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彩霞
摘要:由沈阳、郭锐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2014)是一本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教材。该书定位准确,编写团队实力雄厚。全书立足创新,注重平实,视野开阔,深入浅出,既做到了“眼光向上”,又做到了“脚步向下”,是值得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研读和使用的特色鲜明的《现代汉语》教材。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材;课程改革;上下兼具
新世纪以来,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起来,就“现代汉语”课程来说,各种新编教材层出不穷,但编写质量良莠不齐。这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沈阳、郭锐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2014)教材质量高、适用性强,可谓是“上下兼具”的代表之作。
“眼光向上,脚步向下”是沈阳、郭锐先生编写这本教材的原则,两位先生在《后记》中明确地提出了这“一上一下”的原则。所谓“眼光向上”,即内容有新意,能够体现当前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所谓“脚步向下”,就是写法上注重平实,通俗易懂。我们认为,这本教材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原则,而且这样的原则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材建设中秉承的指导思想。
这本教材的编写团队可谓实力雄厚。主编是沈阳和郭锐先生,学术顾问是陆俭明先生,三位先生都是当前我国从事现代汉语研究和教学的知名领军人物。该教材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编写任务,编写者也都是高等学校从事现代汉语及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学科一直处于国内外的领先地位,由此看到,这本教材的编写团队实力强,阵容大,也就为编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教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教材定位准确、合理,适用面广。它可供各类高等院校中文专业作为必修课教材使用,也可供各大院校其他专业作为选修课教材使用。也就是说,对于课时较多的专业课来说,这本教材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就可以使用,对于课时较少的选修课来说,也可以减少一些内容,就像编者所说的可以“做加减法”。这样的教材满足了当前不同层次和不同教学对象的授课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有利于任课教师灵活掌握。
综观同类的《现代汉语》教材,我们认为该书无论是内容、体例还是其他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特色或者说优势,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出新”是每一个教材编写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该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我们认为,这本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上都有力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内容上说,教材介绍了当前现代汉语研究的新成果,着力于内容的横向拓宽和纵向加深,特别是在第四章语法部分体现得最为明显。书中把配价语法、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前沿的语法理论融汇整合,内容新颖,独树一幟。如书中第四节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介绍了“论元角色和论元结构”,其中对论元语义角色和谓词的论元结构进行了分类,这些内容都是语义研究的成果。又如在“成分意义和结构意义”这一问题中阐述了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和语义指向的制约作用;在“句子的焦点”这一问题中涉及了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如“焦点”“预设”“背景”等。第五节单句的句式中介绍了把字句、被字句、话题句、比较句等,一般教材往往注重从句法平面说明各种句式的构成、用法、结构特点等,而该书则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介绍句式的组成、组成成分的句法语义特点,句式在更大环境中的位置,在交际功能和在语篇中的表达特点,体现了当前语法研究的新趋势,使知识阐释更加全面、科学。
与其他的《现代汉语》教材相比,书中还有一些内容也显示出很大的不同。如对词类的划分问题,书中在朱德熙(1982)先生词类划分的基础上,又分出指示词、数量词和状态词,一共是17类。实词内部又分成核心词、修饰词和称代词。把叹词和拟声词归为特殊词类。又如对主谓句的分类,书中把主谓句又分成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而不是根据谓语特点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等。复句的类型也并不是沿用一般教材中的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分类,而是另辟蹊径,根据分句间的相近程度分为四组:合取与析取关系,转折与让步关系,条件与假设关系和因果与目的关系。另外,书中认为“紧缩复句”是单句,所以,被归为单句中的连环结构,而一般的教材都是归为复句。除此以外,教材中还增加了“方言”这一章,其中涉及了“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这样的文化语言学的知识,不但切合当前国家实施的语保工程的需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方言保护意识,更显新意。这些内容都有力地彰显了编者的求新意识,使教材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拓展性。这样的新内容无论是对于学习本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而言,还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都能够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拓宽学术视野。
从教材体例上来看,也别出心裁。该书共分7章,包括总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和方言,全书体系完整,科学性强。其他同类的《现代汉语》教材,像黄、廖本的《现代汉语》,还有胡裕树、张斌、邵敬敏等主编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这样的体例安排,但该书不走寻常路,是按照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方言的体例布局谋篇,把“文字”这一章放在“修辞”后面,而且专门增加了“方言”的内容。从笔者个人的教学体验上来说,这样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文字”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自学,而且这部分内容有些在“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样的课程当中也有涉及,所以,尤其对于课时较少的学校和专业来说,不必放在前面,应该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就把“文字”部分放在后面,可谓与编者不谋而合。
