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头编辑的沟通能力

2017-08-02 10:16解彩群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进度沟通出版社

摘要:所谓案头编辑,就是继作者伏案写作之后进而从事伏案审读加工的编辑,其职责侧重于书稿的审读、加工、发排和读校,主要是对书稿内容进行细致的审读和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规范的出版物。在实际工作中,案头编辑的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案头编辑要负责与作者就稿件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探讨和沟通,要与出版社的总编室等部门就稿件的手续进行协商,要与排版和设计人员就书稿改样及封面设计等问题进行沟通,这些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编辑不仅要能做好案头工作,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待人,热情服务,注意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调动相关人员共同积极参与编辑出版工作,合力做出更多好书。

关键词:案头编辑;沟通;作者;进度;出版社

“案”,就是书桌;案头,就是书桌上。在编辑出版界,人们对于负责审读加工书稿的编辑,或称之为文字编辑,或称之为加工编辑,或称之为审读编辑,或称之为案头编辑……笔者认为,这些名称都不错,而“案头编辑”之名更高雅,更有书卷气,更适用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定语境。所谓案头编辑,就是继作者伏案写作之后进而从事伏案审读加工的编辑。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人际交往活动都离不开沟通协调,沟通能力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艾柯卡总结了自己一生成功的管理经验,他说: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讲,协调能力就是一切。而对于一个优秀的编辑(此文所指编辑主要为案头编辑)来说,沟通协调能力又何尝不是职业成就的大小的关键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案头编辑就是写文章的(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或者修改错别字的,总之就是跟文字打交道的,至于语言沟通,好像主要是策划编辑的职能。因为策划编辑侧重于选题策划和组稿,此外也包括营销策划,当然需要与作者、发行人员、读者等进行沟通协调;而案头编辑则侧重于书稿的审读、加工、发排和读校,主要是对书稿内容进行细致的审读和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规范的出版物。当然,二者的分工是相对的,目标则是一致的。但就笔者从事编辑校对工作几年的经验来看,策划编辑固然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案头编辑也同样需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作者的沟通协调。

作者是图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编辑打交道最多的人。编辑与作者能否沟通好、协调好,将直接影响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是否有效,还对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十分重要。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主要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就稿件质量的沟通。案头编辑编完书稿之后,会对书稿有个整体把握,如果书稿政治导向不对或者存在一些不符合出版要求的内容,就必须与作者协商,要么请作者删改,要么退稿。而有些作者可能不认同编辑的意见,这时候,编辑就要发挥良好的沟通能力,用专业的知识和清晰的表达说服作者。除了宏观方面的内容,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字词、句子上,也有一些需要作者核实修改的地方,这时也需要与作者沟通好,向作者讲清楚编辑方面的规范以及为什么要改,共同处理书稿内容。

2.就书稿设计方面的沟通。书稿设计主要是指书的版式和封面设计。书的版式和封面是读者了解书的基础,一本内容和编校质量都很好的书,如果版式不好,也很难吸引人去阅读,所以,编辑对书的封面和版式应该有较好的见解,并就此与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集思广益,设计出新颖且贴合书稿的版式,以更好地吸引读者。

3.就书稿进度方面的沟通协调。在编辑工作中会遇到一些作者用来评职称或者开会、开学等需要用的书,有些时间比较紧张,这就需要编辑在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抓紧时间,从申报选题、发稿到申报CIP,每一环都不能大意延误。但是有时候,因为一些编辑无法把控的原因,书号或者CIP下发的时间比较慢,有些作者不太懂出书的流程,会经常追问编辑书稿的进度。其实,作者希望尽快见到书出版,尽快见到自己的作品,这份心情也是能理解的。这些时候要求编辑具有很好的耐心和沟通能力,细致地为作者讲解书稿的流程,解释书号、CIP等下发较慢的原因,争取作者的理解。

(二)与出版社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一本书稿,从作者交稿到出书,需要经过选题申报、签订合同、三审三校、发稿、申请CIP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编辑都需要与总编室、校对室等职能部门打交道。这些都需要编辑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职能部门配合好,确保书稿的进度。

