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
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高水平谋划舟山自贸港区建设
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对全省发展具有牵引性作用的大事,意义十分重大。如何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打造浙江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是浙江全省上下的重大历史使命。
高水平谋划舟山自贸港区建设。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改革创新的思路,深化总体方案设计。坚持“一般+特殊”“共性+个性”的原则,既要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自贸园区已取得成功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又要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重点,主动适应、融入、接轨国际贸易新体系,努力把它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大宗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的战略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好与国家现有体制机制相衔接,又要突出重点,找准切入口,做好顶层设计、专题设计,让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自贸区建设。
将自贸区建设成改革创新的试验区。自贸区要积极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创新促进机制,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现“证照分离”。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监管模式。强化改革的创新联动和辐射带动,努力与全省重大改革联动,放大政策集成效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促进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
将自贸区建设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自贸区不仅要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更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的“新”;不是个别政策、个别区域的政策性优惠,而是全方位的体制性开放。要坚持与上海等兄弟自贸区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提高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水平。要积极放宽投资准入,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快构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实施贸易便利化新规则,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贸易监管制度。要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将自贸区打造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示范区。自贸区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率先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决心,直面政府管理的历史沉疴,坚决破除部门壁垒、各自为政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倒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克难攻坚,率先突破。要优化信息互联共享的政府服务体系,深化分类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审批、监管、执法适度分离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成为全省落实“最多跑一次”的示范和标杆。
将自贸区构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自贸区要充分发挥舟山港口、物流等集疏运优势,实现“一带一路”货物在浙江的贸易、中转和集散,打造大宗商品全球集散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完善江海、海铁等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浙江与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的铁路骨干网、支线网和场站网形成无缝对接的交通集疏运网络,构建面向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海铁、江海联运体系。要创新经贸投资合作、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国际化融资模式,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枢纽。
举全省之力建设好舟山自贸港区。舟山自设立新区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不大,目前存在人才、资金、技术短缺,经济基础薄弱,政策落地困难,对外经贸联系少,开放水平不够等短板。舟山探索自贸区建设要聚集国家、周边城市、国际对标城市之力,尤其要聚集浙江全省之力。要特别重视引智,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国际等各方面的“智”。还要合作,积极与周边发达城市、国际一流企业、产业链涉及的第三方等各环节、各领域、各地区等展开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