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遂昌金矿矿山公园五大特色打造“黄金之旅”

2017-08-01 00:00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7期
关键词:遂昌金矿黄金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 曹 恺

□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 何益民

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遂昌金矿矿山公园五大特色打造“黄金之旅”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 曹 恺

□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 何益民

“探千年金窟谜、圆今昔淘金梦”。自初唐以来,遂昌金矿千余年的采冶活动,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遂昌金矿充分发挥“采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完整、生态环境优美、黄金文化丰富、名人效应显著”的优势,在全国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中,建成国内唯一以“黄金之旅”为主题的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黄金之旅”称号,成为浙西南最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一、采矿历史非常悠久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人类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演绎了许多曾经的辉煌。遂昌金矿开采历史悠久,在初唐时期就已被发现并开采,距今已有1300多年。据《遂昌县志》《菽园杂记》等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中国地震局对矿硐内发掘的各种实物进行科学测定,证明初唐至明代末年一直有开采活动。

北宋元丰年间,金、银矿采冶已初具规模,《宋史•地理志》《宋会要辑稿•食货》云:处州遂昌盛产金银,称“永丰银场”,平均年产白银8万两。《明史•食货志•坑冶》《浙江通志•处州•物产•矿》和《菽园杂记》记载:明代,这一地区的矿坑星罗棋布,开采冶炼兴盛,品质上乘;明代中期的永厉、宣德年间,处州一带产银一度高达87580两,成为全国最大矿银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

明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汤显祖移任遂昌知县,主持遂昌金矿的开采冶炼。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太监曹金任江浙矿使前往浙江。二十五年春到达浙江主产区遂昌,督办银矿坑冶,并虚报矿坑七十三处,勒逼时任遂昌县令的汤显祖复开黄岩坑矿硐。为了排除矿内积水,先后共动用水车135辆排水。由于时年矿税沉重,加之矿政暴虐,汤显祖极力反对开矿。明万历二十六年初,汤显祖罢官回乡。

汤显祖走后,黄岩坑继续排除矿坑积水,至万历二十七年仍未疏干。后因无利可图,再加上大塌方,又造成一百多名矿工死亡的重大伤亡事故,神宗皇帝才不得不同意黄岩坑“报罢”,清•康熙《遂昌县志》云:“石崩,毙百余人,寻奉诏报罢”。万历三十五年,汤显祖应邀作《遂昌新作土城碑》,内云:“境旁数矿,近诏止采,盗亦时时有之。”这是有关黄岩坑矿业活动的最晚实时记录。遂昌县银坑山矿区古代开采从此湮没无闻。

约在公元1800年,有福建商人发现治岭头硫铁矿,即采运少量矿石回乡试炼,结果优于其乡所产。遂购运炼磺的主要器具——陶罐来矿区从事采炼,清光绪《遂昌县志》记载:“硝磺出于东乡土人,俱于治岭头采取,取石熔之,其液流为磺,共渣再烧为矾红。”民国22年(1933年),治岭头村民周普等人创办遂昌县美富硫磺厂,后由浙江省建设厅接办,改名浙江省遂昌县硫磺采炼厂。同时,民间有小规模的采炼硫磺,一直至1954年结束,此后被国营遂昌黄铁矿接管。1976年7月正式成立遂昌金矿,解放后浙江省的第一块金砖便在此诞生。

二、矿业遗迹非常完整

自初唐以来,千余年的矿业开发留下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矿业遗迹。矿区拥有唐、宋、明时代的金银矿采坑、冶炼遗址和近代硫磺采炼遗址,而且历代开采遗迹千姿百态,其规模之大,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工艺之先进,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农耕文明时代重要的工业遗产,对古代矿业史和矿冶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有200余处古代开采银(金)矿的遗迹,其中黄岩坑古矿硐为国家一级矿业遗址,是浙闽赣古代银矿产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代文献记载最详实的遗址,是国内稀有的有条件完全恢复“烧爆法”采矿、“吹灰法”冶炼工艺场景的矿山。古籍记载的“烧爆法”“吹灰法”开采金银矿的遗迹在矿硐内随处可见,古矿硐仍留有平台、石磨、龙骨水车残骸、砖砌通风管、撑木、碎陶片和青瓷碗等众多历史文物。

“唐代金窟”即黄岩坑4号古矿洞,位于整个古代金窟的最上部,是遂昌金矿技术人员在集中清理古矿硐区时发现的。矿硐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层层叠叠,硐中有硐,硐硐相连,犹如扑朔迷离的地下迷宫,被国内外专家称作是人类创造智慧的一项杰作。明代古籍中记载有选矿与冶炼的方法,分碎矿、选矿、制团烧结、铅还原捕收、灰吹法分银等工艺步骤,其中的烧结工艺,现代冶金工业直到1911年才开始运用。烧爆法、灰吹法这些曾经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矿业技术在遂昌金矿区域的唐代金窟得到了有力的佐证。该硐窟开发后,可以向游客展示更详细、更全面的古代矿业文化,游客可以在该金窟看到古人“烧爆法”采金的真实遗迹。

