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

2017-08-02 08:44廖森群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策略

廖森群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大量人口朝着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居住环境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怎样改善城市生存环境,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城市环境变成了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问题。森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渠道,所以,森林城市深入研究非常关键。文中将重点分析森林城市的建设途径与策略,为将来更好的建设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森林城市;建设途径;策略

21世纪城市建设的方向是“生态城市”,同时“森林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载体,做为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绿地,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复合系统,充分发挥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使之为城市建设服务,将日渐糟糕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修复。森林城市的建设将为为市民带来了一个巨型的“氧吧”,同时森林的降低噪音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能力将有效减少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环境压力。

1、森林城市的概述

森林城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树林。从狭义上来说,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各种类型的林木形成的森林主体,具体包含:带林、片林和散生林几种形式。从广义上来说,森林城市范围更加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包含了城市区域内部的各种林地,还包含小范围的绿地、公园以及湿地组成,森林城市和城市规划、森林公园的建设、城市景观规划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我们理解森林城市的含义同时,不但要了解将森林城市的狭义内涵,同时还要了解森林城市的广义内涵。打造森林城市不单单是将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的关键措施,还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更是创造绿色、文明、生态、健康城市的主要着手点。所以,建设森林城市的意义巨大,我们必须要对森林城市建设作用高度关注,促进森林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2、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立足眼前,兼顾长远,合理组织空间,科学配置资源,坚持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满足城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城市的扩张应该控制使用林地,确实使用的也应该经过严谨的论证并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表现出人文关怀,努力为居民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森林景观。

2.2城乡一体化原则

制定城乡统筹规划,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合,共同构筑绿化生态环境的长城,建设环城林带、城市生态隔离带、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等,形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城市。

2.3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注重森林的降尘和水源涵养方面的功能,把保持大气中碳氧平衡、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轻城市噪音和电磁波污染、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作为建设城市森林的基础。在建设绿化的过程中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同时针对不同树种采取适合生物学、生态学要求的技术措施。

2.4以生态功能为基础原则

森林在城市中将有效的解决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缓解、吸收和固定大气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对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有效的调节当做建设城市森林的亲体。利用有效的种植标准,优先利用乡土树种,与此同时针对不同树种利用合适的生态学标准的技术措施。

2.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森林城市的建设要更好的凸显出政府主导地位和作用,积极指导广大市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加。大力争取多级财政支撑城市生态建设。利用特色产业链的建设工作,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发挥好市场经济促使森林城市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效果。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宣传活动的组织,打造有助于社会各界参加到森林城市建设当中,提高全民生态认识。

3、森林城市存在的问题

3.1森林离居民远,分布不平衡问题

伴随着建设城市的速度的不断上升,城市土地资源开始急剧减少,用地矛盾明显,大多数城市都是高楼大厦林立、路桥互相交错,导致居民休闲绿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建成区森林少,大多数核心林地都是在城郊,距离居民远,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效果不理想。亟需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让更多的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进一步打造宜居环境。成功创建森林城市的地方还是需要继续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利用科学培育方法将城市森林经营好,将森林的生态功能提升,保证森林发挥更良好的效益,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保证市民可以更好的共享森林城市带来的发展成果。

3.2大树移植较多,营造和养护成本高

建设城市流程中,对大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破坏,尤其是高大树木移植问题。在某个地方生长了数十年、数百年的古树搬来搬去的现象屡屡出现,城市原来的生态系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尤其是有的地方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将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实现,经常使用将大树移植到城市当中的方式。移植大树不但将当地的生态系统破坏掉,同时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情况出现,进入到城市当中的大树因为脱离原来的生长环境,无法尽快的适应土壤和气候条件,存活率比较小。而且这样的绿地营造成本比较高,养护成本高,生态效果也并不显著。

4、森林城市建设途径

4.1构建綠色生态网络

森林城市空间科学合理布局应该是立体完整的,不但包含城市森林、绿地也包括城区和周围绿化隔离带,还包含江河等城市水系网络。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对城镇、山脉、道路、水系、原有林地及矿山进行科学合理的绿化。建设森林城市将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将生态为主体的绿化生态网络。从森林城市逐渐向外辐射,构成不同层次、类型、功能的绿色生态空间;建立将乡土树种为主,利用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打造出各种类型的森林和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完整森林城市生态体系;综合不同层次和视觉效果,打造成为绿色线、面、圈相连,绿化、美化的立体绿色网络。

4.2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森林城市建设的关系

生态优先,就是要将自然生态当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首先要对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充分考量,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给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持好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共同进步发展。同时将经济社会快速进步发展的标准设置为绿色GDP为中心,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进步都非常关键。这样,才可以将经济发展和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共同完成。