教材的每一节都是按照“本节学习要点”——“正文”(中间穿插“提示”)一一“思考和练习”的模式安排。每一节前的“本节学习要点”主要介绍本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容易抓住主要内容。正文中间穿插的“提示”,主要介绍各家观点和知识详解,用以加深和拓宽知识面。如第二章语音第二节声母“提示7”就对“声母和辅音”进行了区别,又如第四章语法第二节词类的“提示7”对区别词和形容词进行了区分。各家之见这样的内容往往也放在每一节的“提示”中,既不影响主要内容,使脉络清晰,又扩大了教材的知识含量,可谓一举两得。课后配合“练习与思考”,作为教学的延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加强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提高所学内容。这样的体例安排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好用”,特别对学生来说,即使自学,也能很快抓住重点和难点,很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博采众长,视野开阔
一般来说,教材都是以一家之言为主,往往会摒弃其他不同观点或者不会涉及太多的各家观点。因为作为教材来说,它并不是研究型的成果,而且到目前为止,很多问题还有争议,没有统一的认识。但这本《现代汉语》教材与众不同,它是博采众长,在介绍共识的同时还适当地融入了各家不同的看法,显示出编者开阔的视野。像该书的参考文献就多达152种,其中囊括了赵元任、朱德熙、王力、吕叔湘、马庆株、陆俭明等学界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如书中“总论”部分在介绍“汉语分期”这一问题时,在“提示”里说道:“过去的汉语学界(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一般把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统称为‘古代汉语。这是因为……。吕叔湘先生就认为现代汉语跟近代汉语一脉相承,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再如“总论”第三节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时就分别介绍了王力、朱德熙、陆俭明的观点,书中写道:“王力先生提到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是‘元音占优势。朱德熙先生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学卷》所撰词条‘汉语中提到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有声调,二是‘汉语音节性强。陆俭明、沈阳(2003)概括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也主要提到两条:一是‘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二是‘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总结上面这几条,现代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声调方面的特点,二是音素方面的特点,三是音节方面的特点。”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启发他们得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阐释透彻,深入浅出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本身理论性就很强,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本教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还能做到“知其所以然”,理论阐释很透彻,便于学生理解。如书中第二章语音在介绍“普通话的儿化音变规律”时,一般的教材只是说明音变规律有哪些,但该书在介绍音变规律之外,还进一步解释造成这些儿化音变规律的原因,书中解释说:“从以上儿化音变规律可以看到,与儿化发生冲突的音素是‘i[i]、-i[前]、-i[后]、u[y]、n[n]。这些音素与儿化冲突的原因是它们的发音特征与‘卷舌特征不相容。元音i[i]和u[y]在发音时舌面前部向上抬起,n[n]在发音时舌尖要向前伸,这些发音动作都很难与舌尖向上、向后翘的卷舌动作共存。因此在儿化时,作为韵尾的i[i]和n[n]就脱落了……韵腹为i[i]和u[y]时则在后面添加一个能够与卷舌特征共存的元音[a]……”。这样的解释就能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儿化的音变原因,对音变规律也就不必死记硬背了。又如书中在介绍“零声母”这个问题时提到了半元音,进而又对零声母音节开头的半元音与辅音进行了区别。书中指出:“零声母音节中出现的这些辅音与辅音聲母是完全不同的。辅音声母的音质是稳定的,其出现与否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零声母音节中的这些辅音只是元音处于音节起始位置时音质有所变化的产物,不是非出现不可的,音质上也不很稳定,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有无并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很好地理解半元音的概念,也能很清楚地掌握零声母以及零声母音节的特点。
虽然有些理论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但教材把理论阐释和实例分析相结合,做到了深入浅出。像语法部分的层次分析法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一部分学生对语法结构的切分掌握不好,常常出现错误。这本教材在讲解“层次分析的组合原则”时说:“若有‘abcd四个成分,如果把ab划在一起,cd划在一起,那么ab和cd应搭配。”这样的解释难免显得抽象,不好理解。书中又以“一所医学院的学生”为例进行分析,在层次切分时,因为“一所”和“学生”不搭配,所以不能在“一所”和“医学院的学生”之间切分,只能是在“一所医学院的”和“学生”之间切分,因为两部分能搭配。先介绍理论,然后辅以恰当的实例分析,这样的阐释深入浅出,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平实易懂,例证丰富
编者在写法上把追求平实作为重要的编写原则,整本教材语言表述简洁朴实,通俗易懂。如讲解“同义词的辨析”时书中指出:“确定同义词主要是‘求同存异,但同义词毕竟不都是等义词,还需要‘同中求异,这就是对同义词的辨析。”又如:“词类中最主要的类别是能充任主语、谓语、宾语、述语、补语、中心语这些主要句法成分的词类,这些词类叫做核心词类。”语言简明扼要,平易朴实。书中还穿插各类图表,便于理解。如语法部分介绍“趋向动词的分类”时把趋向动词分成三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参照的单纯趋向动词,以其他位置为参照的单纯趋向动词和合成趋向动词,在对三类趋向动词进行详细解释和区别的基础上,还辅以趋向动词分类表,表中利用图示呈现出这些趋向动词表示的意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理论阐释过程中,该书的例证也很充分,语料典型而丰富。如总论部分介绍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中的例子包括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易经》《诗经》《论语》《左传》《墨子》《荀子》《楚辞》等,之后还有《史记》《世说新语》《禅宗语录》《中原音韵》等古代的经典之作,论证颇具说服力。又如语音部分的辅音问题,书中不仅仅列举了汉语普通话的例子,还拓展到汉语方言,如烟台话、永康话和苏州话,除此以外还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如拉萨语中的例子。在词汇部分介绍词的概念义分析这一问题,用例一共用了50个;同义词这一问题共用了57个用例。总之,全书论证充分,古今中外皆有涉猎,也显示出编者雄厚的专业实力和开阔的视野。
综上所述,该教材是一本立足创新,注重平实,视野开阔,深入浅出的高质量的《现代汉语》教材,它充分体现了“眼光向上,脚步向下”的编写理念。但书中仍有值得商榷和疏漏之处,如对外来词的分类,书中把“音译加表意语素”的外来词归为“音译加意译”这一类里。书中对“音译加意译”的解释是:“指既有音译成分又有意译成分。”我们认为,“音译加表意语素”的外来词,其中的表意语素不是原词中就有我们把它翻译过来的,而是人为后加上的汉语语素,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不大妥当,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比较合适。又如书中对“叠韵词”的界定不够严谨,认为“叠韵词就是韵母相同的词”,但后面叠韵词的例子中却出现了“徘徊”一词,这个联绵词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的出版适应了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确实是一本教师“好用”,学生“好学”的《现代汉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