“明代金窟”古矿硐是遂昌金矿在探矿巷道进行大爆破时无意中炸开的。随着惊天一爆,顿时水流成注、汹涌而出,整整流了三天三夜。人们在巷道内发现了很多的古瓷碗、木头、工具,还有两具尸骨随一架水车冲出硐外。根据对尸骨、瓷碗、工具等遗留物品的分析鉴定,确定是明代时期。“明代金窟”体积庞大,有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上下高度达150多米。在硐内的岩壁上可以见到一个又一个半圆形的凹坑。这些凹坑是古人用烧爆法采矿遗留下来的,是非常珍贵的古代开采岩石的实证。

三、生态环境非常优美

来到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给人的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座花园,看不到烟尘飞扬和污水横流,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茵,呼吸到的是清新空气。将资源型矿山企业建设成“花园”,遂昌金矿的秘诀在于多年来对生态文明的坚守。2009年5月21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遂昌金矿,赞誉矿山公园是“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在遂昌金矿成立前,衢州化工厂在这里开采过黄铁矿,因为资源枯竭,生产被迫中断,留下数百万吨的含硫废渣。遂昌金矿主动承担历史遗留的责任,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了酸性废水处理、含硫废石场电石渣覆盖、中和碴压滤、清污分流等一系列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酸性废水排放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远远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遂昌金矿利用氰化法在矿石里提取黄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含氰工业废水。为确保达标排放,企业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金矿全泥氰化技术和含氰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改造,对产生的含氰工业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遂昌金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奇峰秀水,林幽涧碧,有古树群10多个,古树名木770多棵。矿山在开发过程中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方面的资金近3000万元,所有露体的山体荒坡、废弃尾矿、废石堆进行复垦,全部披上了绿装。整个矿区绿化布局合理,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99.9%以上。据当地环保部门测量,遂昌金矿区域负氧离子可达每立方米一万多,而在北月台区域可达每立方米三万多,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从2007年以来,在矿山公园的银坑山水库已经连续五年发现桃花水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矿山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桃花水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珍稀物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据专家介绍,一个区域出现桃花水母已是罕见,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五年出现实属神奇,说明矿山公园的环境适宜水母生长,水体质量、空气质量非常好,这对一个现代矿山企业来说难能可贵。

四、黄金文化非常丰富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在开采中日趋减少,而文化长期形成,越积越深厚。遂昌金矿历经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遂昌金矿区别于其他矿山公园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黄金文化令人产生浓厚的新鲜感与神秘感,是遂昌金矿区别于周边其他景区的独特的优势旅游资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既是矿山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更是对“遂金”千年历史文化、黄金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在矿山公园,可以最直观的感受是古代探矿、采矿、冶炼的场景。据明代《菽园杂记》记载:“于顽石中隐现矿脉,微如毫发,有识矿者得之,凿取烹试。”这说明古人已掌握找矿的识别与试验方法。古人采矿始终沿着富矿脉前行,当矿脉缩小时,矿洞变小,仅容一人弯腰通过;当矿脉变大时,矿洞亦随之扩大;而当矿脉被断层错开时,往往会有多个探矿巷道,最终这些巷道都会准确找到断层另一侧的矿体。一条条或宽或窄的巷道,讲述着古人对矿体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印证了古矿洞“天然地下博物馆”的别称。为了多产黄金,古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明了“烧爆法”。当古人判断岩石中含有黄金时,他们就会在岩石的底部搭建一个简易的灶台,然后在灶内放入木柴、薪炭进行燃烧,当岩石达到一定温度后,迅速泼上冷水,岩石骤然遇冷,自然脱落或产生裂缝,便于开采。

古人把“烧爆法”采下的矿石,搬运出矿硐,这仅仅是黄金生产的第一步。要得到高纯度的黄金还需要经过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碎矿,将矿石敲碎,在石磨中磨成粉,称“矿末”;第二道工序选矿,将矿末在水中淘洗,由于金银的质量较重,经过淘洗自然会沉积到底部,古人称为“矿肉”;第三道工序制团烧结,将矿肉与米糊搅拌,制成拳头般大小的团,放在炭上进行燃烧待它冷却,称为“窑团”;第四道工序铅还原捕收,将铅熔化,使铅与窑团中的金银融合在一起,称为“铅坨”;第五道工序灰吹法炼银,在铅坨上覆盖一层草木灰,发火燃烧,由于草木灰含碱性,铅遇碱则熔化,吹去草木灰,最终收获黄金、白银。

