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章
词发起于晚唐,经五代至两宋,达到兴盛时期,元明两代词风衰退,至清代实现中兴。清词以流派纷呈、风格竟出的空前盛况,为词的发展谱就了辉煌丰硕的历史。在清朝万余名词人中,纳兰性德留存后世的350多首词,或极富性灵,或清新自然,或寥廓清苍,或情伤肠断。其中感人至深的,是至情至性的离别词。本文试就其离别词进行分类赏析。
小别词:思念朋友依依惜别
纳兰性德是康熙初年权相纳兰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侍卫主传宣、掌枢机,贵要莫比;他出入扈从,应对称旨,深得康熙帝隆遇。纳兰性德虽位居清要,但情思抑郁、倦于仕禄。他钦敬师长,喜于交友,深交者甚众。他的座师是顾炎武之甥、一代大儒徐乾学、徐元文兄弟,他的同窗是深负才情、颇有政绩的张纯修、韩菼等,他与其时江南才俊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秦松龄等交游契厚。他费五年心力,援助吴兆骞塞外生还,并生馆而死恤之,善名流传天下。纳兰性德与师友名流词作唱和,名阕迭出。
纳兰性德与张纯修(号见阳)交好,在《瑞鹤仙》中写道:“……且随缘,去往无心,冷眼华亭鹤唳。 ……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和笃于友情的思想。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号梁汾)过往甚密,视为知己。他在《金缕曲》中写道:“……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逝尽英雄泪。……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他用谦虚诚恳的态度表达对梁汾的尊重;人生得一知己的喜悦,充分表露在字里行间。在另一首《金缕曲》中,他宽慰南归的梁汾:“……不是天公教弃置,是才华误却方城慰。飘泊处,谁相慰? ……天远难穹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词中挚情横溢,使人感到温暖和慰藉。
吴兆骞(字汉槎)以江南科场案谪戍宁古塔,确有冤情。顾贞观寄吴两首《金缕曲》,情真意切、悲伤毕现,感动了性德。纳兰性德寄书表态:“……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词句诚恳真挚、气势豪浑。遂以五年为期,奔波周旋,全力而为,终得皇上恩准,使吴放还。
有的书中揣测,纳兰性德或受康熙帝密旨,与汉族文人寒士交往,意在笼络监视士人。即使此事属实,纳兰性德借此机缘与汉族学士结交,大大推动了满汉文化交融;他仗义疏财、对落难之士施以援手,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中别词:想念故土难分难别
纳兰性德具有浓郁的思乡情结。出入扈从的鞍马生活,开阔了他的艺术境界,也让他饱受思乡念人之苦。他将思恋故土之情与辽阔壮美的江山风景融入词中,谱写了一曲曲华美而凄迷的思乡词。
1682年3月,纳兰性德御驾亲卫,出山海关,祭祀太白山。在《长相思》中,他写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如梦令》中,他吟道:“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歸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1684年,纳兰性德扈驾出古北口,心有感悟:“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缥缈空灵的词句,耐人推敲体悟。
大别词:怀念亡妻生离死别
纳兰性德少年多情,心思敏锐,倜傥潇洒,珍重情谊。1674年,纳兰性德19岁时,娶18岁的卢氏为妻,伉俪情笃,仅得三载。卢氏生子殁后,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其后性德虽又娶官氏、沈宛为继室,但与卢氏的深情无以替代,悼亡之调皆大恸。
1677年5月,正值纳兰仕途得意、声名远播之际,爱妻逝去,性德心境剧变,“侧帽”风流顿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凄咽。纳兰性德初赋悼亡之作应是《青衫湿》自度曲:“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促节短拍表现出凄情苦语,生者与亡魂相互神伤。
卢氏亡故百日后,丁巳年重阳节前三日,纳兰梦见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时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纳兰思讨,卢氏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醒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感伤意切,读之凄然下泪。
卢氏去世三周年忌日,纳兰思念亡妇情深肠断,填写了语痴入骨的《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谁与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紧,纸灰起”。此词是纳兰血泪交溢、伤心动魄的内心独白。
纳兰性德与卢氏痴情裹缠,虽阴阳相隔,仍可超越时空、琴瑟音通:“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花丛认取双栖蝶”。“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纳兰性德谱填悼亡词作四十余篇,哀痛至巨至深、万念俱灰,“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康熙24年(1685年)5月30日,卢氏逝世8周年忌日,纳兰性德31岁。这位满怀惆怅的人间过客,耗尽了最后一丝情感,雪花飘零,升天而去。“……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最爱雪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一生,用情太深,用心过重,国仇家恨情伤一并致心,虽天挺其才,但神伤肠断、病入膏肓,终至英年早逝、流星滑落、凤凰涅槃。唯有其遗作传唱后世,令人吟咏想念不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