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平
摘 要:文章结合实践从三个同音字“服”“扶”“伏”入手,对校长领导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和诠释:服——充满魅力、感召力,有众多的追随者;扶——成就他人,培养下属,有更多后来者;伏——放低姿态,用心服务,有更多受益者。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内涵;修炼;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21-01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即领导能力,领导力在现代社会的不同领域,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其中的共识便是:领导力不是简单下命令,而是让被领导者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完成目标的能力。美国管理顾问肯尼斯·布朗夏尔说,卓越的领导能力关键在于影响他人,而不是职位所赋予的权力。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发现一个领导者最有效的办法,是看他是否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所以,真正的领导力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作为卓越的领导人,必须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有凡事乐观的心态,有凡事保持谦卑的态度,必须对未来执着,必须为人正直。校长领导力,则是校长专业成长的标志。结合日常的管理实践,本文作者认为校长领导力可以用三个同音字——“服”“扶”“伏”来诠释,这三个字体现了校长领导力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一、服——充满魅力、感召力,有众多追随者
校长要具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能力。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一所学校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关键在于校长是否有超前的意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指明方向,为学校制定高远的发展目标。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应领导学校成员在“正确地做事”之前坚持“做正确的事”。校长的决策对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决策没有前瞻性,会让学校成员终日忙碌却在原地打转。如果决策不具有现实基础,或者与学校发展历史相割裂,没有进行良好的传承,大家就会觉得不知所措、力不从心。
校长应具有从现实出发制定高远的发展目标,并带领大家向目标不断靠近的能力。要有丰沛的人格感召力和强烈的使命感,令人信服。校长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自律精神,始终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要有为打造名校、创建文明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奉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校长还要拥有宽广的心胸、开朗的性格、优雅的谈吐、广博的知识,要不计名利、不畏困难、公正、宽容、廉洁、谦虚、勤勉、顾全大局,这样的校长才会引得百川归海,众望所归。
二、扶——成就他人,培养下属,有更多后来者
当我们把别人推倒时,自己也会随之倒下。当我们提携别人时,自己也会随之得到提携。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的领导力的核心要义是尊重他人,取信于人,激发群众内驱力,抓大放小,无为而治。群众各安其身,领导悠然自得,这样做起事来才能轻松愉悦,自然顺畅。
真正的领导者要善于放权,要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能抓住关键点,把握方向,推行目标管理并且能容忍别人的小错误。授权可以使领导者分身有术,做更重要的事;授权可以提高效率,确保组织的机动灵活性;授权可以激励和培养下属,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足够的历练和能力的提升;授权是满足下属的成长需求,营造轻松氛围,引导下属树立成长意识;授权是为下属提供平台,让下属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做事。培养和成就下属,是领导力的又一重要体现。
三、伏——放低姿态,用心服务,有更多受益者
求发展,应该站高一点,干实事,要伏下身去。作为校长,要树立服务意识,始终把服务对象——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一日生活,提升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要以生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更要关注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童年本身。陶行知先生倡导共学、共事、共修养,就是说教育者要走到孩子中间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不急功近利,不浮夸,不盲从,用心做教育。校长要带领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校长要有准确的理解力、资源的开发力、实施的规划力及文化的建构力,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精心规划、提供优质服务。
校长要走下去,走到教师中间,参与教师的专业活动,积极参与听评课,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校长要与教师广泛沟通,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的疾苦,在沟通中消除隔阂,达成共识,增进友谊;校长要关心每个岗位的职工,和他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融洽感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大爱环境,唤醒教职工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这既是校长的为人之道,也是治校的重要举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努力修炼个人魅力、提升自身品德修养、提高专业技能、创造实际业绩、全面提升领导力,是校长专业成长,以及真正成长为名校长的必经之路。尊重、信任、关爱学校成员,增强每个人的归属感,让教师享受事业的幸福,让学生享受童年的欢乐,让“服”“扶”“伏”最终转变成“福”,便是校长真正的成功和终极追求,正所谓“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参考文献:
[1]陈红.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堂——浅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
[2]杜豫.《基础教育参考》行思并进 内涵发展——浅谈校长课程领导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