在矿山公园,游客通过现代黄金冶炼工艺观光区,全面了解黄金冶炼的全过程。现代选矿氰化工艺分为六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破碎,通过鄂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二段破碎,经振动筛筛分,符合要求的颗粒输送到粉矿仓;第二道工序是磨矿,在球磨机内加入水和大小不等的钢球,把进入球磨机内的矿石碾碎,粒度达到要求的矿浆,进入浮选槽;第三道工序是浮选,把选矿药剂加入浮选槽,经搅拌产生气泡,使矿浆中的含金矿物粘附在气泡上,旋转的刮板将上升到表面的金精矿刮出;第四道工序是浸出,进入浸出槽的金精矿与加入的氰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金银矿物溶解到液体里,成为金氰络合物;第五道工序是洗涤,通过洗涤设备,分离金氰络合物,形成贵液;第六道工序是置换,在贵液中加入锌粉,把金银置换沉淀下来,成为金泥。

从金泥中提炼黄金又要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酸洗,在金泥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洗,去除杂质和金银以外的其他金属。第二步是熔炼,酸洗后的金泥配入一定比例的熔剂,在中频炉中熔炼,上部是碴,下部是金银合金,这就是著名的现代烧结工艺。第三步是电解,将金银合金浇铸成阳极板,电解时金粉落入阳极袋,银粉在阴极析出;金粉经硝酸洗涤后,浇铸成金阳极板,再进行金电解形成金箔。第四步是浇铸。经过高温熔化,浇铸成不同规格、成色在99.99%以上的金锭、银锭。

在矿山公园有一座展区面积1100平方米的黄金博物馆,“地球魔术师”展示金矿形成的地质知识和从各地收集过来的矿物标本,“黄金是这样炼成的”展示古人采、选、冶的情景和现代黄金生产工艺知识,“黄金的历史”“黄金的用途”“黄金的吉祥”“黄金的图腾”“黄金的养生”展示的是黄金历史文化知识。在这里,你可以徜徉在黄金知识的海洋里,汲取精神食粮。

五、名人效应非常显著

明朝万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担任遂昌知县。在遂昌任上,他兴利除弊,颇受当地百姓爱戴,在主持金矿开采时,曾多次亲临明代金窟实地视察,与矿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多篇与遂昌金矿有关的诗文,其中《感事》一诗写道:“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汤显祖与遂昌金矿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渊源。

竹屿茶楼是遂昌金矿在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工程时,根据历史记载仿古修建的。竹屿茶楼的来历可朔至汤显祖当年治矿时,曾在这里休息、喝茶,写过两首诗,其中一首是《竹院烹茶》:“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另一首叫《竹窗延月》:“风露涓涓浣竹林,月高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林山中客,长叫潇湘云水音。”后人为纪念汤显祖,便取茶楼名为竹屿茶楼。

据记载,遂昌金矿与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曾结下不解之缘。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于嘉靖34年任浙江都司检,指挥抗倭。他到浙西南的矿山召集囚犯、苦力、矿工3000多人,曾亲临金矿招募矿工,组成威名远扬的“戚家军”,经过南征北战,终于打败倭寇,成就了一代“民族英雄”。另一位是宋代抗元将领文天祥,荡尽家财筹集款项,组建抗元义军,在文天祥抗元斗争中,先后两次到遂昌金矿召矿工加入义军,1275年,文天祥到金矿召矿工加入义军时,曾在文山上夜宿,写下《夜坐》一诗;现在,矿山公园景区建起“夜起亭”“夜坐亭”和“正气亭”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历史上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明朝的开国国师刘基到过遂昌金矿。明洪武初,朱元璋派国师刘基为特使,前往黄岩坑现场察看。刘基一行到黄岩坑实地察看,原本想等待挑矿的徭役与其攀谈了解情况,不料等得天都快黑下来了,依然不见矿工从山上下来,山涧那“哗、哗”的泉水声正催得人心烦意乱,他的耳边仿佛听到了“咣、咣”的声音,脑袋里即刻冒出了一个“诳”字,于是他脱口而出—“黄”。第二天他就回京复旨,朱元璋听说是“磺”,就下了圣旨,停开黄岩坑金矿。“刘基听泉”的故事从此就广为流传。

近年来,矿山公园进一步整合人文资源,广泛收集与遂昌金矿具有历史渊源的文献。据传“唐代金窟”当时生产的黄金品质非常高,是当时达官贵人、名绅巨贾和社会名流争相购买的目标,初步考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头上所戴的金步摇用金就是出自遂昌黄岩坑的“唐代金窟”里;矿区民间一直流传着金鸭生金蛋、金麒麟带路、金婆婆守金、仙人踏石、草鞋换粥、刘伯温探金脉、朱元璋兵败入金洞逃生等各种历史传说;现代戏剧家田汉、诗人郁达夫等先后与金矿结缘,均有遗迹或传说。

遂昌金矿矿山公园围绕“五大特色”,建成了黄金博物馆、“唐代金窟”“明代金窟”“时光隧道”、人文景观、古代采矿冶炼模拟场景、现代黄金冶炼工艺展示区等大小景点30余处,成为集科普探秘、特色观光、黄金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等级景区。如今,慕名前来参观游览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自矿山公园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他们正在从更高的层面上挖掘出另一类“金子”。

猜你喜欢
遂昌金矿黄金
黄金雨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盛逝
何鹤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