4.3深化改革,建立市场主导的森林城市运作机制

政府要将城市绿化建设的工作职能完善,将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建设的力度加大,推动绿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设包括绿化管理、工程管理、养护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的公示制度以及掌控大树移植工作,避免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将城市绿化科研力度加大,建造城市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和管理动态监管系统。在保证国有资产的基础上,建设市场为主导作用的森林城市运行体制。

5、森林城市建设策略

5.1倡导多元化绿化,提升城市绿化率

城市绿化空间是影响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原因,还是提高城市绿化率,表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方式。打造多元化的绿地,从城市平面绿化开始朝着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作为打造森林城市的关键方法。我们可以按照重点街区作为绿化基础的标准,利用居民区绿化建设、旧城区绿化改造和重点工程绿化建设的方法,从多方面、多维度综合考虑,全面开展对森林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同时在城市的核心位置,需要保证建筑建设的密度,提前留出充分的空间进行绿化工作。还可以有效的使用高层建筑的屋面空间,进行屋面绿化建设工作。对原先的城市公共绿地进行整治。恰当科学的将绿化面积增加,增加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区域,关注建设垂直绿色,比如在小区中广泛使用凉棚等绿色种植方式,阳台利用花卉或者藤本植物进行修饰。由此将城市绿化率提高,促进城市的绿化量增大。

5.2加大对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了可以促使森林城市顺利完成,我们要增加对资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促使森林城市绿化建设工作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各地政府需要积极的指导市场主体,利用承包荒山、荒地的形式,使用社会集中资金实现对荒山、荒地的改造,荒地上进行植树造林工作,促使其成为森林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政府要成立绿化建设专项基金,使用到植树造林、园林创造当中,为森林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社会各界要多多倡导各个企业、爱心人士参加到建设绿化工作当中来,同时也可以将城市绿地产权交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更多的发挥自我优势的自由权力,培育新物种,让绿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实现。

5.3适地适树,节约建设成本

建设森林城市是能够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的途径。实现关注视觉效果转为生态和视觉效果兼顾的目标。城市建设森林,树种选择的时候,要充分全面的对树木存活率、观赏性、文化性、多样性、安全经济性进行考虑。要关注利用绿叶树种,打造四季分明的季向林。选择树种时要提倡适地适树原则,关注乡土树种的利用,或者保护使用原始植被。严禁利用大树移植的做法,防止高价购买大树进行移植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出现。要探索成本低、自然度高、后期养护工作小的建设方式,尤其是要增强对建设森林城市的苗木市场的规范管理力度。可以根据国外先进的做法,比如日本的“树木银行”,设定假植区作为安置因为公共工程必须要暂时进行移植、迁置乡土树木以及古树,等到结束工程之后再按照要求将其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与此同时,对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伐木工作的要进行收缩规范、移植树木,降低苗木培育周期的同时,有效的将林农的收入提高。

5.4加快创新工程技术的引进

每一个城市都需要按照自身的现实情况,引进高新科学技术,同时将建设绿化的成功实践经验引入到建设森林城市的工作当中,研发创新森林城市的配套技术方法,让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到森林城市绿化建设实践工作中。如广泛采用园林管道滴水节水浇灌技术、树木移植生根粉技术等。

5.5科学确定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公园,是展示我国生态建设成就的窗口,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过程、恢复受损和病态的生态系统,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管理开发使用仅仅依靠林业行政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实现,需要和计划、规划、建设、土地、环保、消防等各个有关单位共同协调管理。同时按照总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组织森林公园经营全过程。为了将建设森林公园从低品位提高到高品位,要关注森林公园的解说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当前大部分森林公园解说系统都停留在对景观、景点渲染和深化、传说、宗教的挖掘当中,个别公园还热衷封建迷信的渲染,并未从弘扬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要具备文化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特征,要将生物多样性、森林文化、森林美学等如何总体、协调、循环等内容为重点。使游客通过对森林的体验、欣赏与学习,达到与森林融为一体的审美境界,从而更加尊重自然、爱护森林、珍惜生命。建议实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综上所述,森林城市的建设为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建设森林城市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目标、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进步的目标。森林城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当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森林城市作为支持城市运转的主要力量,具备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有效的将城市生态资产效益提升,降低绿地养护管理成本,将城市景观丰富。所以,建设森林城市是我国城市可持续进步从理论变成现实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当代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发展森林城市,可以将我们生活品质提高,为后世带来更加珍贵的生存环境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杨根辉.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設计,2014,06:95-97.

[2]张昶,郝泽周,王成,袁信昌,陈斌.群岛型森林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舟山市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6,06:24-28.

[3]余俏.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森林空间规划思考[J].中国名城,2017,01:46-52.

[4]刘文会.森林城市群建设策略解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7,03:227.

[5]何武江,王艳霞,王拥军.辽宁省森林城市建设的进展与成效[J].中国林副特产,2017,02:69-70.

[6]林育红.努力推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J].国土绿化,2017,04:20-21.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探索蔚县绿色矿山建设之路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