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来做一些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目标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该目标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在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时,应考虑把新课标中陈述的目标,针对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具体化,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教学手段来达成目标,并及时对达成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和完善。就如何高效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笔者做出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究。
一、善用四大资源,设置“真实生活”情境
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为熟悉的教育素材,教材中的很多文字、图片、资料都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引起学生对生活实践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作為国家、民族和社会中的主体去感悟。第二,灵活运用时政热点资源。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前瞻性,教师平时就应该关注时政,特别是与教学内容和课堂知识相关的时政热点,选择一些在学生当中具有话题性的、有生活感悟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材料作为实例来贯穿,来激活书本理论。第三,巧妙运用本土资源。对学生而言,家乡和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讲发生在他们家乡和家庭的事例,他们往往更加乐意听,乐意接受,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也更加专注,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认同感。第四,适时运用其他学科的已有知识。如讲授《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论”部分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运动和规律”知识时,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来举例,就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了。《文化生活》中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以及“中华文化”也与语文和历史知识有重合、交叉的内容,在教学中能有效运用起来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相关知识。
教师要善用这四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社会现象的情境,提出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分析、筛选和运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会在这种对生活的感受中产生情绪和情感,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也升华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格品位,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情感教育的引导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课堂教学情感因素,使得学生缺乏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感悟的动力,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所要求达到的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也生成积极的情感,是值得教师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师生之间要弥漫“情意”。首先要求教师要鼓励和尊重每位学生,用真诚和关心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交流氛围。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师生之间彼此的亲近和认同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愿意信其道,对教师所认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主动地去建构了。师生之间的这种“情意”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拘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真正能打开思路,挖掘其思维潜力,培养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并使其情感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发挥语言和表情的正面导向作用。教师要根据内容适时调整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和表情,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或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或嬉笑怒骂,尽现于色,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推动学生在共鸣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其中课堂开场语和结束语更要精心设计,引起学生回味,让情感再次升华。
第二,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情感。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互动的形式,并在互动过程中巧妙设置问题,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在讲《经济生活》中关于“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在比较了各自的收益和风险后,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一项家庭投资理财的方案,并相互分享和交流这个方案,使学生们在互动中养成正确的家庭理财观和创业投资观。
第三,师生对生活有共同的体验和感悟。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用现实的、直观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及国内外发生的典型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师生有共同的生活感受能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就可以用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事例引入,学生和教师都能对这一事件有切身的看法和感受,大家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补充和完善了课堂知识,学会了实战技能,又获得了共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获得了共同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开展题为“中学生消费心理探析”的实践活动,由我和学生一起制定研究过程,具体如下:①准备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经过讨论确定,编制相关的调查问卷。②调查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分别来自我校高一、高二、高三的200名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③报告分析和撰写: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参考查阅到的资料以及观察、访谈等收集的资料,总结撰写《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研究报告》。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师生共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消费要求,能逐步形成合理的理财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整合性和持续渐进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立足点,有效地采取策略将实现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就能焕发出政治课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地生成与发展。
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对各级教学目标加以整合,体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到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进程,这样学生就能在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充分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有持久性,要循序渐进,要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理解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进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必须认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可以就一节课预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未必能达到。这时,教师要给学生内化认同的缓冲时间,而不能急于求成。一节课无法达到的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单元甚至一个学期来强化该目标。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如涓涓细流般,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