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庆
摘 要:新课改开展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浅析,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126-02
新课改的开展为教育界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笔者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发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笔者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存在偏差
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未曾发生显著的变化。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小学语文这一门学科,其设置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字,而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对整个语文这一学科重视程度存在偏差,并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取得语文成绩的进步。
事实上,语文这一学科并非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这只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要教会学生在读书写字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所编入课文的字、词、句、篇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会,对自身的语文品质进行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新课改为教育教学工作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步向这一乌托邦的道路,需要一线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然而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坎坷与障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语文教师期望的教学成果,是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形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读书识字的基础之上,对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教师单靠个人的努力来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来共同达到这一目的。然而现如今,学生却存在着一种学习上的“惰性心理”,对于教师的引导,大多数学生不愿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教师是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一人。对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师群体都广泛接受。然而,一旦具体到教学活动之中,就显得似是而非,很多教师都拿捏不准其中的度,有的会包办代替,而有的会包而不办,一旦控制不好这个度,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在笔者的多年教学过程中,主要总结出了三个问题:学科意识模糊,目标意识游离,角色意识不当。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敬陈管见,求同存异。
(一)有清醒的学科意识,不要天文地理,包罗万象
皆因为语文为所有学科之基础,故天文地理,一应俱全,文辞优美的作品实在如万千星斗,华星秋月的作品在苏教版的语文书中也着实不少。或许为了增加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或许为了增长学生的课外见识,或许为了使学生兴趣盎然,在一些语文课文的教学之中难免会顾此失彼,薄厚不一,从而达不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并未能充分理解语文的功用。在苏教版的语文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文章言辞亲切,主题突出。适当的举一些小昆虫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可取之处,应当发扬光大。而真正的教学过程会因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对于昆虫部分的讲解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从而偏离自己的教案,导致时间延长陷入被动的教学过程,对于文章的主题讲解匆匆略过。在遇到一些学生兴趣浓厚的题材时,教师要注意整个课堂氛围的把控,把学生的浓厚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过程之中。
(二)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不要漫天撒网,劳多功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对于教学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指向性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学生轻松的、高效的学习有主导作用。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时候并不能真正树立目标意识,尤其是在小学这个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阶段,这一问题更为显著。究其缘由,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标准掌握不牢,年段特点尚未很明确;教材了解不透彻,单元衔接不融合;课时不能按计划,课型没有大特点。所以目标意识明确首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来避免這几个问题呢?笔者给出一些方案,供学习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要注意的问题是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更应该时刻关注,与时俱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些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组成一个整体,学生的语文技巧就是由一个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培养的,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默读要求就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而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要求仅仅是喜欢学习汉字,而对于高年级就是有独立的识字能力了。其次是对于教材要认真探讨,要单元化教学,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科专家的智慧结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序列编排而成,最终组成了自己的体系,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体系,知道其内在的规律,每一位教师工作者都应该研读完整个教材,明白教材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各自为战,要有血有肉地串联起来,研究文本内容,研究表达模式,要做到整体把握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设立课时目标,要有强烈的课时观念,在备课阶段就要对课时目标和每课时要达到的要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而言之,教学目标就是我们的归宿,也是我们的起点,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增强目标意识才能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准确的角色意识,不要越俎代庖,也不要唯唯诺诺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中,不但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更要求教师的角色要更新,增强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开创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在角色的改变上,要从最初的教学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感情的培养者,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脱去知识传授者的“衣裳”,穿上以“学习能力为主的学习个性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新衣”。如此这样,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是最显要的角色特征,在这一角色之下,既要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又要做学生基础技能的建设者。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汲取精华而不是仅限于课本。又要注重情感的培养,这时教师就有了第二个角色,感情的培养者,在阅读欣赏文章之时,多增加一些人文主义关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热爱,对亲朋好友的关怀之情等等,这一系列丰富的情感都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丰富。另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以上两个角色要做好之外,更应该能被称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者。作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建立者这个角色被很多人所忽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在某些时候会侵犯学生权利,越俎代庖,有些时候会唯唯诺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所以努力创建民主、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焕发出光彩,为开创新的教学之路筑基。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的因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增长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为学生提供恒久的语文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规范的指引之下,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