多补偿策略,女生在社交策略方面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为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实证基础。
3.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来有效提高语言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成绩。
4.將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若干办法转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可以有效的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课程教学要求。
5.在研究中发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改善的最佳实施阶段是学生一入学就开展,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越长,影响教学效果的其他因素就越多,教学效果越差。
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1.样本单一:可扩大研究样本来源,如增加英语专业学生做对比,增加别的院校的学生作为被试等。
2.研究方法单一:受时间限制,本课题主要是定量研究,学生访谈的获得的信息仅作为参考,未纳入分析,对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3.实验时间:教学实验时间过短,仅有12周,且缺乏对教师教学的评测,可以将实验时间扩大为一学期,并在过程中进行教学检查与集中备课,帮助教师落实好新的教学策略。
4.增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加入课题研究范围,即开展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业成绩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扩大研究的应用范围。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对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
[2]张日昇,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56-62.
[3]高跃.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MA].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彭华茂等.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报.2008(4):45-49.
[5]贾珍霞,郑蕊.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5-167.
[6]张庆宗,吴喜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0(10):137-141.
[7]邓美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大专生自我效能感与语言学习策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