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

2017-08-03 16:08
看历史 2017年7期
关键词:哈伯化学家杜邦

@桃之夭夭

黄慕兰这位传奇女特工辞世的时候,在网上看到很多她的故事,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不过《看历史》中的《黄慕兰:红色女特工传奇》的描述比较客观。《看历史》是正史,但是写得比较生动,给我家孩子看都没问题的,当作补充阅读教材。

@怯

这期的封面故事看得很过瘾,从科技、历史、文化的角度把“化学武器”的来龙去脉讲述得比较清楚,结论也很值得读者回味:“人类一旦朝着错误的方向迈进,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往往要花更长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才在控制和销毁化学武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国际上对叙利亚政府军在国内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反应那么剧烈。

@等风来

最近看了电影《神奇女侠》(电影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一战时,德军与化学家一起研制化学武器),结合起这期的封面故事很有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类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而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居然“举起了屠刀”——在一战中,哈伯担任德国化学兵工厂厂长,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尖端科学与人性的“恶”一结合,那是莫大的灾难。

@春夏秋冬

一直听说过美国豪门杜邦家族的传奇故事,在《看历史》本期文章中得以了解了大概。杜邦公司的历史已有两百多年,是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最“老”的一位,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可见家族财富的长期传递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杜邦这么多年的“长盛不衰”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其中原因很多,个人认为有两点:其一,早期经营的火药的生意在战争中累积的财富和资源;其二,几次转型都很成功。

@Crystal

读这期《巨额的美洲金银与西方世界的兴起》一文颇有感触,如果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本文则是强调了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

猜你喜欢
哈伯化学家杜邦
小记者变身“小小化学家”
我早已习惯一切艰难
化学家的工具
祝贺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张展霞教授九十华诞
杜邦安全文化精髓研究
杜邦智慧型产品及实用解决方案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及其应用分析
天使与魔鬼(下)
杜邦开发新型环保发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