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经济研究部
“一带一路”:共建新图景、浙江新机遇
——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本刊经济研究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突出“合作”“共赢”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规划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路线图、确定了一批“一带一路”将实施的重点项目,驶入新航程的“一带一路”建设前景更为可期。“一带一路”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的机遇,也是浙江的机遇。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以“一带一路”统领浙江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9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嘉宾云集、盛况空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驶入新航程的“一带一路”建设前景更为可期,将不断释放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红利,给浙江发展带来新机遇。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主席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故事开篇。从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话;从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陆上盛况,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海上繁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习近平主席以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历史眼光,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丝绸之路的精髓和精神,并强调“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主席2013年秋天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对这份文明遗产的继承,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讲述的新故事。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史为鉴,重申了建设“一带一路”重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并全面展示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超预期成果。因为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战略对接、政策协调、优势互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为设施联通不断加强,中国与沿路国家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因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沿路各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贸易总额加快发展,为有关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因为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突破了建设项目的融资瓶颈,金融合作网络渐次形成、初具规模;更因为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沿路各国人民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筑牢了社会根基。这是对新型全球化、多边贸易机制、包容性发展、公正合理世界秩序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也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有关重要决议。
聆听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感受着因互利合作带来的获得感,丰硕的成果背后,以丝路精神为指引,“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广阔前景。面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倡议,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样的目标和愿景,植根于古丝绸之路丰厚的历史土壤,凝聚着对全球治理变革的深沉思考,为“一带一路”建设擘画出清晰的行动纲领。“和平之路”着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繁荣之路”着力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深入开展产业、金融、设施联通合作,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开放之路”着力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新之路”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文明之路”着力深化多层次人文合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果与前景
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高峰论坛的联合公报。
“‘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峰论坛正是“共商”最好的体现,而聚焦“共建”“共享”,未来以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将大力推进沿线自由贸易网络建设、战略对接与规划对接、国际产能合作、重大关键项目落地生根。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在推动互联互通、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创新合作、援助民生项目等方面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一长串富含“真金白银”的合作建设大单表明了中国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加大资金支持。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加强创新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中国将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加大民生援助。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加强机制建设。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将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优化升级的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和东中西联动发展大好局面正在形成。浙江是丝绸、青瓷、茶叶等“中国符号”的发源地,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生产地和集散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航地之一,“宁波等地的古港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今天,“一带一路”上的浙江是拓路的先行者、创新的实践者,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省的大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不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随即进行专题学习,两天后又举行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浙江用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展示了在新的起点上浙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和担当。
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看,浙江已为自己量身定制了战略枢纽这一目标。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牢固树立开放强省鲜明导向,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车俊指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努力做到“五个深刻把握”:深刻把握“一带一路”世纪工程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丝路精神穿越时空的核心内涵,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美好愿景的强大感召力,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路线图的务实行动力,深刻把握处理好“六大关系”的科学要求。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纪工程、国家大计,也是地方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的机遇,也是浙江的机遇。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提升浙江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抓手、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创新驱动的助推器、重大改革突破的牵引机,带动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发展。
浙江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战略交汇、天下浙商、第一大港、货畅四海、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体制先发和文化底蕴八个方面的优势。车俊强调,要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一要努力在构建海上大通道、陆上大通道、天上大通道、网上大通道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二要继续做强一般贸易,优化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新型贸易,不断巩固和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力争在一些领域掌握制度性话语权,着力打造国际贸易枢纽。三要走出去办好境外经贸合作区,引进来建好国际产业合作园,积极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着力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枢纽。四要突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金融组织、以民间财富管理为特色的新金融业态、具有强大资本集聚转化能力的新金融平台,着力打造国际新金融服务枢纽。五要扩大人文交流,用好会展平台,强化科教合作,着力打造国际人文科教交流枢纽。
本文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瞭望、浙江日报等相关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