(三)与排版设计人员的沟通协调

与排版人员的沟通主要发生在付排、校对、改样等环节。书稿在改样的过程中,有一些要求,可能需要与排版人员面对面交流,如果没有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可能造成沟通不畅,排版人员无法很好地理解编辑的意图,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无法达成一致。而作为一本书的门面的封面,对于书稿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只是把一个书名或封面封底的一些文字“甩”给美编,再在美编做出来的封面上修改,这样做出来的封面,大部分是达不到编辑的初衷的。编辑编完书稿之后,对书稿有了了解,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封面。编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表达给设计人员,让其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封面,如果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设计人员可能无法明白编辑的要求,无法做出符合编辑要求的封面。

沟通能力在编辑工作中这么重要,那么,编辑如何才能提高沟通能力,与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掌握沟通协调技巧,遵循社会交往原则

沟通协调是一门科学,沟通协调能力必须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除了编辑自己多看书学习外,作为编辑的管理部门——出版社,也可以有意识地为编辑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如组织有关方面的讲座、短期的培训(包括社内培训和社外培训)等,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使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另外,编辑在与出版社内部或外部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忠诚原则、信用原则、尊重原则等,这样才能在沟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才能通过沟通达到协调的目的。endprint

(二)尊重对方,这是沟通的基础

在与作者的沟通中,作为杂学者,编辑对于某些学术上的专业理解力往往不及作者,因此,沟通前应多请教专家,多查证资料,有权威的理论支撑之后再去与作者沟通。沟通中应理解并允许作者保留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并歡迎他们对此提出讨论和质疑,这样才能引起作者的共鸣,让其易于接受。若一味地固执己见,不仅会引起作者的反感,还会导致影响书稿质量,这是十分不好的结果。

在与社内职能部门的沟通中,应该在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表达清楚书稿出版的时间和对作者的重要性,争取得到职能部门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图书出版周期上的浪费,按时出书。

在与排版和设计人员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排版人员改样的辛苦,理解其有少数漏改等情况也属正常。在标画的时候,要尽量规范,清晰易懂,版面整洁。付排时,要严格做到“齐、清、定”,尽可能提供电子文档,减少撤换稿件、调整版面等给排版人员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对于必要的稿件和版面调整,要做好解释工作。付排和每次校对、改样的时间要做说明,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合作,保证出书时间。对于封面,首先自己得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与设计人员沟通时才能明确表达,使封面达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

(三)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编辑修改书稿时,既要仔细,不放过任何错误,也要慎重,不随意更改。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中勤查工具书,多问问相关专业人员。要尊重作者,尊重创新,理解作者对作品的感情,但凡改动都要有理有据。与作者有不同意见时,只有提出权威的理论,才能令作者信服。如果知识贫乏,与作者沟通时“一提三不知”,不仅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还会给作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可能失去作者。

总而言之,策划编辑对于“引进”作者和开发出好的选题十分重要,这是出版书稿的基础。而书稿“引进”之后,案头编辑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规范掌握得好、文字功底强的案头编辑,对于稿件的编校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出版手续方面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都会影响图书的出版周期;或者在排版或封面设计方面沟通不好,也会影响图书质量,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影响出书时间。

一个优秀的案头编辑,在把好图书编校质量关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维护好作者,不仅能够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出版社的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和名誉。因此,作为一名编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够维护已有作者,开发更多优秀作者,出版更多优秀图书,才能够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出版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艺真.赵家璧成功组稿原因剖析[J].中国编辑,2017(4).

[2]于殿利.编辑的天职[J].中国编辑,2015(4).

[3]叶佳伟.协调沟通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J].新闻窗,2013(3).

[4]贾曼.试论沟通协调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出版,2011(8).

[5]吴永华.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沟通能力建设[J].编辑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解彩群(1984.05)女,民族:汉,籍贯:云南省宣威市,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出版传媒,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进度沟通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管理优化
浅论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