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府西街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已有的校本教研历程,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构建“乐享课堂”。我们让“快乐”与“分享”成为课堂活动的两个关键因子,并着力探讨其内在的深层关系和机制,挖掘深蕴其中的教育哲学和理念之美,让学生在课堂经历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感受幸福的生长。实现自我的超越。
1.构建蕴含“认知之乐+知趣之享”的“乐享课堂”
所谓“乐享课堂”,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实践、乐于分享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亲身经历、参与、体验各种活动,从中体察探索知识的过程,感悟学习情趣,点燃智慧火花,生成活性的知识理解,发展各种可迁移的、关键的思维,以及交往和学习的技能。“乐享课堂”的关键落在“乐”与“享”。
其一,“乐”是一种学习发生的情感维度。“乐”是学习的启动机制、维持机制与保障机制,它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快乐之情和喜悦之意。学习中的“乐”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趣而乐”,这是当学习切合自身趣味、触及学生经验时的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反应。第二层次是“由知而乐”,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感悟而产生的源自生命内在的咏叹,是一种“知性之乐”。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理性美,语文中的语调美、节奏美、语句美等,无不向学生展示着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毅力、灵感和奇伟。知性之乐是一种深层的学习乐趣,是一种更加持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更具有价值的学习情感。我们的“乐享课堂”既追求“趣乐”,但更追求“知乐”,我们努力使课堂实现两种乐趣彼此结合、相互促进的乐向目标。
其二,“享”更多地蕴含了学习的认知内涵。“享”在这里的核心意义是“分享”,但其在词源学意义上也具有“自享”“享受”之意。也就是说,学习者首先需要有自我的知识建构,要对自己所建构的知识有一种自得和满足,这体现了个人学习的高质量、高规格;其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享、合作、交流、质疑、辩难、反思等,实现学习的“分享”,使知识实现由个人维度向社会维度的转变。但我们认为,“乐享课堂”所期待达到的,是个人的自主建构与集体的合作分享的相互整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个人和社会的穿梭互动之中,学习的高质量、高品质才会最终实现和达成。
由上可见,“乐”的情感成分与“享”的认知成分是彼此交融的,在最高层面上,“乐”是一种认知之乐,“享”是一种知趣之享。“乐享课堂”所追求的,正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所具备的认知、情感乃至身体的完美统一。
2.设计达成“乐”“享”的实施规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构建乃至实现“乐享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路径及操作关键点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初步设计了“乐享课堂”的实施规程及要点。
其一,“乐”的达成。(1)教学设计要考虑课堂引入情境。即情境要尽可能新、趣、奇。但也要与讲授内容贴切。(2)课堂讲授言语要自然幽默。这里的幽默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和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活动要关注孩子的经验。只有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经验和表现。课堂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4)课堂教学要能展示出学科之美和深层价值。即要教给孩子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这个学科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的视角和思维方式。(5)课堂教学活动要层次递进,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6)评价要以正面为主,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解决不解之处。评价也是激趣之道。懂得评价的价值、作用,也是重要的教育品质和追求。
其二,“享”的达成。(1)课堂活动要以问题为驱动。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动学生思考的问题。(2)课堂中的问题要给学生个人思考和解答的时间。个人的理解是分享的基础,因此要有1~2分钟个人思考的时间。(3)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两人组、四人组的合作。小组合作要考虑问题的特点,并且要充分研讨,形成解决方案,要有小组发言的环节。(4)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全班直接发言或研讨。互动的形式不必完全采用小组合作,有些可以采用个人思考十全班发言的形式。(5)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整经验。
3.明确实施“乐享课堂”的基本环节
考虑到学校教师的知识和素养现状。想让“乐享课堂”一步達成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可以让教师从某个具体的环节开始做起,尽可能在这些更加细节的环节上让教师体会实施“乐享课堂”的精妙。我们初步设计了八个实施环节或实施抓手(即让学生经历“八个一次”)。教师可以由此初步体会“乐享课堂”的基本要义,进而逐步提升对“乐享课堂”的诠释和行动能力。
其一,经历一次勇敢的质疑。即学生在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创设的疑难情境或两难情境激发下,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疑惑、疑难、悬念、疑问进入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梳理、归纳、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使问题情境化,并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领学习活动。
其二,经历一次自由的想象。即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入“思维无禁区”的自由境地,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个性。这就要求学生“会从不同方向想”——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思量,“会有自己所想”——怀疑、批判、鉴赏。“会尽情地想象”——创造形象、情感共鸣,由此展现思维和生命的活力。
其三,经历一次精心的操作。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动情,通过实验、表演、模拟、辩论等操作活动。玩中学、做中学,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从现实情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做、学、思的过程中体悟学习之乐、学习之美和课堂之趣。
其四,经历一次美妙的欣赏。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观察、倾听、感受、鉴赏等,提高审美敏感度,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个性,能自觉地将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用“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学习,并对新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审美企盼。
其五,经历一次多彩的展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选择适宜的展示内容,采用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等方式,如作业展览、对话交流、角色表演、游戏活动、个人才艺秀等,并对展示进行分享、评价与反思,提高自我展示的能力。
其六,经历一次愉快的合作。当课堂含有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等因素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学生要拥有合作意识和习惯。小组成员要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为小组目标的实现及学习任务的完成做出努力。
其七,经历一次惊喜的发现。即置身教师创设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发现的自信心被激发,已有的学习经验被唤起,他们能通过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通过品味、推想、假设、操作等方式,产生新体验,得到新结论,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
其八,经历一次认真的自省。即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不断地回望自己的学习经历。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以提炼学习方法,积累成长经验。教师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省感受,从他人的“学习”中学会“学习”。
(编辑 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